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路坐吃山空有多少也会吃完。求求上天你说我该怎么办?
赵一丹这么想时他脑海中闪出现一个幻像来——这就是他自己。赵一丹自负地相信,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经历各种艰难险阻终归会成功的人。他感情丰富,富于幻想是一块当作家的料。人生的这些不顺心事,都是为他当作家而集累素材。历史上一些伟大的的人,无不经历生活的各种磨难,才活得有声有色。如伟大诗杜甫、姜夔、李白等人。唐三藏取经,李时珍尝尽百草始成《本草纲目》等等。
赵一丹自我YY道,他自己就是这千千万万个人中俊杰的一个。他需经历各种苦难才能成就一番伟业,这是上天在考验一个人的意志,在考验一个人的灵性,在激发一个人的潜能。正如《封神演义》里的说的,一个人要经历三灭八难,方成正果。那个姜太公不也是这样吗?
他赵一丹命运再苦些,经历上十难八难,只要挺去去,一切幸福也会随之到来的,自己决不能被困难吓倒,自己决不能因为困难放弃自己的理想,自己决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放弃对将来的追求,自己决不能因面前的即得利益,或者说蝇头小利而失去做人的尊严,放纵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让自己变成一个生活中无足轻重的小丑。
这一切朦胧幻像出现后,赵一丹就把自己定位成一个了不起的人。所以他做起事来显得很大度,显得公正严明。为此,还对自己的人生做了一个简单的规划。分家就分家吧!老母亲和自己一起过,这个责任自己担上,怕什么。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就要能担起事。自己种田不行,对种田的技术也是一窍不通。如果让他一个留在家里守着这几亩薄田,那强入自杀。唯一的出路就是出门打工,挣钱回来给母亲买米买面及各种日用生活品。
只要脑筋放灵活,出门打工也能创出一条路子来。
俗话说得好娃娃勤爱死人。天下人的心都是一样的,只要你真心的为他服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定能得到重用的。自己年轻学习的机会多,肯吃苦钻研劳动技术,说不定也成为农民工中的技术人才。但转念一想,自己实际上真正所爱就是写写划划的工作,如当个作家、文员、记者都不错。这可是他的梦想和喜好。
并且赵一丹神奇地认为自己一定会成功的。他要让世人看一看,他赵一丹照样能上大学,照样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他这人喜欢冒险,喜欢与众不同,喜欢高调做事,底调做人。目的就是要涝一个好名誉。
为此,赵一丹在分家时把好一个原则,分家后从哥赵强这儿为老母亲要够吃三年的粮食,自己用三年的时间出外打工创出一条路来,迎接老母亲和自己一块儿过。这就实现他的移民计划,也实现他的人生规划的第一步。是男人就要担当重任,是男人就得能扛起事。虽然他不足二十岁,但是在困难面前,不是一个爱底头的人。
扎扎实实地干自己的一番事业,决不能让庄间人小看,也不能让同族人小看。他赵一丹虽然落榜了,但是还是一个难得人才。古语云: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再加之他在上中学时就因写一手好文章还获得过文学奖,大学不是有特招学生这一条吗?他相信他赵一丹一定有一条成功的路可走。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他这样的特殊人才为什么会不要呢?
