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早慧成才的奥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坏侥忝堑氖乱档某晒α耍嘈鸥锩欢ɑ岢晒Γ �
国家之富强在于民智,民智之增进在于教育。
——黄兴
母子之间的感情,是一种既纯洁又美丽的感情,因为两者之间没有任何杂念。
——摩路瓦
宁死不当回奸
——马本斋的母亲以身教子
七七事变后,为了保卫家乡,抗日英雄马本斋(1901…1944)带领一批乡亲,组成回民抗日武装,并担任总队长,到处打击敌人。敌人把他看作眼中钉,千方百计地想把他消灭,但抓不到他。
马本斋是个出名的孝子,把他母亲抓起来,他不会不投降。这是敌人想的一计。
一天,敌人真的包围了马本斋家的村子,杀害了许多老百姓,逼他们把马母交出来。眼看敌人又要杀人了,马母从人群中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地说:“我就是马本斋的母亲,你们抓我好了,不能杀老百姓!”
马母被抓走了。敌人一方面给马本斋写劝降书,一方面对马母说:“共产党、八路军快完蛋了,你不如给儿子写个信叫他到这边来,在那边做多大官,到这边还做多大官,保你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马母气愤地说:“我儿子不图做官,不当回奸卖国贼!”
敌人拔出战刀,“当”的一声摔在桌子上,然后又举起手枪威吓马母。马母拍着胸脯说:“我儿子当八路军,是我叫他去的,我儿子打你们是我叫他打的,叫我让他投降万万不能!是杀是剐你们随便吧。”
敌人虽然气得浑身发抖,但又不想杀她,便把她关了起来。
一天,鬼子又来逼她,叫她给儿子写信,劝他投降。马母说:“好,我说,你们写。”
鬼子高兴了,很快拿来纸和笔。马母清了清嗓子说:“你们记着:'本斋,你们打鬼子勇敢。打得好,妈高兴。妈宁可死,也不能叫你投降当回奸。'
鬼子一看不对味,把纸笔朝马母掷去,然后把她折磨得死去活来。
马本斋听说母亲被抓,心如刀割。当他知道母亲不仅不写劝降书,还要儿子更加英勇打鬼子,心里更加激动。他想:母亲从小就让我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她支持我和弟弟出来打鬼子,我只要英勇杀敌,就是听母亲的话,就是孝顺母亲,宁死也不投降。
他把仇恨化为力量,杀敌更加勇敢、顽强。
马母为了和敌人斗争,决心绝食。临死的时候,她对身边照顾她的一对好心夫妇说:“孩子,我不行了!我死了以后,你们告诉我的儿子本斋,他娘对得起他。叫他狠狠地打鬼子为我报仇,给乡亲们报仇……”
马母壮烈牺牲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解放区,成为千千万万母亲的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子
榜样是最好的老师。
——伊索
望你们以此为戒
——李立三不向子女隐瞒自己的错误
早年参加革命,后来犯“左”倾错误的李立三(1899…1967)共有6个孩子。在那戎马倥偬的时代,6个孩子分别出生在中国和苏联的6个地方。直到建国初期,他们才陆续回到爸爸身边。
待孩子们都找回来了,李立三便问他们:“我曾犯过错误,你们听说了吗?”
