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很安全。说起来朱元璋也是一个很谨慎的人,从他北伐的战略就看的出来,毕竟是一点点从小民打上来的,知道江山得之不易,也不敢随便的冒险,而他儿子朱棣就没这种习惯了,迁都北上亲征下西洋,做的都是大手笔,当初他迁都北京,一方面是南京是建文帝的老地盘,不如北京自己的势力好,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北元势力,来个天子御边,当然,其实这迁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际上朱元璋也对南京不满意,动过迁都西安,洛阳的心思,还派遣太子前去视察,不过最后不了了之,毕竟迁都是件大事。)关键由这点可以看出朱元璋谨慎的性格。
谨慎性格是不是由他贫农出身带来的这无法证明了,毕竟当年起兵的时候一系列政策都可以说是富贵险中求来的,而且当年起家的时候他以大度纳贤著称,之后他却大杀功臣,也许只能说人当了皇帝,为了保这个皇帝之位,伤透脑筋,疑神疑鬼造成他性格大变吧。
朱元璋是贫民出身,好不容易历经千辛万苦爬上了这个位置,是很想保住这个位置的,之后的杀功臣,制度改革,加强皇权,都是基于一个目的,保住皇位。
杀功臣就不用说了,早有两个前例,汉高祖刘邦,南朝刘裕。刘邦上台后韩信彭越接连被杀,尤其是后者,完全是空穴来风,而汉初三杰的另两杰,萧何自污,张良退隐。刘裕也是,之前几位皇帝只是禅让,到了他不但要禅让还要斩草除根,而他的几位大将王镇恶,檀道济也是被他的几位儿子害死。不过朱元璋做的确实过分了些,满朝文武杀了几万人,确实是少有。其实这也正常,中国历史太长,经验教训太多,朱元璋也是看到了这些经验教训,所以为了巩固皇权,大杀功臣。毕竟这些功臣很多是投降于他的,很多人忠心不忠心也不一定,短短几十年打下的天下,当年大家地位都一样,现在你做皇帝,他们做臣下,你知道他们心安不心安。当年这些功臣要不杀人如麻,要不就擅长阴谋诡计。打天下是需要你们,现在是坐天下,要你们再去杀人放火而且阴谋诡计干吗。杀人放火,当年有敌人的军队城堡要你去杀去攻打,现在都是我们领土下的良民,犯罪有捕快就好了,要你们干吗。当年你的阴谋诡计是害别人的,现在和平了,你这个阴谋诡计的脑子准备花在哪里?是不是要花在怎么争夺胜利果实上?当年你们权力大是因为战争需要,现在你要这么大的权干吗?是不是想做司马懿刘裕?我剥夺你的权你是不是心怀不满?不满了会不会造反?你不造反你后代壮大了会不会学东汉东晋那样架空皇帝?
当年为你打天下是为了功名富贵,你剥夺了他们的功名富贵他们会不会合起来造反?当年刘邦没赏赐大家时也担心臣下聚集起来,朱元璋想必也是提心吊胆,何况他也是一个疑神疑鬼的人。所以监视大臣的锦衣卫设立了,之后查出了些蛛丝马迹,朱元璋也干脆狠心了,杀,留着总是威胁,干脆杀了一了百了,反正这些功臣平日里仗着老资格,总是做过一点坏事,按《大明律》也是该杀。
杀杀杀,杀了几万人,不过要说杀光了满朝文武也不是,朱元璋还是有分寸的,真要杀光了,谁去帮我守边?北元还在外面盯着呢,所以要说这些杀戮大伤明朝元气,这也很难说。之后的明朝一直到明英宗亲征之前,力量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削弱,靖难之变变来变去也是在朱家手里。(估计朱元璋也想到了朱棣会作乱,但是他也不在乎啊,一个是儿子一个是孙子,反正都是明朝皇统,我在位的时候定不下来,我死后你们斗吧,谁斗赢谁做皇帝,反正我这里太祖位置是不变的。)
何况……假如那些老功臣活着,也不一定支持谁呢?搞不好更加一团糨糊。大杀功臣也等于在明初的豪强问题暂时用暴力解决了。
杀功臣遏制外戚专权,这是吸取了汉晋五代各朝的教训,这些朝代权臣外戚专权的强度不是那么一点点,但是这还不够,
