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书 1979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浪汉在国外》,马克·吐温原作,查尔斯·奈德尔编辑。哈拨得罗书店普及本,售价美金1。95元。
     
    马克·吐温所写原作,文体比较累赘,经编者加以剪裁之后,使广大读者得以欣赏马克·吐温在一次徒步远足欧洲途中所遭遇的各种动人而又幽默的事件。原书曾于1880年出版,可以与作者另一杰作《乡巴佬在国外》一书作为姊妹篇读。
                      (容)
     
    《我及其它》,苏珊·松塔格著。
    美国女作家苏珊·松塔格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她既是文艺批评家,又是摄影美学的理论家,同时又是一位小说家。她对于法国新小说派研究有素,并将新小说派理论家罗勃—克里叶和罗兰·巴塞等人的理论,在六十年代初介绍到美国。她为罗兰·巴塞的《冰点写作》一书所写的序言,是篇很重要的著作,开启了美国新小说派的一代之风。
    《我及其它》系松塔格所写八个短篇的合集。这八个短篇的故事,集中探讨当前美国的生活方式,以懒散的心绪来应付生活中各种绝望、挫折与幻梦;以有气无力的行动来解决混浊如泥的生活以及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纷乱世界。故事大都是悲惨的,但在松塔格冷嘲热讽笔触的渲染之下,通过她的观察,把读者带入一种小人物的徒劳无益外加自寻烦恼的私生活里。
    集中最早的一篇《傀儡》,写于1966年,是关于一个处境达到不可忍受地步的男人,但他幻想了一种解决方法,反而使事情更为糟糕。最新的一篇名为《没有向导的旅行》,则写于1977年,叙述者作了一次旅行,满心想去访问一些今日犹存,但即将消逝的美丽景象。松塔格用娓娓动听的素描手法,把故事写得既清新而又鲜明,深深打动读者的内心世界。  (容)
     
