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和东西南北中相配,水配的是北方,秦始皇就说自己的王朝是水运王朝,取代了火运的周朝。而水运的方位是土,四季是冬季,还和五色相配,是黑色,这是一个完整的五德始终,王朝的交替。所以大家看过张艺谋导演的'英雄',秦始皇穿的衣服,文武百官的衣服,大殿的颜色,主色调是黑色,你要是不懂五德学说,就是看个热闹,懂了你就明白是有讲究的。秦始皇还规定,水运王朝,水运是主,数字是主“六”,水是阴,火是阳,水运王朝以六为吉数。这个六的由来,我们看两个卦,五行和八卦相配,这个是乾卦,这个是坤卦,乾卦是阳,坤卦是阴。坤卦你看,分为六排,依次是初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上六,整个的阴都是以六为代表,所以水运王朝崇尚六。秦始皇规定,官员的帽子六寸高,一步是六尺,坐的车要六尺,驾车的马要六匹,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搞了一整套,这就是所谓的德运说。听起来挺悬乎的,秦始皇就是要用这些论证他的王朝是个水运王朝,当时的人都信这一套,所以当时一说,大家都知道他是受命于天的天子,承认他。第三点,传国玺。我们在《秦赵之争》中讲过,秦昭襄王想用15座城池换赵国的和氏璧,没有换成。后来秦国灭赵,和氏璧就到手了。秦始皇让李斯写了八个字,把和氏璧刻成一个传国玉玺。当然还有一种说法,说是用蓝田玉刻的,这八个字是“受命于天,即寿永昌”,说我的地位是老天给的,可以永远传下去。传国玺很重要,刚才我们讲德运,总觉得不好琢磨,传国玺就不一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古人就认为传国玺是德运的一个物质化的表现,我当皇帝是合法的,因为我有传国玺。我们听三国,孙坚得到传国玺,闹了很大矛盾,每一个当皇帝的人,都想拿到传国玺,拿到就证明是合法的,就是奉天承运的。传国玺宋代以后丢了,朱元璋当了皇帝,没有传国玺,遗憾了很长时间。第四个,就是封禅,在泰山顶上修一个坛,祭天,这叫封。在梁父山底下祭地,这叫禅。泰山和梁父山是两座山,梁父山在泰山脚下,封和禅一前一后,同时举行,合起来叫封禅。秦始皇是在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来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这个封禅大典不是一般的祭天仪式,是一个具有宗教性质的祭天地仪式,不是一般人可以祭的,平民百姓敢到泰山上祭天,那是找死。古代举行封禅的只有两种人,异姓而王的人,改了姓自己当皇帝的人。再一个,治理天下太平的人,除了这两种,其他人不行。我们知道秦始皇,汉武帝都举行过封禅大典。其实这个封禅是个仪式,秦始皇就是要通过这个仪式,证明自己是奉天承运的合法皇帝,就是夺周天子的江山是合法的,这个很重要。第一,证明皇帝不是偷来的,第二,其他人不要和我学,你们学我,夺我手里的东西,不合法,你们不是奉天承运的。这个德运说是个双刃剑,既能论证新王朝的合法,又能为下一个王朝取代这个王朝作理论上论证。秦始皇当然不愿意论证刘邦能取代他,他只愿意论证我的王朝是合法的。刘邦当了皇帝就要竭力论证他也是合法的。所以皇帝即位以后,首先考虑的是巩固江山,打江山不容易,坐江山更不容易,所有这些做法的目的,就是从舆论上证明自己合法,便于自己统治天下,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光有思想上的统一不行,还要从组织上保证天下的统一。秦始皇也想了办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刚刚灭完六国,丞相王綰就建议,说六国之间有三个国家离秦国太远,就是燕,齐,楚,我们现在不好控制。我建议在这三个地方封你的儿子做诸侯王,让他们控制这些国家。秦始皇就把这件事交给大臣议论,绝大多数大臣赞成王绾的意见,又有一个人反对,就是李斯。李斯这时候是廷尉,主管司法的官。李斯说有一个道理,刚开始封的时候,你是封你的儿子,儿子和儿子之间的血缘关系比较近,不会闹分裂。但是往下传,越传越远,几代之后,诸侯王的血缘关系就远了,互相之间就要争土地,这就是周天子最后闹到春秋战国,不可收拾的原因。今天封了,还会走周天子的老路,所以不能封。天下只能实行郡县制。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这样郡县制就产生了。最早的郡是在晋国产生的,《战国策》中记载一段话,“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说打败敌人以后,上大夫封一个县,下大夫封一个郡。可以看出,早期郡比县级别低。到了战国,县作为一级行政组织,实际上比郡要低。战国七雄都在边疆重镇设立郡,郡下再设县,我们将过很多这种例子,比如秦武王时期的甘茂,打下宜阳,建立了三川郡,吕不韦打下濮阳,建立东郡,战国时期七国都有郡。