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面镜子里的肖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两面镜子里的肖像
作者:罗西

以描绘欧洲历史人物在死后世界纷争的【RHUMA回忆录三部曲】继《以太之翼》之后的第二部《两面镜子里的肖像》,延续前作的世界观与人物设定。

一个是以经商起家的暴发户、有着尊贵身份的巴黎贵族;一个是曾流浪街头、成名后还是寄人篱下的日内瓦公民。
同为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和卢梭却被黑色命运缠绕。
偏见、误解、阴差阳错在两人死后的相遇与冷战中继续升温……难道一切只能在遗憾中终结?
小说题目向亨利古耶《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一书致敬。

“我恨你,因为我要恨你:但是,假若你要我爱你,我这颗恨你的心原本更值得爱你。”—— 1760年6月17日 卢梭致伏尔泰的绝交信。
内容标签:相爱相杀 契约情人 虐恋情深 破镜重圆

搜索关键字:主角:伏尔泰,卢梭 ┃ 配角:笛卡尔,帕斯卡 ┃ 其它:历史,启蒙运动,和解,复活

==================

☆、一切在终结处开始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么?
  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马太福音第十八章
  
  宽恕敌人的美德,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伏尔泰
  
  我恨你,因为我要恨你:但是,假若你要我爱你,我这颗恨你的心原本更值得爱你。
  —— 1760年6月17日卢梭致伏尔泰的绝交信
  
  一
  一切在终结处开始
  
  1878年5月30日。
  “迷途的人倾向于不知不觉走出一个圈… …然而我所思考的却是:生命难道不是一个轮回?一切都要在终结处开始。”
  “仿若凤凰涅盘在灰烬中重生么?没有死亡就没有新生。”
  黑夜的雾霭中渐渐透出两个模糊的身影,灰色的长袍划过草地。这里是人类共同回忆录实体化个体联合协会的后院。天空只有黑暗,没有星光的闪耀,但是至黑中孕育着光明。作为1650至1850届法国馆的接待员,笛卡尔和帕斯卡穿过黑暗,向渡口走去。
  “又要欢迎我们协会新的成员了,这个时候你会感到什么?”帕斯卡问。
  “未知恐惧不确定性… …死亡与新生的希望,新的世界。”笛卡尔说,“你呢?”
  “人生就是一场赌博,胜负未定——这样我们为何不为之一搏呢?”帕斯卡说着大步迈向渡口站台。
  黑色的苍穹划过一道流星,刹那间照亮了漫无边际的水面,一口漆黑的棺木,像汪洋中的扁舟,静静地飘来。刚好是夜间11点。
  “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埃——伏尔泰先生,您作为人类的一生已经永远的结束了… …无尽哀悼之余,我们欢迎您成为我们回忆录实体化个体中新的一员,加入人类共同回忆录实体化个体联合协会,为未来的人类竭尽您最后的气力。”
  笛卡尔望着那口棺木,说。
  这一天是伏尔泰逝世100周年。
  
  “布莱斯,恐怕我要离开你了… …”第二天早上,当和煦的阳光照进事务所幽静的长廊时,笛卡尔对帕斯卡笑着说。
  “您似乎没有诚意。”帕斯卡不满地说,因为笛卡尔还在拨弄他的胡子。
  “我是个即将离任的法国馆馆长… …新的法国馆馆长就要产生了,候选人有伏尔泰先生和卢梭先生。那时我将搬去二馆,而你要留在主馆——你希望未来的几百年与谁住在一起呢,我的布莱斯?”笛卡尔微笑着望着他。
  “这恐怕不是确定法国馆馆长的标准。”帕斯卡苦恼地说,“但是难道我们不应当要就此事征询伏尔泰先生的意见?”
  “不。”笛卡尔的脸色严肃起来,“永远不要在伏尔泰先生面前提让…雅克·卢梭这几个音节中的任何一个。”
  “但同为启蒙运动的领袖的他们,名字难道是可以分开的吗?”帕斯卡冷笑道,“就像后人所描绘的那般,他们犹如启明星,肩并肩地如同呵护二老,一起照亮了大革命前的黑暗… …当路易十六哀叹,伏尔泰和卢梭亡了法国时;当《悲惨世界》里的流浪儿童在革命堡垒前嗟叹,这都是伏尔泰的错,这都是卢梭的错时… …他们的名字总是密不可分。即使,即使,他们俩的任何一人在人世时都憎恨于这般光景。”
  “是的,令人遗憾的历史传奇蒙蔽了后世的人们,他们本来就并不是我们在一个世纪的洗礼后看到的历史形象… …美好的愿望常与事实相悖——联系的名字是我们的臆测,而不是他们生前的意愿——或者说恰恰相反。”笛卡尔看着在晨光中模糊的一切,深沉而复杂地望了一眼,“一个世纪前的往事的唏嘘,是多么让后人的幻想显得宝贵。”
  
