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豆词-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红豆词 。。。 
 
 
  乐善堂内的陈设较之宫中他处要简约素静许多,除去十二扇的紫檀嵌玻璃画描金花鸟大屏风和炕前的四足铜胎掐丝珐琅香炉外,不过是几个剔红方胜摆盒,两套象生瓷书而已。至于皇帝一向心爱的挂瓶、粉彩器、自鸣钟等等,在此处都不见所踪。(1)
  炕桌上正摆着王右军的《平安何如奉橘帖》,是应皇帝兴之所至的要求,特意从御书房调到此处的,本副硬黄纸,绫本的前隔水上是七个漂亮到炫目的字:“晋王羲之奉橘帖”,横则带钩,竖则加点,屈铁断金,镂月裁云,其下是作书者的一方朱文连珠玺:上宣下龢。(2)
  众人皆知,与《奉橘帖》相较,皇帝更加看重和喜爱的还是《快雪时晴帖》,自它进入内廷以来,不但时时在其上题写跋语诗句,押了数十方鉴赏玺印,更干脆在养心殿为它及《伯远帖》、《中秋帖》辟出了一间三希堂。(3)
  皇帝喜欢在一切藏品上留下自己占据过的痕迹,于书画则是朱印墨字,于瓷玉则是刀笔鉴刻。然而他决定今日仍然不在《奉橘帖》上题字,除了内府收藏例行公事的“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和殿座章外,他也没有再加盖任何赏鉴章。(4)
  并不是担心自己一笔圆烂的赵孟钤谛吞熳拥氖萁鹛灞呦嘈渭吞熳雍退淼牟永糜叛诺奈拿髟缭诹倌昵熬鸵殉晌约合茸娴姆玻慰隽倌旰笥致值剿醋稣庖磺械闹魅耍枪畔√熳樱鞘先耍影咨胶谒窖逃杲希勇说胶喝耍突吞斐姆比佟⒎缌骱透蝗亩际俏巳≡盟摹�
  年迈的皇帝坐在炕上,一边等待着,一边手捧着《奉橘帖》作如是想。但是隐隐约约的,他的头脑总不能完全说服他的心。究竟为什么如此想证明拥有过这些东西,他的第一颗鉴赏章究竟是押在了何处?
  “羲之中冷无赖?????”他看到贴上如是写道,这是一个千年前古人的心痛。作书人早已化为尘土,但心痛却留存了千年,此刻等待本身和这种不善的提醒都不由得使他有些毛骨悚然。坐在重华宫的乐善堂中,他想起了等待时的无力和空虚。
  皇帝一遍遍发问:“还没有到吗?”宫人好脾气的一遍遍地安慰他:“就快到了。”皇帝日渐稀疏的眉毛挑了起来,是要发怒的迹象,宫人们的心也随着提了起来。但是毫无征兆的,皇帝便垂下了头,发出了低低的鼾声,宫人们相视舒了一口气:皇帝毕竟已经老了。
  宫人们不知道的是,老皇帝其实并没有睡着,只是半梦半醒。半梦半醒之间,他想起了很久以前。
  那是许久许久以前了,久得就像一个古老的梦,早得重华宫还只是乾西二所,他还只是皇四子,刚刚迎娶了自己的福金,从毓庆宫移居到了此处。
  是怎么恨上那人的,皇帝记得很清楚;但究竟是怎么喜欢上那人的,皇帝却早已经不记得了,抑或他从来都没有梳理明白过。也许喜欢上那个人,就像喜欢上二王的字帖和汝窑的青瓷一样,原本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如果再问理由反倒是奇怪了。
  一切起源自雍正六年,皇帝命令平郡王福彭进入内廷,陪同两代皇子读书。所谓两代,即弘历弘昼兄弟和圣祖年幼的皇子们。这些人当中,算起来属福彭辈分最小,他是代善长子岳托的五世孙,对弘历尚应当叫声“叔祖”,遑论弘历的小叔叔们。(5)
  福彭并不是第一次入宫,早在康熙五十八年,他的父亲老平郡王纳尔苏随同大将军王胤禵西征之时,圣祖就曾将他与胤禵的两个阿哥一起接入了大内亲自教养。而弘历这一生都很爱回忆和津津乐道的圣祖膝下的生涯,已是到了康熙六十一年的事情了。
  福彭在圣祖崩后即归家而居,年幼时几个月的相处早已经没有了印象,所以弘历只记住了二十岁时的福彭。两年前因为其父纳尔苏获罪,他以十八岁的稚龄承袭了平郡王的爵位,而身为准皇太子的弘历在其后数年仍不过是个没有封号的宗室。那样的少年得意,圣眷恩隆,他在所有人面前的态度却永远是沉静温和的,有时甚至于显得有点谦卑。
