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努尔哈赤私密生活全记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灵台的右下方,竖着一块高大的木板,已经用清水净过身的尼堪外兰,四肢分开,一丝不挂地被钉在那块木板上。他的舌头被绳子扎着,嘴巴里塞了一块马肉,尽管哼哼叽叽,却说不出话、喊不出声。
  忽听一声炮响,只见行刑刽子手斋萨身披红色衣衫,手执大刀,走向尼堪外兰。
  主祭师一声令下,斋萨一步跃到尼堪外兰前面,“刷”地一声,刀已剜进尼堪外兰的胸膛,把那鲜血淋漓、红光艳艳的心剜了出来,放到一个盘子里,端到灵台上。接着,斋萨伸出手去,又把尼堪外兰的肝也掏出来,放在灵台上的盘子里。那斋萨大刀一挥,尼堪外兰的头颅骨碌碌滚落而下,正掉在一个盘子里,斋萨立即把盘放在灵台正中位置上。
  之后,努尔哈赤便带领全族人等再哭祭一番,他立在父祖灵位前面,手指尼堪外兰的心、肝、头颅,大声说道:“如今奸佞小人尼堪外兰已被活祭,冤仇已报,二老若是泉下有知,也应瞑目了。我努尔哈赤将继承你们的遗志,重振爱新觉罗家族的雄风,建州已经统一,不久之后,我还要带领军队去……”
  此时,从长白山里悠然飞出一只搏击长空的苍鹰,它那硕大的翅膀,不断地舞动着,在辽阔的空中,像飞箭一般,在空中翱翔……
  第四章
  努尔哈赤着实是太忙了,他一边要殷勤地把美女良驹贡奉给大明朝,拢住这张“虎皮”做靠山,一边又要迅猛地吞噬着兆佳等女真各部,逐步地实现女真的统一……剩下的时间当然要与佳丽们分享了。他每吞并一个部族,帐中便多了一位福晋……每攻下一座城池,脸上便多了几许春情……惟有美艳绝伦的瓜尔佳是个例外……努尔哈赤依依不舍地把她送到胞弟的房中,心道:今日我割舍的是美色,明天我得到的可是江山……
  努尔哈赤根据张军师的建议,准备重新建造一座新城,作为将来的“建州王”的都城。这是万历十四年(1586年)。
  因为赫图阿拉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新的应运而生的都城,应该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水陆便利,环境优美的处所,既隐蔽,又通达的好地方。
  他们在赫图阿拉城西南方向,约八里处的虎提哈达南冈上,选中了一块地址。这地方东依鸡鸣山,南傍哈尔撒山,西偎烟筒山,北临加哈河和索尔科河,即二道河之间三角形河谷平原南缘的虎拦哈达上。在它的东、南、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仅西北一面开展。东有首里口印硕里口河,东北流入索尔科河;西北有二道河,注入加哈河。索尔科河与加哈河交汇后,在此流入苏先素浒河。 这地方称作佛阿拉,从各方面看,确实地势险要,进可以很快地出击,退也能迅速地坚守,是个易守难攻的好环境。
  且说选好新城地址以后,努尔哈赤便于次日发出命令,让何和理与洛寒二人负责,开始兴建佛阿拉城。
  仅半年多时间,大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四月,建筑的新城便竣工了。
  新建的佛阿拉城,共分为三重,最里面的第一重为木栅城。这栅城,顾名思义,是用木栅围筑起来。作为城垣,简便,耐久,可以就地取材。
  这十分谨严而又典雅的栅城里面,还建有鼓楼、神殿、客厅、楼宇和行廊等。这里是努尔哈赤发布命令、接待宾客、议论军政大事和全家居住的地方。那两层楼房虽不高大,也还宽敞,墙是石灰加土抹缝,又挂上一层灰,屋里也还亮堂堂的。楼顶是拱形,飞檐,用绿色琉璃瓦盖脊,映着阳光,倒也辉煌耀眼。
  第二重为内城,周围三里左右,城墙是用木头与石块混杂建成,很坚固。这内城较高,约有近四丈,宽有五尺,上有雉堞、垛楼、了望楼等。因为城墙宽厚了,上面可以并排行走两人,白天垛楼与了望楼中有人值班,夜晚有人在城上巡哨,护卫着内城与栅城的安全。内城中的居民约有二百多户,全是努尔哈赤的亲近族人。
  内城东边,有大堂一所,常用于议事,或是祭奠天地、祖宗,也可以作为娱乐场所。内城西边,有一军马厩,内有近千匹良种军马,专供铁骑兵骑用的。
  第三重为外城,周长十五里左右,城墙高一丈有余,内外皆以粘泥涂之,光滑鉴亮,不易攀缘。城上没有雉堞,也无射台、隔台与垛楼,不过,城外有壕沟,水深齐胸。
