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书 1979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地仍是中国的。但是如果兵饿死了,日本人就要把土地拿走”)。军队吃空了农村的粮食;没有从有余粮的地区运进粮食来;不顾人民吃饭的需要。我发现军队所征的税往往等于一年的收成,有的地方还要更高,农民不得不出卖耕畜、工具、家具,以现款作抵。此外,军队在行军中由农民供给饲料;有一个地方官员说到他辖下的农民时说,“我明知道他们自己已在吃草,无法叫他们把粮食喂军队的牲口。”在有些部队里,库有余粮,军官们黑市盈利,却由传教士和好心的地方官员又从黑市里收购回来救济饥民。
    我在灾区最后一个星期里集中精力在统计数字上。我的最接近精确的估计是有五百万人饿死或快要饿死——可能有百分之二十的出入。但是数字这么大就成了统计,因此很容易遗忘。我的最清晰的记忆,是一天傍晚我们策马巡视时看到两个人躺在田里哭泣的景象。这是一对夫妇,躺在田里互相搂抱着,倚偎取暖。我知道他们是要死的,而且我也无法停下来。
    我急于要从灾区发出消息,因此我在回程途中遇到第一个电报站——洛阳——就马上拍了电报。按照规定,这封电报应该发回到重庆去送检,那么肯定就会被扣下了。但是那封电报却通过成都的商业电报局直接从洛阳发到了纽约。因此,当这条消息传开来时,它也就在《时代》周刊——这家杂志是美国最支持中国的一家杂志——炸开了。蒋介石夫人当时在美国,这条消息使她大为生气。她要求我的老板卢斯开除我,不过他没有同意。
    在重庆,有些官员指责我逃避检查,也有些官员指责我与电报局里的共产党人合谋把我的电报偷发出去。我化了五天时间才见到蒋介石,而且是靠孙中山博士的德高望重的遗孀,她是蒋介石夫人的姊姊。是她坚持要那个独裁者接见我,为了要鼓励我,这位秀丽优雅的夫人写信给我道,“……象你向我报告情况时那样坦率无畏地向他报告情况。如果说一定要有人头落地的话,就不要畏缩。”
    蒋介石坐在他黑黝黝的办公室里的高背椅上,因为他的爱多管闲事的姨子硬要他接见我,带着很明显的厌恶神情,听着我讲话。我谈到死人,谈到捐税,谈到勒索。看来他不知道这些事情。我想突破缺口,把人吃人的事告诉他。他说中国不可能发生人吃人的事。我说我看到过路上狗吃人。他说,这不可能。但是这时我却把他将住了。因为我事先请哈里逊·福尔曼同我一起到蒋介石的办公室,把他的饥荒照片带来。他的照片清楚地表明野狗站在扒出土来的尸体上。总司令的膝盖开始哆嗦起来,那是一种神经性的痉孪。他拿出拍纸簿和毛笔,开始做笔记。他要我们提供一些官员的名字;接着要我们再提供一些名字;他要我们提一份全面报告给他,不要漏下什么名字。他口气平板地说,好象在对自己说明一个事实,他说他已经告诉过军队要同人民分着吃。接着他向我们表示感谢,还对我说,我是比“我自己派出的任何调查员”都要好的一个调查员。这样我就给送了出来。
    据我所知,人头确是落了地,以洛阳电报局里的不幸的人开始,因为他们让河南死人的令人难堪的消息泄露到了美国。但是人命却得救了——是美国报界的力量拯救的。

马清槐/董乐山
《当代中国戏剧》


    《当代中国戏剧》
     
    法国书籍复兴社在1978年出版了罗歇·霍华德的《当代中国戏剧》。书中谈到各个剧种,如京剧、地方戏、话剧、杂技、皮影、相声、杂耍、儿童剧、巴蕾和歌剧等。作者追忆了演出实况,以及剧团的组织、流动剧团、剧场和观众情况,最后分析了当代中国戏剧的特征。有一章叙述了1949—1965年的戏剧创作,还有一章专门探讨文化大革命以后的状况,结尾对将来的发展趋势作了推测。
    这本书不仅介绍了基础知识,而且也表明了对当代中国戏剧的看法。


