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拢悦涝⑷赵⒏郾摇⑴吩《畲婵罾适敌猩舷薰芾恚桃狄锌筛莨式鹑谑谐±时浠诓怀舷薜那疤嵯伦灾魅范ā�
从美国、日本相对成功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以及阿根廷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的教训看,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借鉴:
一、宏观经济形势决定着改革的时机选择。金融微观基础建设的程度制约着改革的实践速度。先培育金融市场,健全金融机构后放开利率成功者居多,而无扎实市场基础者贸然完全放松利率管制者多以失败告终。
二、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以及适宜的法律和规章来取代对利率和金融的直接干预。在放开利率、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适宜而谨慎的管理制度,制定高质量的监管标准,进行严格而效的银行监督,评估银行风险。这对利率放开后的金融体系成功地发挥作用非常重要。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综合考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专家们的观点,只有同时实现一国宏观经济稳定和银行监管充分有效才可迅速实现利率自由化,否则需要有一个创造条件的过程。
四、对后利率自由化问题宜尽早防范。利率自由化之后,由于对银行的其他管制也已放松,便会引起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即金融机构资金会大量流向一些管制背景下发展不足、但却可迅速升值的行业中去。
第三节 到韩国去血拼——汇率政策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韩元持续贬值。假如原来100元人民币可以买到一支韩国生产的BB霜,那么现在只需要75元人民币就能买到。韩元的大幅贬值使得韩国游日益兴盛,许多人揣着大把钞票到韩国去血拼,战果颇丰。
韩币为何会大幅贬值?是市场选择还是政府导向?一国货币的大幅升值或贬值会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先了解汇率政策的有相关知识。
什么是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为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金融法令的颁布、政策的规定或措施的推行,把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比价确定或控制在适度的水平而采取的政策手段。
汇率政策具有保持出口竞争力、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的作用。防止汇率的过度波动,才能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
汇率政策工具
汇率政策工具主要有汇率制度的选择、汇率水平的确定以及汇率水平的变动和调整。
汇率政策中最主要的是汇率制度的选择,汇率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政府对本国货币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的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和规定。汇率制度传统上分为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两大类。
固定汇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以本位货币本身或法定含金量为确定汇率的基准,汇率比较稳定的一种汇率制度。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从总体上看,在注重协调、监督各国的对外经济,特别是汇率政策以及国际收支的调节,避免出现类似20世纪30年代的贬值“竞赛”,对战后各国经济增长与稳定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汇率变动因缺乏弹性,因此其对国际收支的调节力度相当有限。
浮动汇率制(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币与外币的黄金平价和汇率上下波动的界限,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而自由上下浮动的一种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的特点:汇率浮动形式多样化,包括自由浮动、管理浮动、盯住浮动、单一浮动、联合浮动等;汇率并不是纯粹的自由浮动,政府在必要的时候会对汇率进行或明或暗的干预;由于汇率的变化是由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的,因此浮动汇率比固定汇率波动要频繁,而且波幅大;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汇价成为汇率制度的组成部分。浮动汇率制对经济的有利影响包括防止外汇储备大量流失、节省国际储备、自动调节国际收支、有利于国内经济政策的独立性等,但也存在着助长投机、导致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货币战加剧等负面影响。
中国汇率政策的变革
汇率政策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进行适当的演变、改进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演变经历了汇率双轨期、汇率并轨期、汇率市场改革期三个阶段。
◆汇率双轨期(1978…1993)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以及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采取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形成机制、实行外汇留成办法、1980年10月建立外汇调剂市场,引进更多竞争机制、增加外汇储备、存在较少的外汇风险,缺乏外汇监管制度。
◆汇率并轨期(1994…2004)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建立以银行结售汇制度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形成统一、规范、有效的外汇市场、取消对外国货币在中国境内的计价、结算和流通,提高居民用汇标准,扩大供汇范围。1996年12月1日起,实现人民币经常账户可兑换,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的贸易日益增多,外汇管理局为适应形势需要,作出相应政策规定。
◆汇率市场改革期(2005至今)
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外汇管理制度进行新一轮改革:一、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和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汇改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三原则。
二、调整汇率水平。
2005年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一次性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三、调整汇率基准价格和挂牌汇价体系。
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日波幅为上下浮动0。3%;将人民币与非美元货币汇率的浮动区间扩大到3%;扩大银行自行定价的权限,现汇和现钞买卖价在基准汇率上下1%~4%以内由银行自行决定,而且可以一日多价。
四、调整中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制度。
截至2008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总额为18088。28亿美元,由于过多地用美元衡量外汇储备,加之美元兑人民币正在贬值,这一阶段已摆脱之前经济学家所谓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外汇储备政策,中国开始运用合理的手段,充分利用超额外汇储备使外汇储备要保持适度规模。
五、不断完善外汇交易制度。
增加交易主体,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即期银行间外汇市场,将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扩大到所有银行;引进美元做市商制度,在银行间市场引进询价交易机制;引进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业务;增加银行间市场交易品种,开办远期和掉期外汇交易;实行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增加银行体系的总限额;调整银行汇价管理办法,扩大银行间市场非美元货币波幅,取消银行对客户非美元货币挂牌汇率浮动区间限制,扩大美元现汇与现钞买卖差价,允许一日多价等。
第四节 鱼和熊掌可兼得吗——蒙代尔…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
对于没有接触过金融学的人来说,听到“蒙代尔…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就像在听天书,如坠云里。其实“蒙代尔…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讲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金融学理论,即:对一个国家而言,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
不可能三角的定义
20世纪60年代初,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Mundell)在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国际经济情况以后,提出了支持固定汇率制度的观点。蒙代尔和马库斯·弗莱明(J。Marcus Flemins)提出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对开放经济下的IS…LM模型进行了分析,堪称固定汇率制下使用货币政策的经典分析。
该模型指出,在没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有效的,在浮动汇率下则更为有效;在资本有限流动情况下,整个调整结构与政策效应与没有资本流动时基本一样;而在资本完全可流动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时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但在浮动汇率下,则是有效的。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