  三座城门也不尽相同,一重城门也是木栅的,随手关开,一般不设门锁;二重城门是木板大门,厚而结实,有大锁管着,亦有专门守门士兵看守。三重城门以木板为主,又无锁钥,门闭后,以木横闩。这外城门有专门守门士兵,日夜看守,缉查,生人不可随意入城。外城中居民约有五百余户,住着努尔哈赤的众将官家属及族属等。
  外城壕沟以外,还住有八百多户居民,他们多是军人、工匠、商人等。
  当时,佛阿拉城内外居住着一千多户,共有一万五千余人,成为当时建州卫女真的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也是辽东女真人中较大的一个城市了。
  建成新的都城佛阿拉,是张军师为努尔哈赤谋划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即是劝他称王。
  一天,张军师领着大将额亦都、安费扬古、何和理、费英东、扈尔汉、洛寒、昂纳克、邵魁等近二十人,来见努尔哈赤,大家一致请求努尔哈赤应在新的都城——佛阿拉“自中称王”。
  努尔哈赤也就应诸将之请求,便答应下来,并同时建立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分其为环刀军、铁锤军、串赤军和能射军等。
  在张军师的策划下,又制定了小规模的礼仪,为在努尔哈赤出入城栅时,在城门设乐队,吹打奏乐,以显示威严。
  为与称王相适应,还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如不能随便进入栅城,见到努尔哈赤时要施礼、称王等。
  此时为大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六月,努尔哈赤二十九岁。当时,他共娶妻妾五人,佟氏春娅娜已死,还有纽祜禄氏、兆佳氏、富察氏衮代、伊尔根觉罗氏。
  还生有五子二女: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三子阿拜,四子汤古代,五子莽古尔泰;长女东果格格,次女为嫩哲格格。 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消息,很快传到辽东巡抚顾养谦那里,这位顾巡抚虽然从努尔哈赤得到不少好处,但是他毕竟是大明朝廷的命官,怎敢知情不报哩。
  于是,顾养谦于万历十五年十一月上表奏禀皇帝,说建州努尔哈赤借着报父祖之仇的机会,带兵统一了建州的五个部落,势力日益强大……
  不久,顾巡抚又听说努尔哈赤新建了一座都城——佛阿拉,公然“自中称王”,便再次于明朝万历十六年正月又上奏皇帝说:“努尔哈赤者,建州黠酋也,骁骑已盈数千。”并说努尔哈赤新建都城,自称建州王,野心甚大云云。
  后来,万历皇帝终于派了一个特使,名叫胡耀农的专程到建州来察看虚实。
  努尔哈赤当然不让胡耀农抓住把柄,而且也会让他空手回京。临走时,努尔哈赤送良马一匹,人参十斤,珍珠二十颗,马棒(即马的生殖器)十支。努尔哈赤亲自带领数十名将领,送十里之外。
  特使胡耀农回朝不久,万历皇帝便传信给辽东巡抚顾养谦说道:“……对努尔哈赤要因其势,用其强,加以赏赍,授以名号,以夷制夷,则我不劳而封疆可无虞也。”
  又过不久,明朝万历皇帝让顾巡抚通知建州努尔哈赤道:“大明朝廷每年奖予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并永远通好……”
  明朝万历十七年九月,皇帝再下圣旨,把努尔哈赤从都指挥使提升为都督佥事。并对努尔哈赤大加赞赏,表扬他能恭顺朝廷,勤谨守边。
  从此,努尔哈赤打着敕封的都督俭事的旗号,在女真各部中称雄。
  但是,努尔哈赤这个“建州王”,对大明朝廷仍然竭力封锁这一“天机”,不使之泄露出去。
  正因为这样,在明朝边官眼里,努尔哈赤仍是一个“恭顺”的女真部落的小首领。
  这就是努尔哈赤的过人之处!
  他表面上“恭顺、勤谨”,互相通好,一面又借着明朝皇帝的威望,“挟天子以令诸侯”,兴兵攻伐异已,发展实力,积聚力量。
  五年多来,努尔哈赤正是在这两面政策中生存、发展和强大起来。
  哈达部自王台始,一直受到明朝皇帝的信任,成为辽东女真各部中亲明的典型。王台死后,其子扈尔干贝勒仍走他父亲当年的亲近明廷的路线,与辽东的历任巡抚关系密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