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要走,却被王蘅给叫住了:“慢着!休书?你想的倒是好事呢,我们姑奶奶犯了七出的哪一条?凭什么要写休书?”
蒋慧学冷冷道:“不敬婆母,是为不孝,不能生育,是为无子,不为夫君纳妾,是为不贤,如何不能休?”
王蘅道:“你说她不敬婆母,可你娘可有真的把她当成儿媳妇一样关心爱护?你说不能生育,更是无稽之谈,没有孩子凭什么说是我们的错?说不定是你弟弟有问题,根本就不能生呢!你少把脏水往我们身上泼!至于不贤,更是可笑,我们姑奶奶何时不答应给夫君纳妾了?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别说一个两个,就是十个八个也能抬进来,还怕养不起不成?只是怕蒋少爷一个文弱书生,夜夜纵情,怕他受不住罢了!”
王蘅一番意味深长的讽刺,让蒋慧学又是气又是羞,她算是看明白了,跟王蘅斗嘴是万万赢不了的,她索性也不说了,一扭头走了。
海氏和曲卿一直躲在内室听着呢,见蒋慧学走了,便都出来了,齐齐冲王蘅竖起了大拇指,刚才王蘅那番话的确有点损,估计蒋慧学气的不轻。
蒋慧学这边没得着好,钟家大少爷却和周安相谈甚欢,毕竟他不光是蒋厚学的姐夫,还是钟家的少爷,钟家算不得显赫人家,在这次战乱里没吃亏,不过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罢了。
其实钟大少爷也觉得蒋厚学此举有点过分,周家虽然没了爵位,可到底是世家大族,最是注重规矩体统,蒋厚学却偏偏因为周家的一时没落而看轻了,若是旁人还好,偏偏他还是周家的女婿,这不是活打了脸么,树要一身皮,人要一张脸,周家哪怕是为了维护自家的尊严和体面呢,也断不会容忍蒋厚学如此的欺凌。
☆、第一百二十二章
他跟周安是好话说尽,可周安却没有松口,咬死了要和离,钟大少爷也没法子,出来后见妻子怒气冲冲,就知道她也没讨着好,不由叹气:“不就是没有儿子么,这又有什么,岳母也太着急了,偏偏这个时候闹起来,不免有趁人之危,嫌贫爱富之嫌。”
蒋慧学冷笑:“他们周家算什么好东西?还以为是我们家的恩人呢,其实谁沾他什么了,倒带累的厚学在衙门里遭人排挤,长此下去,这还了得?倒不如早早的散了,再给厚学寻好的去。”
钟大少爷无法,只好不再说话。
蒋厚学一纸休书递过来,周玉不肯接,周惠更是直接拿着休书揪着蒋厚学闹到了顺天府去,拼着丢这一回脸也要讨个公道,明明是蒋厚学的错,和离已经是便宜他了,他还敢写休书!
顺天府接了这案子,不出半日,整个京城都知道了这件事。
有和周家相熟的人家,都说是虎落平阳遭犬欺,蒋厚学嫌贫爱富,太过不要脸,也有人感慨世态炎凉,人心不古,也有人说周家得理不饶人,明明是自家女儿不贤惠,却偏偏赖到人家身上。
周玉真真没想到蒋厚学会这么不要脸,她还想着一日夫妻百日恩,对蒋厚学尚有几分余情,可蒋厚学却如此无情!
顺天府对这种案子是最头疼的,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闹不清楚,不过新上任的顺天府尹倒也有意思,他叫蒋厚学和周玉这一对夫妻一起上堂。又请了几家有名望的人家来听审,看看舆论偏向哪个,他就偏向哪个。
其实这事说起来也简单,大家也都有眼睛,知道蒋厚学是贫寒出身,娶了周玉后才借着周家的势力平步青云,虽然周玉一直无所出。有些理亏,但她也同意蒋厚学纳妾的。
也许蒋厚学不是那等嫌贫爱富的。但周家乍一落魄他就闹这么一出,即便不是别人也会认为是了,因此在他身上就贴了个嫌贫爱富的标签,再加上他把自家嫡亲的表妹纳为妾室。还要和嫡妻平起平坐,还说什么都是一家人,共同抚育孩子,大家对他的印象就更差了。
到底是寒门祚户出身,一点规矩也不懂!你若是正正经经的表小姐,自然是一家人,是蒋家的娇客,就是周玉也要客气三分,可一旦成了妾。那就再不是亲戚,而只是卑微的妾室罢了,可蒋厚学却偏偏混为一谈。但凡有点规矩的人都不会向着他。
因此不过一审下来就有了结果,顺天府尹判周玉和蒋厚学和离,周玉可以带着她的嫁妆回娘家,从此和蒋家再无关系!
