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后,英法两国也开始大规模生产毒气,你有我有全都有,大家一起来投毒。
德军最黑暗的日子
1918年3月26日,协约国成立了联军统一指挥部,由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出任联军总司令。
在顶住了德军的五次攻势后,从7月18日起,联军展开反攻,攻击方向是德军阵线上的三个突出地带。以法军为主力的四个集团军,率先对马恩河发起进攻。8月8日,以英军为主力的联军发起了对亚眠突出地带的进攻,英军以坦克为先导发起突然袭击,驻守该地的德军七个师全军覆没,这对德军的打击很大。鲁登道夫后来回忆这一天的惨败时,沮丧地说:“8月8日是这次大战史上,德军最黑暗的日子。”
到9月3日,德军被迫撤至兴登堡防线,亚眠突出带回到了协约国手中。圣米耶尔突出带虽然对德军有重要战略意义,但由于马恩河和亚眠突出带的失守,德军兵力严重不足,在联军发动进攻之前,德军主动从这里撤出。
9月26日,协约国军向德军发起总攻,战斗首先由美法联军在南翼马斯河—阿登森林地区打响,接着英军在西部开火,比利时国王阿尔贝统率的比军在北边配合英法联军发动攻势,在战线中段的法军也发起了牵制性进攻。
协约国军在不同日期从各段战线分别发起全面进攻,目的就是要分散德军兵力,从而使德军陷入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中。
到1918年9月28日,在联军的攻击下,兴登堡防线全面崩溃,比利时开始收复国土。至此,德军败局已定。
第八讲 战火燃遍三大洲(欧洲之外的战场)
01。 阿拉伯的劳伦斯
战火燃遍全世界
一战既然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当然不仅仅在欧洲,否则,拿破仑战争就可以说是世界大战了。在亚洲和非洲,同盟国和协约国照样进行了激烈的交锋,特别是在中东、远东及东非。这些地区的战斗,完全暴露了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意图。
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岛屿,1914年8月底,新西兰远征军攻占了西萨摩亚;9月,澳大利亚军队占领了新几内亚岛;同时,澳大利亚海军清除了太平洋岛屿上的几处重要的德国无线电站;11月,日军攻占了德军占领的中国青岛。这样一来,德国在远东地区的殖民地丧失殆尽。当时,澳大利亚、新西兰还是大英帝国的自治领,英国凭借强大的海上优势,派它们去执行任务,在远东地区很快占据了上风。
到了1915年,为了彻底击垮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协约国把目光投向亚洲,除了远征达达尼尔海峡,最重要的亚洲战场就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当然,协约国在这里发动进攻,不像远征达达尼尔,意欲直捣黄龙,给土耳其致命一击。占领美索不达米亚,在外界看来,只是为了提高英国的士气,给土耳其一点儿颜色看看。由于目的不够纯粹,这场战役往往被人忽视。
波斯湾附近盛产石油,当时,军舰、飞机、汽车已经广泛用于战争,人们已经意识到了石油的重要性。海湾地区的油田是英国的石油命脉,当英国与土耳其帝国拔刀相向的时候,为了有效保卫这些油田,英军认为有必要占领波斯湾附近的巴士拉地区,掌控进出通道。
不如一起玩儿阴的
1914年11月,巴士拉被英军攻占。到1915年春,土耳其军队赶来增援,发动反击,被英军击退了。
当时,为了扩大战果,英军派了汤森德指挥的一个师,沿底格里斯河向北推进,还有其他部队沿幼发拉底河推进。美索不达米亚是一片两河冲击形成的平原,两条孕育了西亚文明的大河是这个地方唯一的交通要道。当时,这里既没有公路也没有铁路,交通状况十分落后。占领两河流域,就控制了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英军一直向北推进,连败土耳其军队,逼近了巴格达。此时,正是英国军队四处失利的时候,得知自家儿郎即将占领一个敌国控制下的大城市,全国跟打了鸡血一般,非常激动,迫切希望汤森德取得更大胜利,于是命令汤森德继续向巴格达推进。但好景不长,土耳其的援军到了,汤森德将军的部队被土耳其军队赶回了出发地。