  “多年以前,当那个日内瓦人来投奔声名鹊起的伏尔泰时,伏尔泰认为那个乡下人不过是来打下手的。他断不会想到,这个本该属于无上荣誉的他的18世纪竟会变成属于他们俩的世纪。他应该永远是巴黎上流社会的明星,而那个日内瓦人应该永远仅仅是个日内瓦人。
  
  让…雅克·卢梭注定被人们遗忘。——伏尔泰
  
  伏尔泰的眼中从来没有卢梭。在他高贵的眼中,即使卢梭已经发表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爱弥儿》、《社会契约论》这些颇为轰动的着作(他觉得那是废纸),他也宁愿相信卢梭不过是一个红极一时、很快就要被遗忘的作家。
  然而那个叫做让…雅克·卢梭的年轻人却还以为这个大文豪是真的器重他。他天真地认为《老实人》是那个大文豪为了答复他而作。当昔日偶像的夺目光芒逐渐褪去,黑暗一面逐渐显露出来时,日内瓦人迷茫了,他以为他们是真正的朋友,写了一封绝交信:先生,我不喜欢你……我恨你!
  当然伏尔泰毫不在意。一颗敏感炽热多疑的心被冷冷地置于一旁。曾经的结伴碎裂成裂缝,裂缝又扩大成永不可愈的峡谷。
  伏尔泰误读了那三本着作,说它们拙劣无用。
  伏尔泰最为憎恨教会,然而卢梭三易其教。
  伏尔泰赞成财产私有化,然而卢梭却认为财产私有化是万恶起源。
  卢梭因为见解不同而离开了百科全书派,伏尔泰却认为他是临阵叛逃。但他们之间横着的不再只是思想不同(讽刺的是这些看似针尖麦芒的分歧大多殊途同归),更有社会地位、阶级等级的天壤地别。
  
  我最大的敌人:伏尔泰。——卢梭
  
  伏尔泰为日内瓦人的忘恩负义所恼怒,他曾把卢梭引向光明,现在也要将他推向深渊。完全失去往日文豪的风采,伏尔泰阴险刻毒地攻击卢梭和他的家人,四处抖露他的丑事(卢梭抛弃了他的五个孩子):卢梭,第欧根尼的一条狗,狗与毒蛇交配的产物,与巫婆结婚… …伏尔泰像攻击那些真正卑劣的敌人一样攻击他这昔日的“朋友”(但其实这不过是卢梭的一厢情愿),两人争吵不休。
  1766年伏尔泰诅咒卢梭在吃饭时被噎死… …面对伏尔泰,卢梭选择了逃避。最后十年,他不再提伏尔泰的名字,他把过去对于伏尔泰的崇拜归结为可笑的蒙蔽… …但是他总在试图赞美早年的那个人,他相信是名利冲昏了伏尔泰的头脑… …
  一个是以经商起家的暴发户、有着尊贵身份的巴黎贵族;一个是曾流浪街头、成名后还是寄人篱下的日内瓦公民。这其中的友谊是否真的存在过?
  造化弄人让他们的名字不可能再分开,后世的人们,不知是轻视历史的残酷,还是怀有虚幻的希冀,想当然地认为他们是最好的朋友,一起点亮了法国大革命前的黑暗… …
  
  所以,帕斯卡,你还是将这件事忘却吧。”
  笛卡尔的黑色眼眸在消退的清晨中变得清晰起来。
  “我明白。”帕斯卡说着消失在长廊的尽头。
  只可惜人为掩盖的真相终究还是要到来。
  
  帕斯卡推开长廊尽头的那扇门。
  四柱床里卧着一位老人,体格精瘦,皱褶的皮肤紧紧贴在骨骼上,牙齿也脱落了。但那黑曜石般的双目,如黑夜一般深邃,像矿石一般闪闪发亮,锐利并且炯炯有神。
  “一个孩子?”看到帕斯卡走了进来,老人挣扎地支起他苍老枯瘦的身躯,坐了起来。
  “早上好,伏尔泰先生。”帕斯卡说,“昨天笛卡尔先生或许已经告诉您有关表观年龄的事情,因此您要习惯于面见一个看似年幼的回忆录实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