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二反,并得训察。其处既常有禁卫省察〔七〕,故以‘省’代‘禁’。,古察字也。”
〔一〕续家训“问”下有“曰”字。
〔二〕器案:此昭纪“共养省中”下伏俨注引蔡邕文,今见独断上。三辅黄图六杂录及汉书昭纪颜注,说俱与蔡邕同。
〔三〕赵曦明曰:“纠,今书作‘纠’,乃正字,注同。”
〔四〕续家训无“割”下“也”字。宋本原注:“一本无‘犹割也’三字。”赵曦明曰:“本注元有。”
〔五〕器案:此盖出声类,今佚。隋书经籍志:“声类十卷,魏左校令李登撰。”
〔六〕段玉裁曰:“此盖出古今字诂,谓‘●’今字作‘省’。”器案:古今字诂今佚,任大椿小学钩沈古今字诂收此文,王念孙校云:“案上‘省’字当作‘●’,说文:‘●,古文省字。’”
〔七〕续家训“常”作“当”。
汉明帝纪:“为四姓小侯立学〔一〕。”按:桓帝加元服〔二〕,又赐四姓及梁、邓小侯帛〔三〕,是知皆外戚也。明帝时,外戚有樊氏、郭氏、阴氏、马氏为四姓〔四〕。谓之小侯者,或以年小获封〔五〕,故须立学耳〔六〕。或以侍祠猥朝〔七〕,侯非列侯,故曰小侯〔八〕,礼云:“庶方小侯〔九〕。”则其义也。
〔一〕赵曦明曰:“‘汉’上当有‘后’字。”卢文弨曰:“在永平九年。”
〔二〕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文津本“按”作“校”,属上句读,与后汉书明纪合;今从宋本。后汉书安纪:“永初三年春正月庚子,皇帝加元服。”李贤注:“元服,谓加冠也。士冠礼曰:‘令月吉辰,加尔元服。’郑玄云:‘元,首也。’”
〔三〕卢文弨曰:“后汉书桓帝纪:‘建和二年春正月甲子,皇帝加元服,赐四姓及梁、邓小侯、诸夫人以下帛,各有差。’四姓见下。皇后纪:‘和熹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父训,护羌校尉。顺烈梁皇后,讳姡蠼讨!
〔四〕文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注引“为”上有“是”字。
〔五〕器案:汉书外戚传下:“哀帝即位,遣中郎谒者张由,将医治中山小王。”小王、小侯义同,盖俱谓其以年小获封也。
〔六〕赵曦明曰:“后汉书樊宏传:‘宏字靡卿,南阳湖阳人,世祖之舅。’皇后纪:‘光武郭皇后,讳圣通,真定人。父昌,仕郡功曹。光烈阴皇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兄识为将。明德马皇后,伏波将军援之小女。’”
〔七〕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注引应劭汉官典职有四姓侍祠侯。
〔八〕案:此说本袁宏,见后汉纪明纪。
〔九〕赵曦明曰:“礼记曲礼下:‘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
后汉书云:“鹳雀衔三鳝鱼〔一〕。”多假借为鳣鲔之鳣;俗之学士,因谓之为鳣鱼。案:魏武四时食制〔二〕:“鳣鱼大如五斗奁〔三〕,长一丈。”郭璞注尔雅〔四〕:“鳣长二三丈〔五〕。”安有鹳雀能胜一者〔六〕,况三乎〔七〕?鳣又纯灰色,无文章也。鳝〔八〕鱼长者不过三尺,大者不过三指,黄地黑文;故都讲云:“蛇鳝,卿大夫服之象也〔九〕。”续汉书及搜神记〔一0〕亦说此事,皆作“鳝”字。孙卿云:“鱼鳖■鳣〔一一〕。”及韩非〔一二〕、说苑〔一三〕皆曰:“鳣似蛇,蚕似蠋。”并作“鳣”字。假“鳣”为“鳝”,其来久矣〔一四〕。
〔一〕宋本原注:“鳝音善。”御览九三七、山樵暇语五引都有“音善”二字。案:引后汉书见杨震传。
〔二〕卢文弨曰:“案:魏武食制,唐人类书多引之,而隋、唐志皆不载;唐志有赵武四时食法一卷,非此书。”器案:和名类聚钞四引四时食制经,当即此书。
〔三〕御览引“斗”作“升”。案:自汉以来,俗写“斗”作“什”,即许慎所讥“人持十为斗”者。“什”、“升”二字形近,因此古书多此。
〔四〕御览引“雅”下有“云”字。
〔五〕续家训及各本无“三”字,今从宋本,御览及重修政和证类本草二0引都有“三”字,与尔雅释鱼郭注原文合。又御览“丈”误“尺”。赵曦明曰:“郭注:‘鱣,大魚,似■而短鼻,口在頷下,体有邪行甲,无鳞,肉黄,大者长二三丈。今江东呼为黄鱼。’”