赵一丹暗求上苍中的父亲,大大啊,你在上天帮帮你的儿子,你的儿子走到人生最困难的时候了,但是儿子一定会坚强地生活下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想此暗然落泪。赵一丹含泪恨声坚持道:“庄间人不用找,这事我们说了算。就算分得一无所有,我们兄弟也不会打架的,我也是受过教育之人,何必做出这种草莽之事。”
赵强说:“傻弟弟,你以为哥是那样的人嘛。家里的两头驴都给你,你种地时用,我不是还有一个挣钱的手艺,到时想办法贷些款买两头驴就行了,或者把我的几亩地全承包给你,我去田坪做生意去。”
“驴我一头都不要?”赵一丹说。
“为什么不要,不要驴你怎么种地?傻弟弟两头驴值好多钱,也是我们家最值钱的东西了,种地离不了它。”赵强真想不通赵一丹的想法,这更增加了他的内疚,父亲病逝时间不到一年,老母亲身体又多病,弟弟年龄又小,没有成家。古话说的有父尊父,无父尊兄。他这样不顾一切地分了家,再不给弟弟分的好一点,良心上不忍,庄间人也会骂死的。
虽然这个家的家产大部分还是自己置下的,但是做为一家之长,就得大公无私一些,何况这个人就是自己的亲弟弟,就算分了家也得帮他一把,成不成气候那是他的造化了。所以在分家的问题上,他临时胆子大了,也不必征求张秀琴的意见了。可是谁知这个弟弟更是让他想不明白,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也不要,哪他到底想要什么。
赵一丹说:“我有我的打算,驴还是留给你。家里的房子我本不想要,但是为了老妈有一个暂时居处,大房给我留着,让老妈住着,厨房也给老妈留着做饭用。院里其它的房子给你,你先住着。做饭你再想想办法盘一个锅台,暂时和妈到一起儿吃也行,但时间一长也不是办法,你最好分家后盘一个锅台。
不过赵一丹并不是傻子,他有自己完美的计划:一是土地,二是粮食。土地上,赵一丹没有让步,把家里最好的三亩川地,抓在了手里。并理由充分地说:“老妈跟着我,我是家里的老小,这家里最好的川地也得跟着我。如果就是有人承包这几亩地,承包费也是最高的。”
赵强一听那三亩川地全归赵一丹,着实吃了一惊,看来这个弟弟下手很恨,在农村好土地就是最大的家产,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历年家里的主食主要来自于那三亩川地,但是赵一丹说得是振振有词,赵强也不好不同意,但是这在心里着实心痛了好长时间。
二是分粮,因为那几年天旱的十分严重,庄稼年年欠收,就是最好的川地也是欠收,市场上粮价越来越贵。为了能省下粮食自张秀琴嫁过来后,一直省吃俭用,对赵一丹上学拿的馍及给学校的搭火白面也是扣得很紧,为了省吃还经常同老母亲吵架,这一点赵强是特别的清楚。
赵一丹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哥,粮食我们对半分,虽然你有了孩子,家里人口比我多,但是你有个手艺,你和我嫂子都年轻力壮的,比我和母亲强多了。另外,秋田面你可多拿一两袋,但是白面我得多拿,你少拿。原因是母亲年老了,她老人家要吃,我自己如果出门打工,则吃不了多少,这个我是给母亲要的。”
赵强一听这个,真是如割心头肉,但是弟弟说话也有他的道理。分家本来就是分割感情,分割责任,分割私心,还大家一个公心。赵一丹话说的头头是道,赵强才正真领教弟弟的利害。看来书是没有白念的,自己把弟弟培养成,就先拿自己开刀,这个果子是自己培养的。当然自己得受着。每一个人,都要学会付出和受伤害,别老想着一切都为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把一切事情搞糟。
分家后,张秀琴听说赵一丹如此分的赵强全答应了。她心理真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家终于分了,这个好吃赖作的弟弟和那个爱管闲事的封建老婆婆终于给分出去了。自后挣多挣少都是自己的家产。可是虽然占了两头驴的便宜,但是在土地和粮食上都吃了哑巴亏。赵秀琴心痛地想大闹一场,但是赵一丹的这一分法,就是叫些村里年长者也说不出个啥话来。
看来这个傻弟弟并不傻,把他哥赵强算计了。便气得骂了几句赵强:“你还是当哥的,被你的傻弟弟算计了,看你今年怎么办,土地没有好地,粮食从那儿来。我们人多,分这么一点粮食,并且主食麦子和白面他赵一丹拿走了多大半,以后你就经常吃谷面吧,只要你能吃进去就天天吃。”
赵强无奈地说:“行了行了,你不能往好处想想麻。我不是还有个手艺嘛,实在不行我们把土地丢了,到田坪做生意去嘛。这不也是随了你的心愿——才分的家,你叫我怎么办?”
话说张秀琴也有她的苦衷:赵一丹分家也太心恨了,本来这些粮食都是她张秀琴和赵强苦下的,老母亲有病,干不了重活。前几年庄稼都薄了,就去年好一点,才存了些粮食,结果分了一次家,整整个地分光了。自己还吃不上一口好饭食。张秀琴心理的那个难受,没法说,她真想跑到没人处大嚎几声。
自公公赵万里去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