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爬坑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孩就叫平安,希望他一辈子平平安安,如果生了女孩,就叫锦瑟,这两个字是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上面取下来的,不管怎么样,都表达了杨凌对这个可能一辈子也见不上面孩子的一份心意。
    令杨凌难过的是那连绵不绝的阴雨,腊月的最后十天开始,淅淅沥沥地下着雨,虽然不大,但是架不住一天到晚地下,没个停的时候,江南这边的天气本来又是十分潮湿,加上这连绵不绝的阴雨,可想而知,身体会是个什么感受。都说春雨贵如油,但是现在你下个什么劲啊?而且江南这边又不种麦子,冬天这雨水委实让人爽利不起来。
    这一场雨一下就下到了春月,因为过年加上这连绵不绝的阴雨,溧阳城里忽然好像变成了一座鬼城,这让杨凌着实不怎么习惯。
    这该死的天气,令杨凌做什么事情都好像软绵绵湿乎乎的,诸葛师爷是个见多识广的,对杨凌说道:“东翁,看这连绵的阴雨,开春以后要注意一下了,防止今夏出现什么洪涝灾害。最好是再多存一点粮,想必今年有什么地方必然要出现一场大干旱的。到时候粮价一定会飞涨的。”
    存粮杨凌是没什么意见的,但是说道灾害。为官一任,肯定是不希望出现的。杨凌问道:“存粮我是会继续推行的。但是说到大干旱,师爷你这乌鸦嘴,是不是还是说少一点?”
    诸葛师爷苦笑道:“东翁,你当我想说吗?这天候,就像是阴阳八卦一样,讲究协调,你想啊,今年咱们这下了这么雨,那北方可想而知。不会有多少降水,形成不了降雪,来年的收成可是十分危险啊。”
    不管怎么说,诸葛师爷都是为自己好,杨凌也不是不识好人心的人。还好,正月还没过完,这天就已经放晴了,而从辽国那边运过来的牛马也陆陆续续到了,杨凌派人去通知百姓们过来领牛马。这一下子别说是溧阳县。就是周围的那些县市也都轰动了,万把头的牛马就这么免费地发下去,这让周围这些的人怎么能不眼红?可是别人玩不起,也只好干瞪眼。
    溧阳县就更别说了。县城里每天都像过年一样,每个乡每个村,每天派人来领取的、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到处都是夸奖杨凌的声音。不过杨凌没功夫暗自得意,他询问了那些有经验的老农。预测一下今年一整年的天气。
    这些老农可都是宝贝,他们的经验十分具有参考价值。没想到令杨凌奇怪的是,这些老农居然异口同声地咬定,今年肯定是雨水较多的一年。
    这让杨凌十分难过,赶忙又追问,会不会出现洪涝灾害。
    结果这时候,这些老农就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一派人认为,溧阳这里紧靠长江和大海,干旱那是拜年难遇的,至于洪涝则是最起码十几年才会出现一次,所以不可能会淹,而令一派人则认为今年的天气与往年不同寻常,雨水肯定很多,所以淹也是可能的。
    不管怎么说,今年的雨水多那是一定的了,杨凌自然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偏偏不巧的是,朝廷新年的第一份邸报,就是通报今年河北旱情十分严重,歉收是一定的了,搞不好颗粒无收也说不定,所以朝廷要求没有旱情的地方,一定要全力做好劝农运动,今年一定要多种一些地,最起码产量不能比去年少,能保证可以对河北进行输血工作。与这样的消息比起来,在最后的一条消息就显得不让人注目了,说是辽国皇后萧观音大年初一生了一个男婴,取名思扬,已经正式册封为皇太子了。
    思扬,思扬,杨凌仔细咀嚼着这个名字,能感受到萧观音的一片心意,还好,萧观音也不蠢,没有**裸地说是思杨。
    杨凌最担心的问题,终于还是出现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龙王爷就像疯了一样,天空漆黑如墨,狂风卷着暴雨,瓢泼似的洒向大地。士绅们全都被堵在家里,一开始还有心情偷闲赏雨,但见雨下了三天还不停,无论贵贱都忧虑焦躁起来。对穷苦百姓来说,不开工就没钱买米,春耕更是难以进行,这样下去吃饭都会成问题的。对士绅大户来说,忧虑的是自己的竹林、茶园被涝坏了怎么办?但此时所有人都想象不到,他们将面临何等糟糕的地。
    十几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踏着木屐的身影,顶着狂风骤雨,手拉着手在濑水大堤上艰难地行走,一直走出几里地,才进到个一个亭子里暂时歇歇脚。
    进去亭中,众人摘下斗笠、解开蓑衣,露出一张张煞白的面孔,是以杨凌为首的溧阳县衙的一干人等,今晨得报说赖水水位暴涨,杨凌十分担心,所以顶风冒雨地来巡视大堤。
    “风雨如磐呐!”杨凌感到脚下大堤都在微微颤动,浑身都湿透了,牙齿打颤闻道:“真是邪了门了,我怎么觉得这水是像在倒着流呢?”