〔六〕卢文弨曰:“胜音升。”案:杨震传注:“案:续汉及谢承书,‘鳣’字皆作‘鳝’,然则鳣、鳝古字通也。鳣鱼长不过三尺,黄地黑文,故都讲云:‘蛇鳝,卿大夫之服象也。’郭璞云:‘鳣鱼长二三丈,音知然反。’安有鹳雀能胜二三丈乎?此为鳣明矣。”李贤即本此文为说。
〔七〕续家训、罗本、傅本、颜本、程本、胡本、何本、朱本、文津本及御览、靖康缃素杂记四、山樵暇语引“三”下都有“头”字,今从宋本。
〔八〕御览作“鳣”。
〔九〕赵曦明曰:“后汉书杨震传:‘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注:‘冠,音贯,即鹳雀也。鳣、鳝字古通,长不过三尺,黄地黑文,故都讲云然。’案:都讲,高第弟子之称也。”
〔一0〕续家训无“及”字。御览引“书”误“记”。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续汉书八十三卷,晋秘书监司马彪撰。搜神记三十卷,晋干宝撰。’”器案:今搜神记无此文,能改斋漫录四引靖康缃素杂记引此文,“搜神记”作“谢承书”,杨震传李贤注,亦云:“案续汉及谢承书。”而御览九三七引谢承后汉书正有此文,疑当作“谢承书”为是。
〔一一〕御览“■鳣”作“鳣■”。卢文弨曰:“荀子富国篇:‘鼋鼍鱼鳖■鳣,以别一而成群。’”
〔一二〕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韩非子二十卷,韩公子非撰。’”卢文弨曰:“韩非说林下:‘鳣似蛇,人见蛇则惊骇,渔者持鳣。’”
〔一三〕赵曦明曰:“隋书经籍志:‘说苑二十卷,汉刘向撰。’”卢文弨曰:“说苑谈丛篇:‘鳝欲类蛇。’今本不作鳣。”器案:“鳣似蛇,蚕似蠋”云云,见韩非子内储说上,卢氏漫引说林下为证,非是。又见淮南子说林篇,“鳣”作“鳝”。
〔一四〕御览“矣”作“乎”。郝懿行曰:“案:后汉书注有辨,即本此条而为说。又案:玉篇有■字,解云:‘鱼似蛇,同鳝。’大戴礼劝学篇云:‘非蛇■之穴,而无所寄托。’山海经:‘灌河之水,其中多■。’注云:‘亦鳝鱼字。’然则后汉书三鳣之鳣,盖本作■,俗人不识,妄增其上为鳣尔。至于韩非、说苑,皆曰鳣蛇,荀子书中,亦有■鳣,并同斯误,字形乖谬,非鳝鳣可以假借也。”器案:郝说是。御览九三七鳝鱼类下注云:“与■同,音善。”“■”即“■”之误。又引谢承后汉书杨震事,则作“三鳣”。又九三六鳣类引后汉书杨震事作“三鳣”,殆即颜氏所谓“假鳣为鳝,其来久矣”者也。佩觿上:“杨震之鳝非鳣。”原注:“鳝音善,是也;作鳣、陟连翻者,非。”即本之推此文。
后汉书:“酷吏樊晔为天水郡守〔一〕,凉州为之歌曰:‘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二〕。’”而江南书本“穴”皆误作“六”。学士因循,迷而不寤。夫虎豹穴居,事之较者〔三〕;所以班超云:“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四〕?”宁当论其六七耶〔五〕?
〔一〕赵曦明曰:“隋书地理志:‘天水郡统县六,有冀城。’”卢文弨曰:“案:续汉书郡国志:‘凉州汉阳郡。’刘昭注:‘武帝置为天水,永平十七年更名。’”
〔二〕各本“冀府”都作“晔城”、今从抱经堂校定本改正。赵曦明曰:“酷吏传:‘樊晔,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为天水太守,政严猛。’章怀注:‘乳,产也。猛兽产乳,护其子,则搏噬过常,故以为喻。’释名:‘寺,嗣也,官治事者,相嗣续于其内也。’”卢文弨曰:“案:诸本皆作‘晔城寺’,讹,今据本传改。其歌曰:‘游子常苦贫,力子天所富。宁见乳虎穴,不入冀府寺。大笑期必死,忿怒或见置。嗟我樊府君,安可再遭值!’”器案:冀为天水太守治所。佩觿上:“鸡尸、虎穴之议。”原注:“后汉樊晔为天水守,凉州歌曰:‘宁见乳虎穴,不入晔城寺。’齐代江南本‘穴’皆误作‘六’,并传写失也。”即本之推此文,亦误作“晔城”。
〔三〕卢文弨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