孩子们告诉他:“听过一点,只知道什么'立三'路线,但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要知道要知道啊!”随后,他便把自己犯路线错误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孩子们。李立三认为,父母犯的错误应当告诉子女,这也是对子女的教育。可以让他们知道:第一,父母不隐瞒错误,不说谎;第二,可以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少犯错误。
他把自己的错误告诉孩子们后,深情地说:“共产党人从来不讲个人的面子,只讲人民的面子。一个人犯了错误,首先要想到党和人民,不但要承认错误,还要把自己犯错误的教训告诉大家,这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胸怀。”
一天,孩子们得到一张李立三和另一个人的合影,照片后面有李立三的题词:“天下英雄唯使君与吾耳。虽不必有此事实,亦不可无此志气。非敢自负,实自勉也。”
李立三看了,对孩子们说:“照片上的另一个人并没有为革命干什么工作。至于那个题词,充分反映了我少年时期狂妄自大的坏习气。我在这方面吃过不少亏,后来犯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那么大的损失,更是与此有直接关系,思之痛心。望你们千万以此为戒。”
精神上的熏陶对人的个性形成影响很大,这种熏陶来自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成年人的全部生活。
——斯·亚·多列茨基
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象的态度。
——加里宁
自我批评也就是最严格的批评,而且也是最有益的。
——高尔基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
——雨果
茄子不开虚花,小孩不讲假话——彭德怀教育子女的故事
彭德怀(1898…1974)一生没有子女,他把弟弟彭金华烈士的女儿彭梅魁当做亲生女儿,他们长时期生活在一起。
1959年7月,在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因为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对国内形势的不同看法,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并且被罢了官。
不久,彭德怀搬出了中南海,住到吴家花园。在那里,彭德怀亲自开荒种菜,挖塘养鱼种藕,把一个残墙断壁、草木凋零的荒园,改变成了一个真正的花园。梅魁看到伯父年纪大了,劳动有些吃力,便劝他说:“你不能这样不顾身体啊!”
彭德怀说:“孩子,劳动对我来说是需要的,再说国家还很困难,我不能为党工作,还可以为人民减轻一点负担啊!”
彭德怀住的地方叫挂甲屯。这儿的老乡世世代代喝土井里的水。他把自己院子里的水接到街上,使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老乡们住的房子有的是土坯垒的,遇到下雨,他就戴着草帽,卷起裤腿,走街串户,看看这家屋顶漏不漏,问问那家房子牢不牢,并把房子有危险的人家,搬到自己院里来住。谁家的孩子病了,他总要去看看;谁家的孩子结婚,他就跑去祝贺;谁家老人去世,他也要去悼念……伯伯的行动,使梅魁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一天,伯伯带着梅魁走到院子的墙跟前,指着墙外的一棵树问她:
“梅魁,你看这树为什么没有叶子?”
梅魁知道是因为自然灾害,老乡生活困难,把树叶打下来吃了。可是,又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只好望着伯伯,不开口。
走了几步,彭德怀又问:“你们厂里有没有人得浮肿病?”
梅魁说:“没有。”其实,她没照实说。
彭德怀又带她到自己的茄子地里,指着茄棵对她说:“茄子不开虚花,小孩不讲假话。”然后又用手指着自己的前额说:“我这个老头子就像小孩子一样不说假话。我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梅魁啊,我希望你长大以后,不要追求名利,搞那些吹牛拍马、投机取巧的事。要做老实人,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到人民的疾苦啊!”
对于伯伯的教导,梅魁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激动地说:“伯伯,我一定向你学习,不说假话。”
对子女的教育是在每一件琐碎事情上,在你的每一次举动上,每一个眼色上,每一句话上。
——科斯莫杰米杨斯卡娅
定量有恒——徐特立教育孙女成才的故事
徐特立(1877…1968)有两个孩子,先后都为革命牺牲了,身边只留下一个孙女徐禹强。徐家一棵独苗,祖父祖母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可是祖父徐特立有个原则:生活上不准特殊,学习上要刻苦认真。
孙女徐禹强上学的时候,祖父要她住校,过集体生活。那时是供给制,祖父吃“小灶”,孙女只能吃“大灶”。改成薪金制之后,祖父有专门厨师做饭,只准孙女和工作人员一起到食堂吃饭。他对孙女说:“你是革命的后代,不能坐享其成,不能滋长特殊化思想,要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要走自己的道路,为社会出力。”
禹强上初中一年级时,因为生病住了院,耽误了半个多月的功课,出院后,得赶紧补课。别的好说,就是补外语困难。祖父看到她流露出畏难的情绪,就教了她一个“定量有恒”的办法。一天,他把孙女叫到身边,伸出手指来说:“你每天学一个单词,一年就可学365个;每天学两个单词,一年就是730个。你又不笨,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拦路虎'自然会让路的。”
为了鼓励孙女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徐特立还对她说:“我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已经43岁了,别人都说这么大年纪了,要想学法文,非常困难。可是,我坚持'定量有恒'的办法,经过一年多努力,还是考上了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