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刻骨的康桥之恋,如今徐志摩已经离婚,可林徽因依旧决绝离他而去。她的选择令很多人不明白,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别人的选择,因为谁也不能代替谁的人生。
五月八日,是泰戈尔先生六十四诞辰,为了庆祝他的生日,新月社的成员用英语编排了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徐志摩饰爱神玛达那。或许是因为两个人曾经本就是一对恋人,又真心地相爱过,他们将戏下的情愫带进了戏里。所以舞台上,他们很快就投入到各自的角色,演得惟妙惟肖,惹得台下看客掌声不断。
原本旧情难忘的徐志摩,在舞台上又重新找回了当年康桥时的感觉,林徽因无以伦比的美丽令徐志摩产生了许多幻觉。台上的他们几乎忘记自己是在演戏,误以为一切都是真的,那份感情原来一直都不曾丢失,彼此一直都在。台下的人都被他们的演技打动,就连不懂英文的梁启超都看出了端倪,有些不痛快,而梁思成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了。
直到戏的落幕,林徽因和徐志摩才恍然醒转,原来刚才的一切,只是一场戏。一场戏,拉近了徐志摩和林徽因的距离,也令他们再次跌进情感的泥淖里,惹来无限迷离。那时与他们熟悉的朋友开始猜测,这位美艳如花的女人究竟会选择浪漫洒脱的徐志摩,还是选择儒雅稳重的梁思成。
这几年苦苦压制的情感竟在这短暂的瞬间被瓦解,可林徽因心底明白,她所能做的就是,趁还没有再次沦陷的时候尽快逃离。她必须逃,唯有远离徐志摩她的心才能渐次平静。否则,不但伤了自己,还将再次伤害他们。
偏生泰戈尔在京,他最喜欢的就是徐志摩和林徽因。所以他参加的诸多活动中,徐志摩和林徽因每每都在场,他们一起游玩京城,一起拜会了溥仪、颜惠庆。诗人在一起谈论的话题,永远都是那么风情万种。一朵飞絮都有了韵致,一粒微尘都成为向往,一个擦肩的路人都是前世的约定。骨子里本就浪漫的林徽因,又怎能禁得起这些柔软事物的诱惑,每一次与徐志摩对视都令她意乱情迷。
为了不让错误继续下去,林徽因极力让自己从梦境里清醒过来。五月十七日,林徽因单独约见了徐志摩。薄暮的黄昏,一弯新月挂在柳梢,痴情的徐志摩以为如此美好的意境,是为了给他和林徽因营造浪漫的气氛。但林徽因道出的却是别离,她告诉徐志摩,彼此选择好自己的方向,认取适合自己的生活模样,再不要交集。
徐志摩不明白,他和林徽因明明是相爱的,为什么她要这样一次又一次决绝转身。浮世红尘,相遇已经很不易,相爱更不知道修炼了多少年。如此深刻的缘分她不去好好珍惜,竟要这样辜负。或许徐志摩不明白,林徽因爱他是一种幻境,爱梁思成是一种真实。她是一个优雅的女子,任何时候都不会让自己狼狈。
我们无从得知那个夜晚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谈话,但我们都知道,他们没能在一起。与林徽因携手天涯的是建筑学家梁思成,他们相互提携几十载,为建筑事业作出巨大的努力和不朽的贡献。也许风花雪月只是林徽因偶尔想要品尝的一杯咖啡,而凡尘烟火才是她要的真实生活。
也许林徽因为自己的转身找了一个苍白的借口;也许她许诺了徐志摩来生,因为那些给不起今生的人,都愿意将遗憾托付给来生。他们认为今生的遗憾,来世可以弥补,今生来不及唱完的那出戏,来世还可以再度演绎。想起冰心的一句话:“如果今生是有趣,那么今生已经足矣。如果今生是无味的,那么我不要来生。”是啊,来生只不过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给不起任何人实在的安慰。可薄弱的我们还是需要借助这些虚妄的梦,支撑着走完漫漫人生路。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当你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莫如将一切交付给时间,它会让你把该忘的都忘记,让你漫不经心地从一个故事走进另一个故事里。
各自安好
我一直以为,既是被上苍安排到了尘世生而为人,就免不了在人间应景。红尘之中,有许多课程是你我必须修炼的,尽管许多时候我们并不愿意去追求。倘若不修,就注定要被抛弃,注定成不了正果。
