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煮酒话古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之后刘备在汉中之争中获胜,关羽北进也胜利在望。(我个人认为两路进击确实有可能入主中原,当时中原被刘备的间谍搞的大乱,一旦关羽顺利,单是控制内部就够曹操受的,当然荆州是牵制,关键是由汉中入关中,有北方骑兵支持,(就是马超起作用的地方了,哈哈)再进中原,这也是当年刘邦的路线。)不过这并不是孙权和曹操都愿意看到的,曹操担心的是被刘备击败,孙权担心刘备一统,(这三国中最麻烦的就是东吴,曹魏蜀汉都有一统天下之意,就只有东吴只想保自己的地盘,不想看到任何人一统,原来孙策周瑜在还有北上之心,孙权嘛,打了几次也就想搞自己的小地盘了,三国要没了这爱守成的东吴也很难形成了。)不过孙权这样做也无可厚非,虽然假如是大丈夫,应该乘关羽北上中原之后再劫荆州或直接北上,那样所得更多,对蜀汉曹魏打击更大,孙权只看重荆州一地,实在是小家子气的狠。
  之后刘备伐吴,也是不得而为之,荆州没了,两路北上不可能,单纯一路北上,之后诸葛亮的北伐已经给了我们结果,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乘曹操身死之即,击败东吴,至少要削弱之,假若单纯取荆州,那难保下次东吴再来这么一刀,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击败东吴,夺其地,这是最好的结局,一旦成功,两路北伐,机会就大得多了。即便失败,只要力保蜀州汉中,按东吴守成的心理,也不会一再进犯。(这次伐吴虽然声势浩大,但是还是留有余地,猇亭之战在三国演义中说的是七十万大败,但是并没有这么夸张,吴军其实比蜀汉军还多,是一场以多胜少的战役,所以虽然大都说官渡赤壁以少胜多,没说猇亭以少胜多的,不过这次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很多,损失很大,刘备也可能预料不利,但是没想到这么惨。)之后很快就证明了,曹魏见两虎相争,打的不是失利的蜀汉,而是战胜的东吴,关键处就是蜀汉留有大量预备兵力防止曹魏入侵,也是因为三国的复杂形势,吴国马上就前来请和。三国演义之所以为人称道,一来是罗贯中写的好,二来也是三国的形势复杂多变,相互牵制的关系,局势跌荡起伏。
  不过自此一役,蜀汉再无一统之可能,诸葛亮北伐实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因为这样,我觉得诸葛亮才是大丈夫,做可能完成的任务是聪明人做的事,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勇士做的事。)
  刘备由平民起家,颠簸流离,屡败屡战,终成一代帝王,虽不能再建汉室,但是其能力不容他人轻视,之后虽然很多人说要重振汉室,但是再也没人能达到象刘备这样,能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地步了。
  5 煮酒话古人之李鸿章
  说实在话,实在不想讨论晚清的人物,因为晚清怎么看也是属于近代史,我们应该说是近人才对,说笑一下。不过李鸿章这个人实在是很有趣也很容易引起话题的人物。所以就想随便谈谈他。
  李鸿章,有人骂他是汉奸(历史教科书一直以来的说法),也有人赞他是晚清的顶梁柱,为国家呕心沥血(前段时间的《走向共和》是其中的代表,把他刻画成正面人物了。)不过,在我看来,两种说法都太走极端了些。
  首先说一点,我反对说掌握着国家大权的就不会卖国这点,实际上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谁都可能卖国,石敬瑭是不是卖国,但是他是皇帝,赵构秦桧是不是卖国,他们一个借用金兵扣押自己的父兄,一个借用金兵打压自己的敌对势力,他们都是卖国,都是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力而卖国,在他们眼中,权力是第一位的,至于国家民族是第二位的。当然,前面说的例子都是内忧外患之中,在大部分时期,皇帝还是爱国的(他们不爱国不行啊,国家是他们的,不过不负责任的皇帝很多。)但是大臣就难说了,只要外国给他们更大的利益,卖国对他们来说巴不得。
  所以目前流行的那个掌握国家大权的李鸿章不会卖国这点是不可靠的,但是我并不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十足的汉奸。