除了杀功臣,还要解决其他的问题呢,明太祖对制度的改革是相当有强度的,之后清朝制度基本照搬,乾隆认为明太祖是中国第一帝,为何?因为他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平心而论,这套制度假如皇帝是超人,那中国一定繁荣昌盛万万年,当然皇帝不可能是超人。所以我们不苛求了,不够假如皇帝是明君,那只要没高于一两个等级的国家侵入,我们也是盛世。假如皇帝吃饱饭整天睡觉抽不理朝政,那就比较麻烦了。因为这个明太祖这个制度大大加强了皇权,但是加强皇权的同时就要要皇帝做事,假如皇帝不做事,那朝政就难以运行。这是吸取了各朝相权过甚的原因,我们直到明之前是宋元,这两朝的相权极大,出了不少大权臣,连皇帝也要运用各种权术来遏制。等到胡惟庸案一出,干脆找借口除去了丞相一职,将相权分于六部手中,这样确实防止了丞相专权的可能性。不过皇帝不是超人啊,之后的内阁等于是相权,阁老等于是丞相,丞相这一职位其实对国家稳定是有利的,不说别的,我从亿万人选出来一个总比你几个儿子里选出来一个要强吧。(当然就是因为强,所以干脆废了)你看崇祯,他做的事也挺多,他在位的时候基本没一个专权的,都是由他干,但是干的如何?还不如天启做木工,万历睡大觉的时候。这是为何,就是因为假如属下做事,错了可以改,别人对皇帝还有期望,但是你皇帝做事了就改不了了,大家对明朝也就失望了,所以明朝之亡就亡在崇祯做了太多的事,假如他做一个挂名的偶像,明朝反而能维持下去。
又扯远了,不管如何,其实一个制度关键要人执行,朱元璋这个制度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也就看执行的人如何。
朱元璋为了防止宦官专权还下了不得令宦官干政的祖训,建文帝到是很遵守,不过成祖之后就实际上废止了,明朝反而成了宦官弄权最厉害的三朝之一,不过这和朱元璋就没关系了。(这好的规矩改了,这坏规矩留下来,朱元璋的子孙做的还真是干脆。)
朱元璋贫民出身,说他对农民不好是绝对不对的,但是对农民好也需要有一个方法,朱元璋是个完美主义者,还是个急性子,他制定的官制,对官吏相当苛求,给的薪水少,做的事多,还不许做错事,做错了搞不好就是一个凌迟。假如真按他的做法,那估计天下就没人做官了,薪水少,只好用其他方法解决,这些方法就是内规则,基本上成了官场的准则,反而象海瑞那样的清廉成了反常,当然这些虽然是内规则,但是还是不合法的,所以要一层层打通关节,要争权。(不过虽然明朝腐败严重,但是还算收敛,毕竟刑罚还是挂在那里的,而清朝的刑罚松了点,贪污腐败就严重点了,甚至公开化合理化。)
朱元璋的文字狱是因为他的多疑性格,但是明朝一代的言论相对还是很开放的。
至于八股文这东西,说实在的,也不能算糟糕,其实明朝科举不单只有八股文,假如需要,皇帝随时可以改变增添内容,何况假如八股文真的这么可怕,那明朝也出了这么多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这些也都是学八股的,所以八股在明朝并没我们说的那么可怕。
还有就是明朝的特务机关锦衣卫,这是朱元璋的发明,后来晚年取消了,后来明成祖又恢复,并加强,还添设了东厂。(假如建文帝那时特务机关这么强,说不定靖难之变也不会发生了。)其实特务机关完全看如何使用,现在的民主国家对内对外也有特务机构,不过因为封建时代皇权太强,特务不受刑罚限制,常常刑罚逼供,这破坏了法律,这才是关键的关键,至于那些由宦官控制的东厂,那就万万不该了。
朱元璋一生由贫民至皇帝,一统天下,实在是个奇迹,但是他性格冷酷多疑,大杀功臣,对属下要求过苛,但是明朝统治还是相当的稳固,假如他死后温和的建文帝确立了文人政权,也许明朝会向宋朝那样发展,但是靖难之变改变了这些。
明朝相当有趣,也相当复杂,几千字解决不了朱元璋和明朝问题,只是随便说说罢了。
9 煮酒话古人之刘关张
说起刘关张,大家总是免不了想起桃园三结义和三英战吕布,可惜,这两件事都是罗贯中编出来的,史书上对刘关张三人的关系是这样说的:“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只是说感情好的象兄弟,并没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