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游击队很活跃
1941年11月28日,阿尔巴尼亚“响起了反法西斯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地下军在地拉那杀死了一个专门迫害政治活动分子的阿奸警察队头目。到1942年,几乎整个阿尔巴尼亚都有游击队,据统计共有40多队,人数超过1万。他们袭击意大利军的汽车队和部队,与此同时,地下军也在城市中消灭法西斯。阿尔巴尼亚共产党还把游击队或个人所取得的战果,通过秘密发行的定期公报和小册子,报道给公众。
当然,二战期间,阿尔巴尼亚的地位并不显眼。盟军从未承认过国王索古领导的阿尔巴尼亚流亡政府,也没有在任何一次国际会议中讨论过阿尔巴尼亚及其边界问题。没有人为阿尔巴尼亚在战争期间的损失进行过可靠统计。不过,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报告说,阿尔巴尼亚在二战期间有3万人死亡,200座村庄被毁,1。8万幢房屋倒塌,大约10万人无家可归。当然,实际损失应该超过这个数据。历史不应忘记,也不该忘记,每一个不屈的灵魂。
第五章 双峰对峙万骨枯(苏联大清洗,苏德战争)
01。斯大林的崛起
四处打家劫舍
20世纪是集权主义风行的世纪,这方面涌现出了很多代表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绕不开一个人——斯大林。当然,至今有些国家对他仍褒贬不一,所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正是指此类人。
斯大林是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少数民族格鲁吉亚人,父亲是皮鞋匠,算是小资产者。所以,他后来才能上富家子弟进的正教中学,这学校相当于中国的团校。他毕业后是以神甫为职业的,欧洲封建时代基督教会掌管意识形态,神甫的地位与共产党国家的基层党委书记差不多。虽然后来斯大林没当一天神甫,但他学的专业知识并没有白费。他采取偷天换日的手法,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转换成宗教般的教义。斯大林的父亲脾气暴躁,喝醉酒后经常打他,这可能与后来斯大林暴戾性格的形成有关。
斯大林读神学中等学校时就加入了社会民主工党,后来追随了党内左派,即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斯大林入党后主要从事“剥夺”行动,打土豪分财产,四处打家劫舍,抢银行、劫火车,筹集党的活动经费。当然,他掌权后御用学者从来不提他这段“辉煌历史”,以免给党抹黑。
为了在党内往上爬,斯大林拼命地讨好列宁。他文化程度不高,但还是竭力读了不少书,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写了不少著作。十月革命前他反对过列宁武装起义的主张,后来他隐瞒了这段历史,把自己说成是列宁的忠实信徒。
粗暴无礼惹反感
十月革命后,列宁担任人民委员会一把手,斯大林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相当于部长)。他主张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受到了列宁的严厉批评,说他“比俄罗斯人更俄罗斯”。列宁领导的社会民主工党多数派(后来改名共产党)一直实行党内民主制,党内没有最高职位,党的领导集体由民主选举产生,重大决策集体讨论,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投票决定。斯大林一直担任秘书长职务,后来中国将这个职位翻译成总书记。在俄文及英文中,秘书与书记是同一单词,这个职位相当于一般单位的办公室主任。
斯大林在担任总书记时,掌握有一定的权力,但他刚愎自用、粗暴无礼的个人品质也暴露了出来,甚至对列宁夫人也敢辱骂。这引起了列宁的极大反感,在遗嘱中列宁建议解除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
列宁去世后,在接替他的人选里,托洛茨基54呼声很高。当时党内无最高职位,这是一种新型的无产阶级民主政治形式。列宁的领导地位不是靠制造个人迷信、排除异己建立的,而是靠他的民主作风、团结包容各种不同意见同志的高贵品格,在革命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托洛茨基是列宁最为欣赏、信任的人物。十月革命前列宁被临时政府通缉逃亡国外,起义工作实际上是由担任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托洛茨基领导的。后来,在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中,也是托洛茨基组建了红军,被称为“红军之父”。如果他有一点个人野心,列宁去世后,他窃取党政军大权,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高层们的私心