  小叔叔们在背后议论他,一致认为他的这种个性一定是来自父母两家的获罪——除去雍正四年皇帝以“贪婪受贿“为罪名将其父纳尔苏革退圈禁,他生母所出自的江宁织造曹家也在经历了康熙朝数十载烈火烹油一般的鼎盛后,在去年被锐意革新的皇帝抄没。虽然皇帝对于小平郡王的宠爱似乎一点不曾因这些事情而改变,但是小平郡王自己却不可能没有顾忌。还有一点原因他们没有明白的说出来,但是弘历仍然听明白了。曹家早在摄政王多尔衮薨后便划属了内务府包衣,是纯而又纯的旗下出身,但是在血统上他们仍然是汉人。
  弘历见过老平郡王纳尔苏,所以虽然从来未曾会晤,但他坚持认为福彭温良的性格和他那清秀得偏于柔美的相貌一定都是源自他的母亲曹佳氏——前江宁织造和两淮盐漕监察御史曹寅的女儿。
  他小于福彭三岁,可以说是年龄相仿,因为朝夕相伴的读书生涯,他们很快熟识了起来。在乾西二所的乐善堂内,他们常常在一起谈论诗文,或者时政。福彭的话不多,但每每言论,都能命中要害,更与他心中的意思相合,这让他心生窃喜。后来成为宝亲王的弘历在撰文送他西征之时,用这样几句话来描绘这位挚友:“王器量宽宏,才德优良,在书室中与之论文,每每知大意,而与言政事,则若贯骊珠而析鸿毛也。“
  在福彭不说话的时候,他的目光总是温和的望着对方,似是永远贮藏着一线宽容的笑意。十七岁的皇四子看着他,有时就会想起一种粉青色的瓷器,他分辨不清那究竟是北宋时代的官窑还是汝窑,只知道它拥有着一种含蓄沉静到了极处的美丽,据说因为在釉药里调入了玛瑙末,它的光华是从釉色深处透出的,那种隐隐光华让原本冰冷的瓷看上去温润得像美玉一样。那是北狩前的宣和天子最喜爱的瓷器。
  也许喜爱是从那时开始的,也许并不是,他当时便分辨不出,何况又隔了几十年。
  因为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创造出了这种瓷器,弘历后来偷偷去查看了内府所藏宣和天子的画像,画像想必是早年的,画中的赵佶年轻而俊美,有着清秀柔和的五官和温文尔雅的目光,头戴展角襥头,身穿朱色朝服的他,是一个汉人中最标准的美男子。(6)弘历在镜中看到的自己的美则是另一种类型的,清癯的面型、疏秀的双眉、浅淡的眼褶和挺直的细窄鼻梁,一望而知都是太祖血液的一脉承续,而虽然天生拥有着微微上翘的嘴角,谁都可以看出他的面孔上其实并无笑意。(7)
  外表温和的少年与外表冷漠的少年之间的友谊,从谈诗论文开始,在课后的乐善堂内像温水一样平淡的生成和持住。作诗,写字,煎茶,看宫人扑枣,探雀儿,傍晚听风吹落叶声、雪天的夜里一起吃哈密瓜,尽是些当时只道是平常的琐碎事情。
  雍正七年的春天,皇四子弘历在已经颇具规模的圆明园中侍奉皇帝起居时,皇帝决定命画师郎世宁画一幅《平安春信图》赐给他。画中的皇帝和皇四子皆着宽袍广袖的汉服,皇四子微微躬身,依竹而立,正接过皇帝手中递来的一枝梅花。(8)
  皇帝想传达给他和众人的意思明白不过,早在雍正元年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下的那个名字自此也再无悬念。皇四子是欣喜不过的,心中如同真的接到了春信一样暖意融融。那时他彻底放下了心来,他想,自己和那人都是如此的年少,而他们的前途真如同锦绣一般光华灿烂。
  郎世宁的画作是臆想中的,他只是先瞻仰了皇帝的御容和皇四子的相貌,然后凭空添补出了人物的衣着和姿态。这一点使好奇心很重的弘历觉得有点意犹未尽。
  他将《平安春信图》取给福彭看,笑着说:“以后咱们也一起画一张这样的像。”然后又说:“这汉人的衣服,穿上应当好看的。”即便是皇太子,在宫中说出这样的话,也属于悖逆。他肯毫无机械的说给福彭听,其实因为心中是将他当做真正的密友的。于是福彭也没有规劝他,只是笑着答道:“是。”
  除了在宫中上演的南戏中,他们没有见过真正的汉服,大约是受了那个笑容的鼓励,弘历对于此事的兴趣渐渐高了起来,后来终于命人偷偷去寻了一件来。取来的衣服已经显旧,香色的折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