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残兵-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瑁虽然努力了一阵还是没有见到多大的效果,紧接着的鲁山一仗中,蔡瑁再次战败,率残军退入荆州,最后退到丹水才凭水挡住了曹军的攻势。

献帝退守新城时,汉中镇夷中郎将汉宁太守张鲁大惊,忙问众人该怎么办才好。

这张鲁遂割据汉中,以“五斗米道”教化人民,建立起了政教合一的政权,还得到巴夷少数民族首领杜濩、朴胡、袁约等人的支持。他采取宽惠的政策统治汉中,“民夷便乐之”。“流移寄在其地者,不敢不奉”。五斗米道凭借政权的力量不断扩大着影响。现在汉献帝跑到了自己的边上,隔着汉献帝还有曹操大军的威胁,张鲁想到汉中即将不稳时心中就有些着急。

谋士杨松因接受了韦晃派人送来的大量金银,同时又有了汉献帝的封官许诺,便说道:“献帝乃中原正统,主公虽富有汉中,但一直都没有纳入正统,现在的官职还是曹操封的,如果现在主公投向汉献帝,那么,主公将是大汉朝的功臣,到时随献帝平定中原,必将史书留名。”

张鲁说道:“我担心的是献帝会吞并我的汉中,到时我辛苦建起的基业就全完了。”

杨松说道:“主公居于汉中仅一地,以后献帝收复了中原后,主公还怕少了地盘?”看到犹豫的张鲁,杨松又说道:“你看荆州的刘表,虽然他献出了荆州,但很受献帝的重用,在朝庭中的权势很大。”

这时的献帝也正与众人计议,韦晃说道:“陛下,我观张鲁是无能之辈,他现在左右为难,害怕把汉中交给朝庭后他的地位不保,为陛下的大局,我建议大大在封赏张鲁,打消他的疑虑。”

献帝问道:“爱卿有什么好的提议呢?”

韦晃道:“能否直接封其为汉中王?”

刘表忙说道:“不可封异姓王!”

献帝道:“不错,最多只能封他为侯。”

韦晃到:“陛下,现在是非常时期,有些事情可变通一下。”

刘表说道:“如果封了异姓王,这个先例一开,以后朝庭会很为难的。”

韦晃问道:“景升有什么好的想法吗?现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如果过了河,我们是根本无法抵抗得住他的进攻,到时朝庭就危了!”

汉献帝想了半天才说道:“封王之法不可取,这样吧,把汉中分封给张鲁还是可行的,但只能封其为汉中侯。”

众人均点点道:“可行。”

得到献帝把汉中分封给自己的消息后,张鲁才最终下定了迎献帝入汉中的决心。

建安七年十月底,汉献帝终于率军进入了汉中,张鲁迎出100里。

汉献帝对于张鲁的忠心给予了很高评价,张鲁也抽调大军到丹水一线去加强了防务。由于有了汉中军的帮助,蔡瑁军终于也守住了丹水,曹操一时也没有办法打进去(奇。书。网…整。理。提。供)。双方陷入对峙状态。

现在对于曹操来说也元气大伤,四处征战的结果是他的军队损失惨重,后勤物资也消耗一空,马上就要面临冬季,曹操对于统治区的吃饭问题也越来越心焦,这个冬天有些难过了!

‘‘‘‘‘‘‘‘‘‘‘‘‘‘‘‘‘‘‘‘‘‘‘‘‘‘‘‘‘‘‘‘‘‘‘

如果觉得不错就收藏一下,多谢大家的支持!

第九十五章 路上捡到单福

想到好不容易又可以回渤海了,吕三阳的心中也急切起来,是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几个女人了,现在这天下真是太乱了,到处都在乱战,想休息一下都没有时间!

这段时间的征战中,吕三阳越来越感到实力的弱小,虽说占了一大片地盘,但当敌军来到时却有一种无力之感,大将缺、谋士缺、军队的实力也还不是太高,这一切都必须尽快改善,否则,到下一次敌人来犯时真不知要怎么应付,想到周瑜占据了青州的事情就很郁闷。

看着渤海的城门,吕三阳终于松了一口气,回家的感觉真好,军队静静地走着,城内的秩序很好,行人并没有因为出现了军队而惊慌,甚至还有一些人满面脸带笑地看着吕军。感到这城里的情况比起刚占据渤海时有了很大的变化,吕三阳心中暗自点头,看来有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安定的生活环境,自己的治理区正在走上正轨。

