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天读懂金融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于“自然形成”的市场。伦敦离岸市场始于50年代末,它既经营银行业务,也经营证券业务。非居民除获准自由经营各项外汇、金融业务外,其吸收的存款也不需缴纳法定准备金。过去,这类市场业务因受外汇管制等限制,而与国内业务截然分开,但自从1979年10月外汇管制取消后,对外汇金融业务的管理与国内金融业务同等对待,“离岸”本身的含义便发生了变异,伦敦离岸市场实际上已经成为兼具境内和离岸业务的“内外一体式”金融市场。香港自从1972年废除外汇管制后,也逐渐演变成亚太地区一个主要的伦敦型离岸市场。

纽约型

最大特点在于“人为创设”和“内外分离”,而且没有证券买卖。1981年12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同意设立国际银行业设施(又称国际银行便利)之后,纽约离岸金融业务迅速发展。它的主要交易对象是非居民。筹资只能吸收外国居民、外国银行和公司的存款,但开办国际银行业设施的不限于外国银行,任何美国的存款机构、“爱治法”公司和外国银行在美分行皆可申请开办。存款不受美国国内银行法规关于准备金比率和存款比率的限制。贷款必须在美国境外使用。该“设施”可使用包括美元在内的任何一种货币计价。由于美元是最主要的国际通货,而该离岸市场主要交易货币也是欧洲美元,所以纽约离岸市场以本国货币作为主要交易货币。1986年开放的东京离岸市场也属这一类型。

巴哈马型

只有记账而没有实质性业务的离岸金融中心,又称“逃税型”离岸市场,这类市场实际上是“逃税港”。由于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开展金融业务可以逃避银行利润税及营业税等,同时在这些地方开办分行的成本与费用也远较伦敦低,所以离岸金融市场纷纷在这些地方开辟。拿骚、开曼群岛和巴林等地皆属此类。

建设中国的离岸金融中心

200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了内地与香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补充合作备忘录,将允许香港企业与上海、广州、深圳、东莞和珠海的企业,以人民币作为贸易往来结算货币。结算试点的落实,标志着香港作为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的角色正式启动。除香港外,上海、天津、大连、重庆等城市纷纷喊出了建设离岸金融中心的口号。

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和离岸金融市场的迅速扩张,促进了国际性银行的发展和国际信贷、国际融资的增长,但由于离岸存款不受各国国内法规的各种限制,它对存款所在国的货币供应量、银行管制与货币政策的实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离岸金融以往被称为“富国的游戏”,对于条件不成熟的国家和地区而言,贸然建立离岸金融市场无异于火中取栗。泰国曼谷国际银行(BIBF)的失败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如果不希望重蹈覆辙,中国必须在建立离岸金融市场之前,好好地审视自己,究竟有没有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素质和能力、究竟有没有一个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合理策略?

根据国际经验,要建设一个成功的离岸金融市场,需要维持国家和政局的稳定、需要优越的地理条件、需要采用最新的电子技术并集中优势人才、需要政策推动、需要宽松的管理和优惠的金融政策、需要完善和健全的金融法规,显然,目前中国经济和金融状况已经具备这样的条件。

而中国建立离岸金融中心的策略选择,应当是在逐步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离岸金融试点的地区和机构,并最终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建立中国大陆自己的离岸金融市场。其中外汇管制、业务发展和市场选择等问题是未来中国大陆离岸金融市场建设必须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第二章 难以躲避的金融危机——关注金融危机应懂的金融学

第一节 西方不行了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

2008年9月15日,纽约市华尔街风和日丽,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却是令人恐惧和慌乱的一天。就在这一天,金融界的百年老店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产清算,引发全球市场的疯狂挤兑,股市、货币基金、商业本票到银行间的资金拆借,各种金融资产都找不到买主,各个金融渠道也都找不到现金。曾经有着“点石成金”一般的魅力的金融界,顿时风声鹤唳。各国政府也只好开启印钞机、扩张赤字,对各大金融机构进行抢救。

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横扫了全球,并勾起人们对经济危机的恐惧。影响所及,远超经济领域,对不少国家的政局、人们的生活方式、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也产生巨大冲击。

什么是次贷危机

所谓次贷危机,简言之是指缺乏支付能力而信用程度又低的人在买了住房之后,无力偿还抵押贷款所引发的一种金融问题。

次级房贷(Subprime Mortgage Loan)全称为次级房屋抵押贷款,简称次贷,指银行针对信用记录较差的客户发放的房贷。正常情况下,这样的客户很难从银行贷款。前几年,美国楼市火热的时候,很多按揭公司或银行为扩张业务,介入次级房贷业务。银行是“嫌贫爱富”,针对次贷申请者,银行能收取更高的利率。从表面和微观看,这似乎合情合理,但从宏观仔细想,它已为危机埋下隐患。让买不起房的人支付更高的利息,房贷公司、银行不仅逼死买房人而且最终逼死自己。

所谓次级房贷就是抵押贷款市场中的次优等抵押贷款,其与一般房贷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这种贷款是提供给那些信用程度较差,及还款能力比较弱的购屋者,其利率也比一般抵押贷款高二至三个百分点。

美国不少金融机构在这波美国房市景气扩张的过程中,大幅承作次级房贷,使次级房贷的规模快速膨胀。而在美国房市景气逆转,美联储为抑制通膨持续升息,导致贷款者还款压力大增,造成次级房贷违约率大幅攀升,以经营次级房贷为主的金融机构如新世纪金融公司等,被迫停止业务,甚至倒闭,从而引发整个金融市场危机。

次贷危机如何引起全球金融危机

房地产泡沫、金融衍生品的泛滥及金融监管的缺失导致次贷危机逐步演变成金融危机。

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涉及美国的消费模式、金融监管政策、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以及美国和世界的经济结构等各方面因素,尽管各方的说法还不尽一致,但以下几点已为多数人所认同。

一、房地产泡沫是危机的源头祸水。

次贷危机说到底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危机,而房地产泡沫的催生既和美国社会的“消费文化”有关,也和美国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和长期维持的宽松货币环境有直接关系。

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有高负债、低储蓄的特征,不但居民大手大脚地借债消费,而且国家也鼓励大规模借贷和超前消费。近年来,个人消费支出占美国GDP的比重达到了70%的历史新高。从2001年末到2007年底的6年中,美国个人积累的债务更是达到过去40年的总和。可以说,美国政府和社会近年来一直是在债台高筑的危险状态下运行的。

美国人近年来不断增强的消费勇气主要来自于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和2001年“9·11”事件的冲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打开了货币闸门,试图人为改变经济运行的轨迹,遏制衰退。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

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的环境降低了借贷成本,促使美国民众蜂拥进入房地产领域。对未来房价持续上升的乐观预期,又使银行千方百计向信用度极低的借款者推销住房贷款。所有的人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房价只涨不跌的预期上。在2001年至2005年的5年中,美国自有住房者每年从出售房屋、房屋净值贷款、抵押贷款再融资等套现活动中,平均提取了近1万亿美元的“收益”。当经济开始周期性下滑,货币政策出现调整,利率提升,房价暴跌,泡沫也随之破灭,整个链条便出现断裂,首先是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大幅上升,从而引发了次贷危机。

二、金融衍生品过多掩盖了巨大风险。

传统上,放贷银行应该把贷款记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并相应地把信用风险留在银行内部。但是,美国的大批放贷机构却在中介机构的协助下,把数量众多的次级住房贷款转换成证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各类投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