短简


    《读书》第一期接到了。目力不济,只能大略翻看。文章大多说实在话,滥调极少,总叫人多少有所得。版面安排非常好,使人舒适。封面的设计,各页的错综布置,还有题头与相片的配合,几乎色色俱佳。听说这都是丁聪同志的心思,不知道确否。假如确的,我向他致意,非常钦佩。
     
    叶圣陶五月十一日
     
    ……
    头一眼看到封面的设计和刊物的编排,清新可喜,就被吸引住。这不是客套,是老实话。过去很少见到大32开的刊物。未见《读书》时,颇为你们担心。现在看到了觉得在编排方面是个创新,为目下一般刊物所罕见。不仅新颖、活泼,而且朴实、大方。至于内容方面,最大特点,也是最可喜的地方,就在于言之有物,丰富多采,没有套语,没有肤词。
    ……
    如果要我提点建议,我觉得根据《读书》这刊物的特性,似可多发表一点引导青年如何读书,以及读书的心得笔记之类。目前,青年读书风气已扭转,但怎样读书还不大了了。有的取猎奇态度,有的取实用态度,有的取游戏态度。读书态度、读书方法是个问题,十多年来也被“四人帮”搞乱搞坏了。谈读书我觉得应是《读书》杂志的“专利权”,责无旁贷。这方面这一期似还不够。
    ……     
    上次您来沪向我约稿,因最近工作忙乱,一直静不下心来。但我也曾在晚上休息时想过写一点谈读书和读书心得之类的短文,拟出了近十个题目。……这次读了你们的刊物,给我很大鞭策,我很愿以自己的微力贡献这个杂志,因为我很喜爱它。
     
    王元化五月七日
     
    《读书》拜收,读后至感欣喜!也确实做到没有八股气,丰富而且都言之有物。编排印刷,精巧大方,看出你们一丝不苟,花过很大功夫。朋友们看见的都说好,对于读书人来说,这是一本很可爱的刊物。感谢你们,并向你们致贺。此外,我个人有点小建议:倘能选刊一些诸如版画之类的插绘,或者某些文题上偶然适当地配上一些雅致的版头,则在版面上可能更显多彩,不知你们以为然否?
    我近日正着手搜集资料,打算遵嘱写点有关《良友画报》的东西。但这类过时古董,又怕不一定符合今天读者的口味,特再听听你的意见。好在《读书》第一期已出版,内容可资借鉴,给你们另写些什么,也有线索可循,心里似乎“有数”一点。
    ……
     
    马国亮五月十一日
     
    读了第一期的《读书无禁区》,有一点感想:就一般青年来说,读书应当有指导,如果毫无禁忌,行么?
    对不对,请你们考虑。
    还希望这个杂志再杂些。
     
    张孝惠五月十日
     

读者·作者·编者
叶圣陶/王元化/马国亮/张孝惠
从《稿约》想到的


    从《稿约》想到的,
    《读书》第一期《稿约》中说:“编者对来稿如有修改意见,当提请作者考虑。如作者不同意修改,编者当尊重作者意见,可以不加修改。”这话是可贵的。
    可贵之一是不替作者改稿。有位朋友曾讲过老舍解放前的一件轶事:在某篇文稿旁,老舍写道,“改我一字,男盗女娼。”不知道这事的确实性如何,但编者任意改稿,的确叫作者头痛。有的文稿,被编者改得面目全非,印出来却还是作者的署名,叫人哭笑不得。
    可贵之二是虚心地向作者贡献意见。十全十美的作品是没有的,作者察觉不到作品的缺点也是常事。但是如果由编辑代改,因为各人的文思、文风不同,即使改得对,也是嫁接的花,和原本总有不同。再者,无论何人之作统统都由编辑代改,结果必然是所有的文章都失去了原有的意思和风格。实在不如象《读书》这样提请作者自改,既可收切磋琢磨之效,又可保持作者原有的风格。
    可贵之三是不改也可以发表。文章来自生活而生活从不休止,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真实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脉搏。但是有些编辑习惯用自己的尺度作为衡量新作的框框,“建议”作者照改,不改则不用,这样就会妨碍新作的发表。如果作品不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达不到发表的水平,那当然无话可说;如果仅仅因为观点不同于编辑,便得不到发表的机会,岂不造成“冤案”?你编辑有不同观点,可以写评论,可以进行讨论嘛!
    但最可贵的还是《读书》编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