这世上应景的又何止是人,凡尘万物皆如此。草木山石、飞禽虫蚁,都有其无法推卸的使命。它们的到来,也许有前世今生之约,为了某个人,为了某种生物。我相信,每一段缘分,每一个故事,都意义非凡,耐人寻味。而人生聚散原本寻常,缘来缘去皆已注定,有时候,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
那时候,林徽因已对徐志摩表明心迹,她的决定再不容许有丝毫的更改。五月二十日夜,泰戈尔离开北京去太原,再从香港经日本回国,而这一路,徐志摩一直陪同。林徽因和梁思成等人到车站为他们送别,看着林徽因从此和梁思成成为眷属,徐志摩心痛不已。那种无以名状的惆怅萦绕在每个人的心中,只是每个人所悲伤的事情不同而已。
泰戈尔做了一首小诗送给林徽因:“蔚蓝的天空,俯瞰苍翠的森林,他们中间,吹过一阵喟叹的清风”。想来这位浪漫的诗人,一定将天空暗喻成徐志摩,而那碧绿一定是林徽因了。这两位原本应该相爱相守的恋人,却注定要天涯相忘,再不能携手人间。泰戈尔所能做的,唯有淡淡叹息,祝福他们,从此各自安好。
最是伤怀的当为徐志摩,他透过车窗,看到林徽因和梁思成伫立在一起,连一句道别的话都不知道该'文'如何说起。想着此'人'番一去,天各'书'一方,再相逢已'屋'不知在何时,他忍不住热泪盈眶。他取出纸笔,想在火车开前写一封简短的信交给林徽因诉说心怀。
落笔几行,徐志摩知道这是一封寄不出的书信。在车窗外的林徽因不会不知道徐志摩的心情,亦懂得他的黯然神伤。可此时若对他慈悲,就是将来的残忍。她知道,车窗内有一双眼睛正看着她,带着忧伤的怪怨、不舍的遗憾。给不起他任何的安慰,火车已经开动了。徐志摩看着林徽因那纤柔的身影、挥手道别的淡淡无奈,终于落泪了。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徐志摩是真的伤心了,自从邂逅林徽因,发生了那段康桥之恋,他的心就没有停止过燃烧。为了林徽因,他决然离婚,算得上是抛妻弃子。为了林徽因,他丢下所有骄傲,出入梁府,不顾身份跟随她和梁思成一起。为了林徽因,原本多情的他,如今摒弃繁华诱惑,独为她痴痴守候风雨几载。
自从遇见林徽因,徐志摩的诗情似幽涧的清泉奔流不止。他曾说过:“最早写诗的那半年,生命受了一种伟大力量的感慨,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的意念都在指缝间散作缤纷的雨。”人在爱的时候,总会被某种神奇的力量牵引,做出许多你曾经想做却做不到的事。徐志摩是诗客,所以林徽因是他灵感的源泉。许多时候他觉得,文字是为她而生,一如他来到人间,是因了她的存在。
如果没有遇见,徐志摩和林徽因的人生都不会是这般模样,他们的存在也许会因为缺少这段情感而索然无味。有些人,有些情,是无从代替的。纵然后来徐志摩有了陆小曼,但是林徽因一直安稳地住在他心底,不曾有过真正的别离。他们都记得,在那段锦瑟光年里,他们曾经那样地相爱过、拥有过,真的足矣。
徐志摩走了,这年六月,林徽因也走了,她随梁思成前往美国留学。七月七日抵达伊萨卡康奈尔大学。林徽因选户外写生和高等代数;梁思成选水彩静物画、户外写生和三角。九月,他们结束康校暑期课程。
原本林徽因要和梁思成同往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可是梁思成的母亲病重。更让林徽因伤心的,则是梁思成的母亲李氏对她一直不喜欢,甚至说出至死都不接受林徽因的话语。或许很多人都不明白,美丽清纯、才华出众的林徽因为什么会讨不到一个老太太的欢心。想来正是林徽因的风华绝代令梁思成的母亲有了危机之感,再者她怎能不知道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那层暧昧关系,作为一个母亲,她希望自己的儿媳妇可以像白纸一样的洁净。
人和人之间的相遇相识都是一个缘字,或许林徽因和李氏就缺了这个字,无缘,就算做再多的努力也于事无补。骄傲的林徽因如何能够忍受梁思成母亲对她的侮辱,对她来说,人格和尊严高于一切。倘若不是因为惧怕红尘无情刀剑,林徽因又怎会那样决绝离开徐志摩,选择和梁思成共赴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