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把一些小的邑合并成县,但真正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是从秦始皇开始的。郡县制从组织上保证了秦始皇的绝对权力,郡的太守,县令县长,是由皇帝亲自任命的,而且不能够世袭,这样就保证了皇权的绝对权威,所以郡县制和皇帝制是密切配合的。在中央政府,秦始皇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这是三公,下面有九个主要的大臣,叫九卿。郡县制和三公九卿从组织上保证了皇帝的绝对权威。我们这一集讲的,都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采取各种办法巩固统一成果。秦始皇的巩固统一不仅仅限于这些,秦始皇还在文化,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巩固秦朝的统一。请大家继续关注这个话题,谢谢。
  28:统一制度
  [画外音]上一集中,王立群先生讲到,秦始皇从政治制度,组织制度上采取了很多办法来巩固秦帝国的统治,而接下来在文化和经济上,秦始皇也采取了统一文字和统一度量衡的办法,来加强统治。史书记载,秦始皇使用小篆来统一中国文字,但是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从出土的秦朝文字中,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秦隶,这是为什么呢?是史书记载错了吗?还是另有原因呢?秦始皇还在经济上采取了统一度量衡的做法,这又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
  秦国本来是在陕西,甘肃,宁夏这一带的一个小国,一下子把整个中国统一了,你想想占了这么大的地方,他能不担心对其他地方的控制吗?秦国的领土面积在六国中间不算大,楚国是最大的,秦国怎么能把这些地方都控制起来,这是必须考虑的。所以上集,我们讲了政治制度,组织制度。这一集,我们要讲秦始皇在文化上,经济上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控制整个天下。在文化上,秦始皇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统一文字。统一文字这个问题,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件大事情。统一文字涉及到三个大问题,第一,为什么要统一;第二,用什么东西统一;第三,怎么样看待秦始皇统一文字。当然,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前提,是文字的混乱。战国时期天下的文字不是一致的。我这里有一张表,这个表上写了两个字,上面这一行是马匹的“马”,大家看,各个国家的都不一样。第二行,是安全的安,这六国的也不一样。文字的不统一,是因为异体字,简化字太多,随意简化,随意的写一个同音字,导致了文字的不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把文字统一了。统一以后,马和安都写成这样的小篆。这说明,在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文字的差异带来了一个大问题,就是文字的混乱,甚至达到不可辨识。假如秦始皇下一个诏书,用秦国的文字写,到了赵国就不认识了,这个诏书怎么贯彻。所以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文字本身混乱;第二,便于政令统一,这是最重要的目的了,秦始皇统一文字根本的出发点还是为了巩固统一,所以,文字的统一,是政令统一的前提,而政令统一,又是保证国家统一的必要措施。第二个问题,怎么样统一?六国的文字不一样,怎么样把天下的文字统一起来?两点,第一,把六国文字一道命令全部废除,然后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文字标准。当时没有现在的媒体,主要是靠手写,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记载,是一部书。这部书在中国文字史上非常有名,这部书叫《说文解字》,它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河南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间写了一个序非常有名,这个序,我读其中的一段,这段话很重要:“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