  先看看他的发家,那是太平天国,被曾国藩赏识,后练淮军,在镇压太平天国中起家,在灭捻军大出风头,之后渐渐执掌大权,左宗棠死后,更是成为清朝的第一执政,主掌北洋,通外交,军务,政务,可以说只在慈僖一人之下,所以说日后晚清的各种决策,他要负相当大的责任。
  先说他做的事吧,首先平太平天国和捻军,这些内战虽然是他的发家史,但是这和汉奸与否无关,也不来评论他这些事的好坏,但是有两点对透视他日后的所作所为是很重要的,一是在建淮军时他和对外国军队的战斗力有了认识,使得他建军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都购进洋枪大炮,形成了有一定战斗力的新式军队,但是同时他对外国军队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希望少打仗,多谈判。(就是说,我们国家是二流的,打是打不过的,只有谈判赔银子才行。)二是李鸿章其人,他在内战中的表现实在不好,(不是指作战,作战嘛,还可以,淮军的战斗力是日后下降的)杀降,屠杀平民,无信义,实在不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不过不苛求他,关键看他执政能力如何。
  再之后,他力主洋务,到是也做了不少事,建了不少厂,这点比那些只会说话不会做事的清流是好多了。(说实在的,这些清流实在不适合做大臣,建立议会让他们吵吵架,做做舆论监督就算了,偏偏让他们当官。)建立了北洋水师,淮军也渐渐成为了国防的主力。
  19世纪70年代,沙俄煽动新疆叛乱,这时以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发生了“疆防”和“海防”之争,在这点上要说李鸿章眼光过于短浅,一来沙俄本来就对我们的疆土跃跃欲试,已经四处点火了,假如放弃新疆,沙俄的胃口只会越来越大,当然海防也不能放弃,两者本来就相辅相成,李鸿章只重视一点实在偏颇的可以。二来放弃领土本来就是国家大忌,尤其是以财务作为借口,今日有新疆,明日就会有西藏,再后日就轮到东三省,只要有独立倾向的,在外国势力下都可以借用新疆之例独立,而各路爱国人士看到中央不管新疆,只怕会心灰意冷,中国只怕会四分五裂,李鸿章只重海防,实在不是明智的人所为,假如不是因为他看不到,那就是担忧害怕沙俄的战力(以前的恐惧有后果了)却不知有实力才有外交。
  之后左宗棠于1875出征,稳定北疆,在1880年与沙俄的谈判中获得胜利,实在是振奋人心,之所以说同治中兴,很大程度是这些胜仗,须知,国家实力是靠对抗获得而不是谈判获得的,尤其对抗外国强敌,只有打疼了他们才能好好谈判,这点左宗棠比李鸿章更加明晰国际游戏准则。
  随便说说李鸿章的外交,李鸿章在外国的外交声誉是不错,但是这不等于他做的很好,外国人的标准并不能作为衡量的标准。(秦桧在金国人的外交声誉一定不错。)当然,按实话说,李鸿章虽然在外闹出了不少笑话,但是和外国交流还是不错的,这点不能否认。但是他还是不清楚外国的游戏准则(虽然他是当时比较了解外国的中国人),当时的国际准则一向是以实力为准则,弱肉强食,谈判以实力为准绳,而李鸿章一心迷信谈判,希望西方调停,实在是不了解真正的游戏准则。
  再后面就是中法战争了,这场谈判是由李鸿章主导的,说实在确实是一个糟糕的谈判,在海军覆灭陆军有利的情况下当然应该谈,但是那种情况确实是和战败了没区别。由此看李鸿章的谈判技巧确实不怎么样,比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和拿破仑时代的外交大臣塔列朗起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而这种协议使得国内人心离散,军无斗志。(这点是近代政府很大的一个毛病,宁愿得罪国人也不敢得罪外人,而一般的国家都是以争取国内势力舆论为先,我们正好相反。)
  再之后的中日战争,左宗棠已死,作战谈判已经是李鸿章一手主导了。(慈僖光绪?他们不管是主和还是主战,最终还是要靠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和淮军去打。)这次就全面暴露了他的问题。
  首先,预测失败,假如他预先料到日本对我国有敌意,那就应该先发制人,在之前对日本发动攻击,或逼迫日本退让,至少也不能让日本登陆朝鲜,但是这些他都没有做到。(不要说什么侵略外国不好之类的事,打别人总比被别人打好,既然为了海防连新疆都敢提出来放弃,那还有什么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