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等一意主和,不好再行申驳,只说:即日照奏,请俟政府批回,即可定约。”濮鼎查道:“须要赶紧,迟则不便。”咸龄等唯唯趋出,急报知耆英等,将条约草案呈上。耆英也不待瞧明,即与牛、伊二人会衔,饬文牍员写好奏章,由八百里加紧驿使,驰奏北京。
道光帝览奏,未免懊恼,立召军机大臣会议。军机大臣不敢多嘴,只大学士穆彰阿道:“兵兴三载,糜饷劳师,一些儿没有功效,现在只有靖难息民的办法。等到元气渐苏,再图规复不迟。惟钤用御宝一条,关系国体,不便允准,应饬耆英等改用该大臣关防,便好了案。”见小失大,忽近图远,真好相才。道光帝迟疑一会,才道:“照你办罢!”当由军机处拟旨,饬耆、牛、伊三人遵行。
耆、牛、伊三人,奉到上谕,见各款都已照准,只有钤用御宝,须改易三大臣关防,暗想这是最后一款,谅来英使总可转圜,遂令张喜至英舰知会,约期相见。马利逊先问张喜道:“议和各款,已批准么?”张喜道:“件件批准,只钤用御宝事不允。”马利逊道:“我国最重钤印,这事不允,各议款都无效了。”张喜突然一惊,半晌道:“且待三帅等会过英使,再作计较。”马利逊道:“我国礼节,与中国不同,钦使制府,必欲来会,请用我国的平行礼。”张喜道:“是否免冠鞠躬?”马利逊道;“免冠鞠躬,仍是平时的礼节,军礼只举手加额便是。”张喜道:“简便得很,我去禀明便了。”
两人别后,转瞬届期,耆、牛、伊三帅,带领侍卫司道,径往英舟。濮鼎查出来相见,两下用了平行礼,分宾主坐定,订定盟约,倒也欢洽异常。耆、牛、伊回城后,又想了一桩拍马屁的法子,备好牛酒,于次日亲去犒师,到了英舟,濮鼎查忽辞不见。真会做作。三人驰回,急令张喜去问马利逊,一时回报,据英使意见,日前议定各款,一字不能改易,如或一字不从,只好兵戎相见,毋烦犒劳!耆英道:“他如何知我消息?我昨日与英使相会,因初次见面,不好骤提易印二字,今日是借了犒师的名目,去议这件款子。偏偏他先知觉,不识有哪个预报详情?”张喜在旁,垂头不答。牛鉴道:“为了这事仍要用兵,殊不值得,想圣上英明得很,且再行申奏,仰乞天恩俯准,当无不可。”耆英道:“如何说法?”伊里布道:“奏中大意,只叫说钤用御宝,乃是彼此交换的信用。我国用御宝,彼国君主,亦应照办,讲到平行款式,尚属可行。这么说来,想皇上亦不至再行申斥。况内有穆中堂作主,我们备一密函,先去疏通,自然容易照准了。”耆英依言照办,奏折上去,果然降旨依议。耆英等再赴英舰,与濮鼎查申明允议,约定仪凤门外的静海寺中,两下换约。届期免不得有一番手续,小子不欲再详,只好大书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即西历一千八百四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清英结南京条约,和议告成,便算完案。第一次国耻。但英舰尚未退去,兵弁多上岸游览,江南华丽,远胜他省,青年妇女,妆扮得百般妖艳,英兵不懂中国禁忌,就上前去握手相亲,吓得妇女们大叫救命,恼了许多男子汉,说他怎么无礼,将英兵围住,手打脚踢,着实的敲了一顿。这一场瞎闹,几乎又惹起大交涉来。英将要下令赴斗,耆、牛、伊三人,亟遣黄藩司前去道歉。那英将不肯干休,定欲按问,没奈何将闹事的百姓,拿了几个,枷号示众。不愿作元绪公,恰要他吃独桌。并出示晓谕军民,只说:“外洋重女轻男,握手所以示敬,居民不要误会,致启嫌隙!”若比握手更亲一层,便是相敬如宾了。众百姓似信非信,因内外交相胁迫,只得忍气吞声罢了。