    “这是海溢。”这些人里有一个是老河工出身,有着粗粝的酱色面孔,和一双被江水锈蚀的眼睛,当初杨凌见他经验十分丰富,所以力排众议,让他光荣地加入了公务员的队伍,此时他为杨凌解答道:“一定是来了海啸,这是海潮倒灌进长江,将江水逼回来造成的。”
    杨凌不解地问道:“怎么。咱们这濑水跟长江还是相通的吗?”
    “天下河流本都是相通的,咱们这里的濑水虽然说水量不大。但是也是长江的一条支流。”老河工耐心地解释道。
    “海溢?怪不得水面上升得如此之快。”杨凌面色有些发白道:“老郑啊,咱们这大堤会不会有事?”
    老郑就是那个老河工。闻言答道:“所幸现在不是汛期,水位原先低得很。去年又新修了大堤,应该能顶得住。而且咱们这一带还有太湖和长荡湖两个大湖,蓄水能力也比较好。”
    “一定不能有失!”杨凌沉声道,古代一般都兼任境内河道总管,决堤如失土,最坏是可能要掉脑袋的,虽然杨凌没有掉脑袋的风险,但是杨凌也不想这里的人失去家园。
    这时候溧阳的士绅们也终于坐不住了。联袂来到县衙,询问杨凌有什么应对措施没有?这些人的田产大多都是在河岸两侧最肥美的地上,因为取水灌溉十分方便,但是问题也来了,要淹也是第一个淹这些人的田产。
    看着吵吵闹闹的士绅们,杨凌觉得脑袋都要炸了,最后终于忍不住敲了敲惊堂木,待所有人都停了下来愕然地看着杨凌,杨凌这才咳嗽一声。对着这些人沉声问道:“吵!吵!吵!吵就能让雨停了吗?现在当务之急应该是找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史家作为士绅们的头脑,史涣当先站起来道:“大人说得有理,现在应该调集民夫们赶快加固河堤,防止出现决堤。”
    杨凌为难道:“现在正是春耕时节。徭役也不应当在这个时候征发,你们说怎么办?”
    史涣急道:“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濑水决堤的话。别说是春耕了,今年颗粒都无收啊。”
    杨凌心中暗自冷笑。这些人正是当大爷当惯了,什么时候都只想着自己。徭役不想出,又想保住自己的田产,这世界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杨凌摇摇头道:“不行,春耕时节征发徭役是朝廷不允许的,我也不会这么干。”
    “大人,不能再拖了啊!”所有的乡绅都急了,溧阳是他们的根,那些田产是他们的命根子,由不得他们不急。
    “诸位稍安勿躁!”杨凌摆摆手道:“征发徭役我是不会干的,现在能想出的办法就是雇佣百姓了。”
    “好吧!”众人无奈,杨凌要雇就雇吧,反正又不关他们什么事情。
    杨凌扫了众人一眼,淡淡地说道:“各位,别忘了这件事情你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难道就不准备表示一下?”
    众人这才明白,原来杨凌是准备从他们口袋里掏钱粮,这些人以前白吃的午餐吃多了,有什么徭役也抽不到他们头上,这个时候自然是一千一万个不愿意。
    “那好!”杨凌说道:“既然众位都不肯出力,县衙的经费也有限,我也就尽人事听天命吧!”
    “别呀!”众人都急了,如果县衙不出面,这些人擅自征发民夫的话,杨凌说不定会给他们扣上一顶意图不轨的帽子,严家的前车之鉴可不远啊,可是没有了县衙,到头来他们自己雇佣,说不定花的钱还更多,不管怎么样,有县衙出面,还能拿到一个友情价,而且县衙也不可能不出钱的。
    讨价还价的最后结果是县衙拿一半,剩下的一半由全体乡绅们出,至于比例是多少,杨凌也就不过问了。虽然这钱出得不情不愿的,但是只要能保住今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