大过年的,京城里的人看了一回热闹,听了一回八卦。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蒋厚学却要为他的举动付出代价。经此一事,他的名声是臭了,再不会有好人家愿意把女儿嫁过去了,周玉已经回了周家,她在蒋家的嫁妆则有海氏出面整理出来,一齐带回来。
说起这个还有一桩可笑的,蒋厚学的表妹见周玉不在,居然偷偷把周玉的嫁妆箱子撬开,偷了不少东西回去,蒋夫人还不屑的对海氏说一点也不稀罕周玉的嫁妆,可偏偏是她外甥女偷了东西,真是活打了脸了,看着海氏似笑非笑的眼神,蒋夫人简直要臊死了,当着人就打了那位表小姐两个嘴巴子,让她把东西交出来。
海氏暗自冷笑,等一出门就叫人把这件事给四处宣扬去了,大家就越发的取笑蒋家。
蒋厚学也没得到什么好处,先是周惠找人偷偷把他劈头盖脸揍了一顿,继而是周旭,授意人把他和那名青楼女子的事给揭破了,趁二人苟合之时命人烧了那房子,惊慌失措的蒋厚学和那青楼女子衣不蔽体的从家里跑到街上,被人笑话不说,还被路过的蒋夫人看个正着,当场就被气得昏死过去,这就都是后话了。
且说周玉自打和离后就一直沉默寡言,没精打采的,岳氏怕她闷出病来,正直元宵灯节,就叫周惠和周旭夫妻四个带她出门去看花灯,也热闹热闹。
周旭也有心带王蘅出去呢,早就叫人在天香楼定了位置,还要把阿顺也带过去,被岳氏给拒绝了:“街上人多,阿顺还小呢,还是交给我看着吧。”
海氏忙着府里的事,也没空出去,只叫王蘅帮她买两个花灯回来。
周伯清和曹氏也一早知道周玉和蒋厚学和离的事,他们上了年纪的人,说是迂腐,其实倒比谁都看得开,因此也没有说什么,只让周玉出去玩,好好散散心。
于是周惠并曲卿,周旭并王蘅,带着周玉早早出门了,五个人趁着街上人少先去了天香楼,等吃完了元宵,天色就暗了,街上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各色花灯也都点了起来,远远看去,璀璨辉煌,把整个京城的街道映的恍如白昼。
周惠是个会玩的,道:“离这儿不远有一家董家铺子,每一年都会挂出许多花灯来,只要猜中了灯谜就能拿走,那灯谜也有意思极了,不如咱们去猜谜,等猜了谜,还可以在隔壁的馄饨铺子吃一碗热腾腾的鸡汤馄饨。”
周旭就看向了王蘅,问她的意思,王蘅则看向了周玉。
周玉知道二哥五弟带自己出来是想让自己高兴高兴,但是她现在哪有玩乐的心情,却不好拂了他们的好意,于是勉强点点头,答应一起去猜灯谜。
王蘅就拉着周玉和曲卿的手走在前头,周惠和周旭走在后头,出了天香楼。
街上人流如潮,个个手里提着花灯,有好友结伴三五成群一起出来猜灯谜的,也有夫妻一起出来玩乐,手牵着手情意绵绵的,也有一家三口,父亲把儿子女儿顶在肩上,旁边跟着温柔的妻子提着幼稚可爱的花灯……
董家铺子离得也不远,只是前前后后围了不少人,时不时发出一阵称赞声,估计又是谁猜中了灯谜,不多时便有人喜滋滋的提着别致小巧的花灯挤出了人群,接受大家艳羡的目光。
周旭和周惠挤了大半天,他们倒是容易挤进去,倒是三个弱女子不好意思跟人家抢,周旭一见,没法子,只得让王蘅三个站在一旁等着,他和周惠看看能不能猜中几个灯谜,好歹要赢一盏花灯才不算白跑一趟。
周玉情绪不高,也就无所谓,曲卿见三个人傻站着也没意思,想了想,指着旁边一家人较少的花灯铺子道:“咱们去那边瞧瞧,五弟妹不是说要给阿顺带一盏灯?”
王蘅看那铺子上挂着的几盏花灯颇有趣味,就点点头,三个人一起过去。
正在挑花灯呢,却不想遇到了熟人,先是王蘅肩膀上被人敲了一下,她回头一看,居然是赵凌!
他一身常服,似笑非笑的看着王蘅,王蘅也愣住了,再一看,赵凌身后还有一个姜寒,顿时颇为头疼。
这是在大街上,赵凌又明显是微服出巡,王蘅也不好行大礼,只浅浅福了福,曲卿和周玉也注意到了,也都很是吃惊,她们在阿顺的周岁宴上都是见过赵凌的,一时间也都没反应过来,傻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