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尤哲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以上简略地叙述了印度古代哲学中几个重要派别的因果观。概括起来说就是:数论派主张因中有果;胜论派主张因

    ①参见护法:《大乘广百论释论》卷第九。

…… 168

    印度哲学161

    中无果;吠檀多派主张因真果假(商羯罗派)

    ;中观派主张因果虚幻。下面着重对这几派的因果理论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在印度理论思维发展中的意义。

    第二节 对比分析

    先分析数论。数论为了论证其转变说的哲学体系,一方面强调了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一根本因——自性发展而来的,另一方面强调了因与果的统一和联系的一面。这一体系既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又具有辩证思维的成分。说它具有唯物主义的倾向是因为它所提出的自性这一概念是一确定性的物质实体,而数论体系的二元论形态只是一种表胖的现象。

    根据其论述,真正的“本原”是自性。而且不仅这一根本因是物质性的,作为其转化物或结果的世界在本质上亦是物质性的。说它具有辩证思维的成分,一方面是因为因中有果论的出发点就是强调事物发展各阶段的关联,强调事物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数论派在解释事物的发展时,把“三德”间平衡状态的丧失作为动因。这种理论有意无意地承认了事物之所以转变是由于内部有矛盾。不平衡就是矛盾,有了不平衡,才有转化。这种思想是很值得肯定的。

    数论派虽然看到了原因与结果的统一或联系,但却也多少把这种统一或联系夸大了,说过头了。这样,它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原因与结果的区别,不能认识事物之间存在差别的客观必然性。因而数论派体系中的辩证因素就又罩上了一层形而上学的阴影。它承认自性内部有矛盾,但又否认因

…… 169

    261印度哲学

    与果有本质差别。数论派在这里陷入了混乱和矛盾。常识告诉人们,因与果尽管有联系,但又有严格的差别,它们虽然可以互相转化,但在特定的时间或场合,因与果都有其确定性,因就是因,果就是果,不容混淆,否则就要陷入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胜论派的因果观与数论派对立。这种对立是由两派哲学体系之不同决定的。如同数论派要用因中有果论来论证其转变说体系一样,胜论派也要用因中无果论来论证其积聚说体系。通过以上对胜论派的叙述可以看出,此派因果观有一定的形而上学和机械论性质。胜论派主要是从聚合与分离的角度去理解和说明原因与结果的,他们把结果解释为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由作为因的两个以上的部分组成。胜论否认一物可以从另一物中转化出来的观点,而认为所谓产生或创造只不过是聚合或积聚,认为生成物与组成这种生成物的原因有着本质的差别。结果(即聚合物)是一种全新的东西,它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如极微组成物体之前不具有触的性质,而组成之后便有了)。

    胜论派在分析因与果的关系时,过分强调了二者的差别,把因果在观念、名称、数量、时间、形态等方面的差别绝对化。这样,胜论派就否认了因与果之间的转化和统一的方面,忽视了事物间的辩证联系。胜论派这种明显的缺陷被数论派和吠檀多派抓住,它无法回答数论派对因中无果论的责难,无法解释为什么特定的果必须由特定的因产生的问题,即无法解释为什么奶酪可以从奶中得到,而不能从水中得到这一现象。

    也无法回答中观派“若本无而生,先无何不起”的问题。一句话,胜论派无法解释客观世界中事

…… 170

    印度哲学361

    物的内在联系问题。

    以上侧重讲述的是胜论派因果观的局限性,但必须指出,这种因果观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它在历史上的作用看,都还有值得肯定之处。胜论派的这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数论派的否认因果差别,即把因与果看成一个东西的片面性,肯定了因与果的质的稳定性,这是胜论派因中无果论在理论上的合理方面。此外,胜论派认为积聚生成的事物是某种不同于组成物(如极微)的新东西。这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事物的质变,此亦为其理论上的合理处。其次,在印度历史上,胜论派的因中无果论有一定进步作用:胜论派从主张因果有差别出发,确认了果的真实性,这也就是肯定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从而反对了吠檀多派(商羯罗)的因真果假论和佛教中观派的因果虚幻论。

    吠檀多派(商羯罗)与中观派的因果观在总体上都否认世界的真实存在,但如前所述,二者又略有差别。商羯罗虽然否定世界(果)的实在性,然而对他那个精神实体“梵”即世界的根本因,则是绝对肯定的,主张一种在因真果假基础上的因果虚幻转变说。而中观派的因果观在实质上具有否认一切东西真实存在的特性。这一派理论突出的是“空”

    ,认为世界是“假名”。

    因此中观派虽然在理论上常论及事物的因果关系(因缘)

    ,虽然承认事物处在联系变化之中,但却从考察事物的因果关系出发,得出了否定世界真实存在的结论;把事物的相互联系或依存作为否认世界真实存在的论据。

    应当提及的一点是,中观派的“空”不如吠檀多派的“梵”那样确切地具有“实体”的意义。这样,两派在因果观

…… 171

    461印度哲学

    上就出现了上述的差别,即吠檀多派主张因真果假,绝对肯定因(梵)

    ,否定果(世界)

    ;而中观派则是基本否定一切(在实质上)

    ,否定果,也否定因。当然,两派的这种差别在哲学上的意义不是很大,因为在商羯罗那里,所谓“因”并不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实在的“因”

    ,而是一种宗教上的精神实体,是虚构的。

    吠檀多派的因果观与数论派的因果观有某些表面上的相似之处,即两派在哲学体系上都是转变说类型,都认为世界是由一个根本因转化而来。但转变说类型又有唯物和唯心之分。数论派谈转变有唯物倾向,因为数论的“二元二十五谛”中的根本转变物是一种物质性实体。而吠檀多派商羯罗谈转变则有唯心性质,因为商羯罗转变说中的根本因是一种精神性实体——梵。再有,两派虽然都讲转变,但数论派认为无论是转变物和被转变物都是真实的,转变的过程是真实的,而吠檀多派则认为只有转变的根本因才是真实的,转变出来的东西却不是真实的,世界作为梵变现出来的东西只是无明的产物,这种转变本身并不实在,因与果的转变在实质上是不存在的。

    数论派和胜论派虽然在因果观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也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即数论派和胜论派所讲的因与果都是实在的因与果。数论派的自性及其转化物都是物质性的。与此相似,胜论派把数量无限的极微看作世界的根本因,这种极微是物质的最小颗粒。胜论派中所谓“果”就是极微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既是由物质的最小颗粒构成的,那么它们在本质上自然也是物质的。这样,在哲学基本立场上,数论派

…… 172

    印度哲学561

    与胜论派实际是站在一起的。两派是从不同角度反对吠檀多派和中观派的否认物质世界真实存在等理论的。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古代印度人非常注意对事物因果联系的研究。他们在与自然的斗争及社会斗争中所产生的世界观经常贯穿着对因果问题的见解。印度哲学的许多派别所提出的因果理论往往是他们论证哲学体系的出发点,或是其哲学体系的基石。这些理论反映了古代印度思想家对一系列哲学问题的看法,如事物如何产生,是否相互联系,是否发展,以及世界是否是多样的、差别的,它的本质是什么等等。

    这实际上涉及的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从印度几个主要哲学流派的因果理论的差别中,我们可以判明这些派别在哲学上的基本倾向,可以看清这些流派的基本轮廓,从而对印度哲学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 173

    61印度哲学

    第五章 直觉思维方法

    印度哲学历来极为重视对宇宙和人的最高本体及真理的探索。与这种追求相应,就提出了用何种方法来进行有效地探索的问题。在各哲学流派所倡导的诸多方法中,“直觉”方法占据显要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