更没想到的是,1915年12月8日,汤森德的部队居然在库特地区被土耳其军队围困。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到1916年4月,汤森德被迫开城投降。大英帝国的军人向他们非常看不起的土耳其人投降了。当然,汤森德的这次投降,在英军的败仗史上其实不值一提。英军打的败仗,前后多了去了。汤森德的一个师,在装备缺乏、运输不便的情况下,深入敌人心脏地带,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还是打出了英国军人的威风。
在汤森德的部队向土耳其人投降后,英国人对美索不达米亚的局势就有点儿绝望了。英国政府图谋此地的一腔热血,被冷冰冰的事实浇了个透心凉。
英国总参谋部认为,增兵美索不达米亚会削弱西线战场的兵力。连英国政府都放任不管美索不达米亚了。没想到,新任英军司令摩德将军足智多谋,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把守势转为攻势,整编了美索不达米亚的英军,恢复了交通线。于是,英国政府重拾占领美索不达米亚的信心,准备再次向巴格达进军。
在两河流域的西面,1915年初,土耳其军队曾进军埃及,但被英国人打跑了。从此以后,英国就在埃及留下了一支大军。即便英军在加里波利半岛登陆,前线急需增援的危急时刻,都没调动驻埃及的英军。整个1916年,驻埃及的英军几乎无所事事。这支部队有25万人,与之对峙的土耳其人只有几千。土耳其人就煽动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制造骚乱,让埃及出乱子。英国人一看,你土耳其人可以煽动阿拉伯人制造骚乱,给我玩儿阴的,我也可以这么搞你。一个人玩儿多没劲啊,不如一起玩儿阴的。
于是,英国人开始想方设法拉拢阿拉伯盟友,重点拉拢对象是被称为“麦加的守护者”的哈希姆家族的族长侯赛因·伊本·阿里。他的两个儿子——费萨尔和阿卜杜拉后来分别成为现代伊拉克和约旦的国王。
英国人是怎样拉拢“麦加守护者”的呢?这离不开一战史上的传奇人物、被称为“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劳伦斯上尉。
探险差点儿被打死
这位以“阿拉伯的劳伦斯”闻名的英国人,据说身高只有5英尺5英寸,满打满算折合1。65米,在白种人里几乎就是一个侏儒。但是,见过他照片的人都说,蓝色的眼睛和坚毅的下巴为他增添了几分刚毅的男子汉气概。再加上他面部表情镇定自若,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他沉默寡言,更令人觉得高深莫测。
1888年,劳伦斯出生在英国的威尔士,年轻时酷爱阅读历史书和中世纪伟大骑士的传记,对骑士精神和英雄事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成为他日后人生的终极目标。19岁时,劳伦斯获得了牛津大学的奖学金,学习现代史。劳伦斯特别喜欢探察欧洲的古堡,几乎走遍了英法两国的所有古堡。
1909年6月,劳伦斯带着一台照相机和一支毛瑟枪,来到了中东,徒步考察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境内的众多十字军古堡遗迹。为了这次考察,他自学了阿拉伯语,沿着骑士传记中提到的地名,兴致勃勃地转了一个大圈。
在叙利亚的时候,他的照相机被偷走了,他还遭到当地人的抢劫,甚至被暴揍了一顿,差点儿被人打死,打他的人以为他死了,才把他撇下。万幸的是,他受的都是皮肉伤。但身上的财物被洗劫一空,他的这次考古之行被迫中断了。后来,他回忆这段经历时说,为了筹措回国的路费,他在贝鲁特码头上当了几天装煤工人,直到收到家里的汇款,才得以回国。
有意思的是,虽然劳伦斯遭到了阿拉伯人的洗劫,但一直称赞阿拉伯人的热情好客。这次旅行,显示出劳伦斯在观察和吸收阿拉伯文化方面的过人之处。他接受阿拉伯人的生活习惯,吃他们的面包和奶酪,日出时和他们一起欣赏太阳从沙漠中升起,用他们的大水罐洗手洗脚,在他们的村落间漫步,观察他们的风俗,接受他们的盛情款待。
劳伦斯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我现在的生活习惯,方方面面已经像一个阿拉伯人了,讲话常常不自觉地从英语变成了法语或者阿拉伯语。我再恢复成英国人的话,在生活上一定会碰到很大困难。”
考察归来的劳伦斯,把在中东的考察记录、草图和照片都写进了毕业论文,以一等优异成绩从牛津大学毕业。
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