    《阿格莎》,凯塞林·泰能著,巴兰汀书店出版。
     
    阿格莎·克里斯蒂是美国当代有名的侦探小说家,一生写了一百几十部侦探小说。在英语世界里没有读过她小说的人很少。但是在阿格莎·克里斯蒂的一生中,曾经在1926年失踪了十天。这十天是因为与丈夫不和而引起的情绪低落呢?还是象她这样一位善于写情节离奇的女作家,故意安排的耸人听闻的宣传把戏呢?阿格莎曾经写过一本自传,但是对于这十天却故意保持沉默,讳莫如深,不着一词。因此,引起了英国女作家凯塞林·泰能用小说的形式来探索这一疑案。她根据克里斯蒂失踪时的一段新闻报道,并加上她自己的推测臆想,真真假假写下了这部小说。泰能还从克里斯蒂一部迄未发表的回忆录《请告诉我你是怎样生活的》中汲取了许多材料写入她的小说,因为她认为这些片段是最能代表克里斯蒂的个性的。
    本书即将摄成电影,并由作者泰能扮演主角阿格莎。  (容)
书讯
华/中/梅/宋益民/容
读《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经校订后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的一部美学史教材。自从它在1963年初次问世以来,不仅受到我国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也获得了海外读书界的好评。
    朱先生在本书最后一章谈到他编写时的立意说:“我们只就每个时代中挑选几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对每个代表人物也只约略介绍他的主要论点,挂一漏万是势所难免的。挑选的标准是他们要确实能代表当代的主要思潮而且可以说明历史发展线索。”全书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次第概述了古希腊罗马以来欧洲一些重要美学家的论著。它以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发展、演变和斗争为纲,对美学史上的几个基本问题:美的本质、形象思维、典型人物和作为创作方法的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作了相当细致的分析介绍,并对不同时代的美学家对这几个或其中某一个问题所持的基本主张,以及他们在美学史上的建树与得失都给予了相应的评价。
    就以“美的本质”来说,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美学家对于美学中的这个基本问题的看法,是各各不同的,甚至是千差万别的。朱先生将他们的看法大致归结为这样两个方面,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关系。有的强调形式,忽视内容;有的只重内容,轻视形式;也有的企图使形式和内容、理性和感性按照他们的需要而相互结合。在具体论述时,又根据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所侧重地分别介绍了古典主义美学(古希腊时代)的“美在物体的形式”说;新柏拉图主义(古罗马)和法国理性主义的美学思想,则又提出“美在于完善”(即“天意安排”的合理性)。英国十八世纪的经验主义美学把“美的本质”这个问题的重点,从对审美对象的形式分析转到对美感活动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分析。所以他们强调:美在于愉快。而法国启蒙时代的美学,以狄德罗为代表,主张真善美相结合。在具体说明什么是美时,狄德罗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美在于关系。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看到了他们以前的美学史上内容与形式、理性与感性相互割裂的局面,于是从唯心主义出发,提出了美在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的论点。诚然,他们两个也各说各是。康德用主观唯心主义来调和形式与内容、感性与理性的矛盾;黑格尔则站在客观唯心主义立场来阐释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前者的内容是超验的理念,而后者的内蕴则是绝对精神。十九世纪中叶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美学史上最大的,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是,竖起了美是生活的大纛。
    朱先生在介绍不同时代及不同学派的美学思想时,做到了“史”与“论”的结合,因而相当清晰地给读者勾勒出了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一个基本轮廓。他不是把美学史上各种流派当作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纯思想材料来加以介绍,而是把它们放在特定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尤其是阶级根源上来进行分析,同时还扼要地说明了它们在历史上的承续关系。例如,朱先生在介绍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等艺术大师对于最美的形式所持的论点时,不仅将其同古希腊罗马时代毕达哥拉斯、亚里斯多德、圣奥古斯丁及圣托马斯关于形式美的看法相比较,相鉴别,并且还指出它对后来德国启蒙运动时代文克尔曼、莱辛以迄于康德等人的形式美的影响。这样,就便于读者把了解到的有关形式美的知识串连起来,既见出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美学家在形式美这个问题上的不同论点及其不同的侧重面,同时又能见出形式美的思想在美学史上的一个衍化的过程。这种“史”与“论”的结合,应该说是《西方美学史》的显著特色之一。
    近代和当今欧美各国的美学史著作,对于俄国十九世纪四十至六十年代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十分轻视,甚至不屑一顾,好象世界上根本就不曾有过这样的美学思想。这完全是一种阶级的偏见。而苏联近人的美学史著作,例如奥夫襄尼柯夫和斯米尔诺娃共同编写的《美学简史》(1963年)及奥夫襄尼柯夫撰写的《美学思想史》(1978年),都是两本大学文科的美学史教材,对于十九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在西方影响较大的新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如鲍申葵和克罗齐的美学思想也不着一词。这两种情况都是片面性的表现。既然写的是“史”,就应该有历史主义的观点。编著者可以根据他自己的学术观点对美学史上的各种有代表性的美学流派或褒或贬,只要能持之有故,都是可以允许的。但是,如果基于自己的偏见,对美学史上某些不应忽视的美学流派闭起眼睛,采取不承认主义,任意宰割历史,则是不足为训的。在这方面,《西方美学史》的另一显著的特色,就是比较全面(当然也还有值得进一步商榷的地方,这一点,下文再谈)。例如,朱先生就专章介绍了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他根据自己的研究,充分估计和高度评价了他们在美学史上的重要建树,同时也分析了他们的弱点。克罗齐虽然宣称他是黑格尔的信徒,但他的“直觉”说不啻是从黑格尔所达到的地方倒退了回去,也大大落后于康德的某些成就。克罗齐的美学思想直接影响了近代西方颓废主义的文艺思想。朱先生早年受过克罗齐“直觉”说的影响,宣传过他的美学思想。解放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