如果列宁去世后,苏共中央委员会遵照列宁的遗嘱,解除斯大林总书记的职务,那么后来就不会发生“斯大林攫取党政军大权,建立个人独裁统治,并将所谓的斯大林主义,推行到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最终断送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乃至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体系”的事情。
列宁去世后,在苏维埃代表大会及政府部门担任高级职务的一些领导人,却不希望托洛茨基成为党和国家的新领袖,其原因就是嫉妒,这也是民主选举领导人与个人任命接班人不同之处。托洛茨基出身上流社会,受过良好的教育,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又能说又能写;在革命斗争经历中,功勋卓著,在人民群众中威信极高。而斯大林恰恰相反:一米六三的矮个儿,说一口乡音浓厚的俄语,完全端不上台面。
而且他在窃取大权前,见人都是一脸谦卑的神情。高层们觉得让这样的人暂时代替列宁位置,自己以后有机会可以取而代之,如果让托洛茨基上台,所有人都将黯然失色。
02。阴谋在慢慢地酝酿
“伟大”领袖过生日
20世纪30年代初期,斯大林战胜反对派之后,已掌握大权,踌躇满志。托洛茨基已被驱逐出境,已被彻底打翻在地,永世不得翻身,直到1940年被斯大林的特务暗杀。斯大林作为党的总书记,通过伏罗希洛夫指挥红军,通过雅戈达指挥安全机构,通过宣传机器把任何功绩都与斯大林联系起来。于是,布尔什维克党内和苏联国内,出现了近乎迷信的个人崇拜现象,斯大林俨然已成为了人民心目中的神明,一切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斯大林,因为他是党和国家的象征。
1929年12月,苏联为斯大林50寿辰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报刊上出现了对“伟大”甚至“天才”领袖和导师斯大林的祝贺。原来被击败的反对派,也参加了对斯大林歌功颂德的大合唱,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以及其他领导人一个接一个地发表文章,在承认自己错误的同时,大谈“全世界人民的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是如何正确。
消灭新的敌人
与此同时,另一种倾向也是存在的,并形成一股潜流。斯大林所推行的政策,越来越依靠由他挑选、提拔的年轻干部。老一代布尔什维克,绝不会有青年一代对斯大林的热情、忠诚、崇拜。因此,斯大林对老一代布尔什维克的轻蔑态度,逐渐转变为仇恨。他坚信必须把那些不同意或怀疑自己政策的人,赶下历史舞台。这些人对他所设计的“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有害的,起妨碍作用。
另外,1934年1月,苏共在十七大形成了共产党中央书记组成的秘密联盟。据猜测,这次大会刚开始或大会前夕,一批党的工作者和风头正劲的政治局委员,同中央委员会书记基洛夫谈过话,提出必要时撤换斯大林。从后来参加谈话的人在肃反运动中的命运来看,斯大林通过秘密渠道,知道了这些谈话内容。
对斯大林个人来讲,1934年是他一生中重要的一年。正如他在前几年击败反对派一样,他要消灭、清洗新的一批敌人,包括基洛夫在内的曾帮他战胜过反对派的这些人,但现在这些人已对他的统治构成了威胁。从政治经验来讲,他知道历史给每个人一次机会。假若没有战胜对手,对手就要利用这个机会打倒自己。
闻到了“阴谋”的气味
在苏共十七大上,斯大林的“亲密战友”基洛夫在发言时22次提到斯大林,他为斯大林创造了好几个新的专有名词,譬如“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掌舵人”等,他甚至提出“把斯大林同志总结报告中的所有论点和结论,当作党的法律来贯彻执行”。
基洛夫的这些话,每次都被热烈的掌声打断,但斯大林没有被假象所欺骗,他知道在掌声和动听的颂词后面,一场针对他的前所未有的阴谋正在酝酿。
他闻出了聚集到十七大的“阴谋”气味。按规定,党的总书记,也就是斯大林,出现在主席台时,掌声应该是10分钟,政治局委员则应控制在2分钟。可基洛夫上台时,暴风雨般的掌声,远远超过了规定时间。
在这次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基洛夫得到的反对票最少,只有3票;而斯大林得到的最多,292票。政治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