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批敏感物资到德国去。
值得注意的是,远洋舰队中配备的潜艇,都是预备退役的老式潜艇——德国U型潜艇的中国改进型,而不是最新式的JD…1型潜艇。好东西,就是要保密的。
JD…1潜艇不具备水面作战能力,单纯是为了水下作战而设计的。它外形呈流线型设计,以减少水下阻力,水下航速达18节,水面航速8节,配备了通气管装置和主动/被动式声纳,结构形式为双壳,有8字形耐压体,下潜深度为120米,排水量1850…2425吨,首部6个鱼雷发射管,尾部4管,共载36枚鱼雷。装备了124个大容量蓄电池和柴油机,使水下5节时续航力可达365海里。
9月27日,华沙保卫战开始。
同日,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苏联红军进入波兰东部,苏联和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10月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灭亡。
4个星期里,波兰共有7万人死亡、13.3万人受伤、7万人被俘。德国1.3万人死亡、3万人受伤。“闪电战”正式诞生,登上世界舞台。
波兰的灭亡,可以说是德国、英国、法国和苏联的合谋。波兰是东欧咽喉,位于德国与苏联之间。从“祸水东引”的角度看,英法等国不会为波兰提供保护,一切诺言都是靠不住的。
而苏联斯大林的想法又不一样。
斯大林在当时并不想要战争。苏联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刚刚提前完成,苏联的发展速度世界第一,时间是对苏联有利的。苏德战争不可避免,但战争时间越晚,苏联就越强大。
而且,苏联的大清洗和肃反扩大化,已经持续了三四年。斯大林是个不错的将军,他明白,大清洗对苏联红军的战斗力,必然有不小的伤害。
只是政治斗争,一向是你死我活,来不得半点儿软弱。斯大林打击了自己的反对派,他只打击少数人,但这样源于政治斗争的清洗,扩大几乎是必然的。
对红军战斗力伤害最大的,是图哈切夫斯基间谍案。
苏联花了三百万卢布,从德国购买的情报,只不过是个借口。要说图哈切夫斯基勾结德国,斯大林自己都不会相信。但政治不讲这些的。托洛茨基是斯大林最大的竞争对手,图哈切夫斯基与托洛茨基关系密切。且图哈切夫斯基在军中威信极高,在国内声望卓著,几乎参与指挥了所有重大战役,一手组织了红军的正规化,许多高级将领都是由他提拔的。在托洛茨基被彻底打倒后,图哈切夫斯基又不肯主动转向,积极投靠斯大林。
对斯大林而言,图哈切夫斯基有敌意,有威胁——这就足够决定结果了。
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和其他7位著名将领,被判处死刑。至39年斯大林结束清洗为止,苏联红军有近70%的高级军官被杀害。其中,包括5名元帅中的3名,15名集团军司令中的11名,85名方面军司令中的53名,195名师长中的105名、406名旅长中的223名、以及所有的军区司令。
虽然斯大林对中国装甲部队的战斗力,印象深刻,也很重视苏联的机械化部队。但据调查局的情报估计,图哈切夫斯基亲自组建的机械化部队,在清洗过后,其战斗力保留不到原来的一半。
斯大林对此不是十分清楚,却也多少知道一些儿。
加之,苏联的东方是中国,两国关系不是很好,《互不侵犯条约》38年到期,中国是爽快的续了五年约。然而,中德关系很好,一旦苏德战争爆发,斯大林并不相信一纸条约,就可以苏联避免两面受敌。斯大林对苏联的安全深感忧虑。
为了保护苏联的安全及利益,斯大林曾试图联合英法共同抗德——在莫斯科,他召集组织了英、法、苏三国谈判。
然而,谈判毫无结果。
“祸水东引”是英法的既定方针,自不会轻易改变。英国派遣了两个无足轻重的将军前往莫斯科,一路上不乘坐快捷的飞机,反而乘船而行,其敷衍的态度言溢于表。英、法两国早就同意了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自然不会答应苏联提出的设想——“三国共同保障中欧和东南欧国家安全”。
因此,希特勒直接电告斯大林,要求苏德会谈签约。斯大林同意了这一要求,他试图以“祸水西推”来拖延苏德战争的到来。
