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节 顺世论的社会伦理思想………………(…249)
第五节 结 论…………………………………(…251)
史 料 编
一 吠 陀……………………………………………(…253)
二 奥义书……………………………………………(…258)
三 顺世论……………………………………………(…273)
四 耆那教……………………………………………(…278)
五 佛 教……………………………………………(…287)
六 数论派……………………………………………(…317)
七 瑜伽派……………………………………………(…331)
八 胜论派……………………………………………(…338)
九 正理派……………………………………………(…351)
十 弥曼差派…………………………………………(…360)
十一 吠檀多派………………………………………(…373)
…… 8
印度哲学1
简 史 编
第一章 印度哲学发展概况
印度哲学是世界哲学的重要形态。最初记述印度哲学思想的典籍是吠陀(Veda)和奥义书(Upanisad)。
吠陀时期古印度处于原始公社开始瓦解、阶级社会逐步形成的历史阶段,时间大致在公元前16世纪①至公元前9世纪。在吠陀时期,印度虽然已出现了哲学思想的萌芽,但其抽象思维水平还是较低的,很难说它们是真正的、系统化的哲学理论,表现在吠陀中更多的是宗教的成分。
印度最早出现内容较系统化的哲学思想是在奥义书时期。时间大致在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即吠陀后期至佛教产生之前)。
奥义书时期印度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也明显增强。正
①关于吠陀时期的上限,历来看法不一,有人把它定在公元前200年,甚至更早。
…… 9
2印度哲学
是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出现了丰富的哲学思想。
也可以说,在奥义书时期,印度真正产生了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思想。
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印度思想界极为活跃,各类思潮蓬勃兴起。印度著名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的主要部分在这一时期形成。两大史诗中有不少部分显露了印度的哲学,故此时期亦被人们称为“史诗时期”。在当时流行的各类思潮中,影响较大的除了婆罗门教思潮外,还有沙门思潮。沙门思潮为数众多,其中较著名的代表有所谓“六师”
,即不兰那。迦叶(Pūrana
KasAapa)
、末伽梨。拘舍罗(Makhali
Gosāla)
、阿耆多翅舍钦婆罗(Ajita
Kesakambala)
、婆浮陀。伽旃那(Pakudha
~Kacāyana)
、散若夷。毗罗梨子(Sanjaya
Belathiputa)
、尼乾陀。若提子(Nigantha
Nātaputa)。
但在众多的沙门思潮中,后来得到持久发展并对印度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则是佛教、耆那教(Jaina)和顺世论(Lokāyata)。
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4世纪,印度婆罗门教哲学经过奥义书时期和史诗时期的历史演变,最终形成了六个主要哲学派别,即:数论派(Sāmkhya)
、瑜伽派(Yoga)
、胜论派(Vais′csika)
、正理派(Nyāya)
、弥曼差派(Mīmāmsā)和吠檀多派(Vedānta)
,即所谓“正统六派哲学”。这六派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各派根本经典(最初的原典)的出现。因此,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经书时期”。六派哲学产生后,佛教、耆那教和顺世论亦有较大的发展,并陆续出现了这些派别的一些重要经典。这三派通常被称为非正统派或异端,即所谓
…… 10
印度哲学3
“异流三派”。
公元4世纪至公元9世纪是印度各派哲学系统化,并且都得到较快发展的时期。婆罗门教逐步演化为印度教。正统六派哲学的根本经典在此时期一般都被这些派别在后世的追随者作了注释,这些注释不仅使根本经典的含义更加明确,而且有些还在根本经典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非正统派中除顺世论外,佛教和耆那教都有重要发展,尤其是佛教,在这一阶段的初期,思想日臻细密,流传地域不断扩大。
公元9世纪至18世纪,是外族长期入侵南亚次大陆的时期。此时印度教中的一些派别(如毗湿努派和湿婆派)在印度社会的各阶层中保持着极为广泛的影响。印度传统的婆罗门教各哲学流派在这一时期仍有相当的发展,特别是吠檀多派的哲学思想与印度教的宗教教义相结合,并吸取了佛教的一些理论,在思想界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余正统各派的发展主要仍表现为对古代经典的阐述和补充。非正统派中的佛教在这一阶段的初期已密教化,至中期(13世纪)时则基本灭亡。耆那教的发展虽也受到外族入侵等因素的影响,然而作为一个派别在印度还是保存了下来。
顺世论在此时亦存在,但影响极为微小。伊斯兰教在进入印度之后,它的哲学思想也随之在次大陆逐步传播。
18世纪下半叶之后,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在这一时期,印度哲学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出现了一批既继承传统哲学,又吸取西方近代思想的哲学家。在印度近代开展的宗教与社会改革运动中,早期的重要思想家是罗姆。摩罕。罗易(RamMo-hamRoy,172—183)
和达耶
…… 11
4印度哲学
难陀。婆罗室伐底(Dayānanda
Sarasvatī,1824—183)等人,而印度近现代最富盛名的杰出哲学家则是辨喜(Svāmi,Vivekananda,1863—1902)
、奥罗宾多。高士(Aurobindo
Ghose,1872—1950)和拉达克里希南(Sarvepali
Rad-hakrishnan,18—1976)。
主要参考书目
〔1〕S。
Dasgupta:“A History
of
Indian
Philosophy“
,Vol。
l,Cambridge,1932。
〔2〕
S。
Radhakrishnan
and
C。
A。
Moore:“ASource
Bok
in
Indian
Phi-losophy“
,London,1957。
〔3〕 金仓圆照:《印度哲学史》,平乐寺书店1963年版。
〔4〕 宇井伯寿:《印度哲学史》,岩波书店1965年版。
〔5〕 汤用彤:《印度哲学史略》,中华书局1988年版。
〔6〕 黄心川:《印度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 12
印度哲学5
第二章 吠陀与奥义书
第一节 吠 陀
印度被称为“吠陀文献”的典籍很多,其中有吠陀本集①(Sam-hitā)
、梵书②(Brāhmana)
、森林书③(A-ranyaka)和奥义书等④。但狭义上说的“吠陀”主要指吠陀本集。它由《梨俱吠陀》(Rg-veda)
、《娑摩吠陀》(Sāma—veda)
、《耶柔吠陀》(Yajur—veda)和《阿达婆吠陀》(Atharva—veda)四部分组成。
吠陀本集是各类吠陀文献中年代较早的。而其中又以《梨俱吠陀》的年代为最早(约在公元前16世纪左右)。
《梨俱吠陀》主要是上古印度人对神等的赞歌。它们是在祭祀时祭者为劝请神而高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