突然,从人群中传来了一个声音:“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吕三阳听到这个声音就想,从这歌声中唱的人透露出了一种投靠自己的意识,难道这人才就这么轻易到来了,难道这人真的是一个有才之人?忙下令亲兵去把那人请来。

不多一会,在亲兵的带领下,吕三阳就看到一名身着葛巾布袍,皂绦乌履的男子走了过来。看到此人气宇轩昂的样子,吕三阳就有了好感,不管怎么说这人长的还行,如果多少有点才就用他吧。

吕三阳笑对此人说道:“刚才听到先生唱歌之声,想必先生的心中有一个大的志向,不知先生能否助我还人民一个安定的生活。”

那人说道:“某乃颍上人也,姓单,名福。久闻将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辄造;故行歌于市,以动尊听耳。”

“什么?你说你叫单福?”吕三阳最近不断探查记忆,对于单福其人还是很有印象的,此人不就是那叫徐庶的人吗,好象他就是唱此歌被刘备纳用的,怎么他跑到北海来了!现在的人怎么都爱唱歌!

吕三阳从马上跳下冲到单福的面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道:“有先生相助,我吕三阳真是高兴,先生一定要留下助我。”

单福看到吕三阳发自内心高兴的样子,暗道果然所言不虚,这吕三阳是个爱才之人,再次对于自己携母亲远离荆州来投吕三阳的决定感到正确。对吕三阳说道:“某在荆州之时就听到将军把属地治理得很好,近日到了渤海又听到人民传谣“吕三阳奇书com,是太阳;自到此,民丰足。”可见将军是仁德之人,单福早有投靠之心,单福拜见主公。

吕三阳一把拉起单福道:“不必多礼,有你相助是吕三阳的幸事。”吕三阳这个高兴啊,刚才还在想着人才才问题,没想到人才自己就走来了!真是太意外了。

其实,吕三阳并不知道他只是单福众多准备投靠的人选中的一个,本来单福看好的人是刘备,没想到刘备却越来越没了成事的实力,连一个根基都没有。不过,刘备的仁德之名还是很吸引他的,他也做好了万一找不到能够投靠的人时就投刘备的想法。前段时间与诸葛亮谈起此事,诸葛亮也与他同感,最后诸葛亮对他建议道:“元直,我观天下大势,那吕三阳也算是一个人物了,据说此人也很有仁德,治下民众很是拥护,只是他是寒门出身,不太能够得到大族人才的认可,你可去看看,如果真是人们所说的那样,投他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单福当时就邀请诸葛亮同行。

诸葛亮道:“当今天下大乱,各地争战不止,人民疾苦啊!元直此去渤海也是亮的一点私人,就是想找到一个真正为民请命和争命之人,本以为刘备是这样之人,但他最近的一些策略使他失去了一个占有荆州从而展开逐鹿的机会,以前我预测的三国鼎立的局面看来因吕三阳的出现而失去,难道这吕三阳就是改变这运势的人选,我还想请元直帮我观察一下,刘备和吕三阳到底谁更能心怀天下。”

刚回到渤海,吕三阳还没进家门就被逢纪找到来汇报工作,现在逢纪感觉很不错,比起在袁绍军中虽然少了很多权力,但吕三阳还是对他很信任的,特别是科举考试的工作更是他最爱干的,基本上他已经融入了教育部长的角色。

吕三阳通过安排的情报人员传来的消息中也很清楚逢纪的情况,对于他这一段时间的工作还是肯定的。

逢纪一见到吕三阳就面带喜色地说道:“主公,自从我们开始科举取才以来,各地寒门人士纷纷到了渤海,我们在各方面人才的储备上都有了一个突破,根据主公的意见,我们还专门组建了官员大学,一批中高级人才正在加紧培训。”

吕三阳听了高兴道:“你们辛苦了,中高级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是很重要的,要持续不断地做这项工作。”想了想,吕三阳接着说道:“除了文武人才外,有特殊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也很重要,一定要加强这项工作。”

吕三阳拍拍逢纪的肩膀道:“你身上的责任很重啊!我可是把今后各地管员培养的重任交给了你,能否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人才就看你的了。”

逢纪感动道:“主公放心,我一定认真把这项工作做好,不负您之所托。”

看着逢纪高兴而去,吕三阳也深感逢纪是个可用之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