乌克兰有“欧洲粮仓”的美誉,它与白俄罗斯都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区。苏德战争即使无法避免,斯大林却也不希望战争发生在自己的国土上,来破坏生产——与我国抗美援朝的想法有些相似。
苏联与波兰关系恶劣,又不想与德国发生战争,波兰的运气自然也就远不如朝鲜了。
不但如此,苏联还开始着手建立防范德意志帝国的“东方战线”,这条战线从波罗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并企图通过扩大苏联西部疆域加强防御德意志帝国侵略。
波兰败亡后,苏联为了进一步改善波罗的海侧翼和西北边境的战略态势,保障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的安全,相继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签订互助条约,得以在三国的要地驻军。
10月8日,苏军开进了波罗的海三国。不久以后,三国共产党就夺取了政权,并在第二年把三国并入了苏联。
在这种背景下,苏联要求同芬兰交换领土和租借军事基地,芬兰当然不会接受。
12月10日,苏联进攻芬兰,苏芬战争爆发。
苏联红军参战以来,已经拓地五十余万平方公里,将其国界向西推移300~400公里,一直未逢敌手。这时候,却吃了个大亏。
天时地利人和,苏联竟一样也不占。
39年冬天,芬兰时逢欧洲百年以来最冷的冬季,在芬兰地区夜间温度经常在摄氏零下叁十五度左右。苏军步兵多半来自南俄等温暖地区,御寒训练又不足,这给苏军带来很大麻烦。
地形也是很大的问题。除了南路之外,苏军进军路线上都是密林沼泽,依靠几条羊肠小道前进。
芬兰是在二月革命以后独立的,的贫穷落后。但是,芬兰立国以后,真正做到了以民为本。对农民,政府公布了土地改革法案,到30年芬兰农村小土地占有者占总农业人口的90%以上。对工人,芬兰于年国家一独立就公布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并制订了一系列的福利法律。
得民心者得天下。
芬兰只有三万常备军,战车和火炮数量很少,多数都是欧战时期的武器,飞机只有七十架。但39年苏联进攻时,芬兰人民就象保卫家一样保卫国家,因为芬兰真正是他们自己的国家。芬兰人民在许多地方都自动自发地做到坚壁清野,逃难前把自己的房子烧成平地;苏军即使攻占了一个村庄也往往找不到房子可住。
三个半月,芬兰人以七万多人的伤亡,给苏联红军造成了十倍的损失。斯大林不得不打消了吞并芬兰的野心,解散了开战就组建的傀儡政府,并与芬兰签订和约。
同时,苏联红军在芬兰的失败,与其表现出来的战斗力,极大地助长了德国的信心,使德国进攻苏联的时间大大提前。
总之,苏联在苏芬战争中,达到了预期目的,所付出的代价却远远超出想象,得不偿失。
在这两年里,中国并没有发挥作用。一来战事都发生在欧洲,中国鞭长莫及;二来中国也无心参与战争,对比欧洲战事,我更关心国内的经济情况。
常言道,人无横材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日本大力扩军备战,以及中国军队装备更新换代,致使中国的军工业发展迅速,这一回都用上了。欧洲战事一起,中国的出口快速增长,国内的经济明显好转。看来,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这就都解决了。再高速发展个十几年,中国彻底成为一个工业强国,那是指日可待。
PS:终于把这段历史过渡过去鸟。
第112章
40年2月,早春的天气还有几分寒意,罗斯福坐在轮椅上,缓缓而行,夜色暗淡笼罩大地,天空稀疏的星星,远处昏黄的灯光,看起来是那么地微弱。
罗斯福心情沉重,战争的阴云笼罩在他的心里,他却什么也不能做。百万法军龟缩在马奇诺防线背后,英国把皇家海军当作屏障,任德国肆意攻击。
在“虚假的战争”的日子里,罗斯福有生以来第一次陷入无事可做、无话可说的困境,一纸中立法案完全束缚了他。总统任期将满,他在外交事务上就更形软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寒冬里,罗斯福只能焦虑不安地等待。
罗斯福在树丛旁边停下来,无意识地把自己遮蔽在阴影中,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在脑海里,他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