到八月终旬,英兵先得六百万圆偿金,方退出江宁,还屯舟山。长江一带无英兵,惟舟山及鼓浪屿,英兵尚不肯撤退,须俟偿款交清,方行撤去。清廷无可奈何,只好一期一期的解他赔款。道光帝痛定思痛,想惩办一二庸帅,遮盖自己脸面。廷臣窥伺意旨,参本弹章,陆续投呈,于是道光帝连下谕旨。牛鉴革职逮问,命耆英代任江督,弈山、弈经、文蔚,亦仿牛鉴例逮治,余步云正法。独伊里布特沐重恩,升任钦差大臣,赴粤议互市章程,这是议和的功绩,清廷原特别优待他的。
转瞬间又是一年,春王正月,诏闽督怡良谳台湾狱。革台湾总兵达洪阿,兵备道姚莹职,海内哗然。这件案情,也是从英兵入境而起。英舰入犯的时候,曾遣偏师窥台湾,达洪阿、姚莹督率参将邱镇功,守御鸡笼口,见英舰驶入,开炮抵敌,轰退英兵。当下捷报到京,道光帝下旨嘉奖。嗣后英兵又窥大安港,达洪阿、姚莹,预设埋伏,诱敌进口,英舰鼓轮直入,巧巧触着暗礁,霎时间伏兵齐起,奋勇上船,擒住白人二十四名,黑人一百六十五名,炮二十门,及英兵所得浙军器械,约数百件。捷报再上,道光帝亲书硃谕,赏达洪阿太子少保衔,加姚莹二品顶戴。达、姚二人,将英俘监住,请旨正法,有旨批准。达洪阿等也算谨慎,把黑人一百六十四名斩首,留白人不杀。到了江宁议和,两国当交还俘虏,台湾只交出白人。英使濮鼎查,寻了闲隙,遍诉江、浙、闽粤诸大吏,略说:“台中两次俘获,均系遭风难民。镇台达洪阿、道台姚莹,垂危邀功,请会奏惩处!”这位和事老耆英,连忙上奏,洋奴,洋奴!达洪阿闻这消息,也具奏声明原委,最后的一篇奏牍,恰是自请开缺,候钦派大臣查办。道光帝遂饬怡制台渡台讯究,一面将达、姚二人撤任。正是:
功罪不明先受谴,忠奸未辨已蒙冤。
毕竟怡制台讯究后,达、姚二人得罪与否,请看下回分解。
…………………………
中英开衅,为禁烟而起,屡战屡败,直至江宁受困,情见势绌,不得已而乞和。种种条款,令人难堪,耆、牛、伊三大臣,唯唯诺诺,不敢少违。英人始愿,且不及此,何其怯欤?顾后人以此为五口通商之始,目为耆、牛、伊罪案,吾谓通商尚不足病,重洋洞辟,万国交通,中国宁能长此闭关乎?但战事为禁烟而起,至和议成后,于禁烟二字,绝不提及,是真可怪。英人未尝不允禁烟,我既事事如约,则禁烟二字,应不难乘此提议,数十百年之积毒,不至长遗,尚足为万一之补救。乃议和诸臣,见不及此,清宣宗亦屡败而惧,含糊了事。虎头蛇尾,能毋为外人窥破耶?本回写牛鉴,写伊里布,写耆英,暗中实写宣宗。语重心长,隐含无数感慨。
第五十六回 怡制军巧结台湾狱 徐总督力捍广州城
却说闽浙总督怡良,本是达、姚二人的顶头上司,只回军务倥偬,朝廷许他专折奏事,达、姚遂把始末战事,直接政府,闽督中不过照例申详,多未与议,因此怡良亦心存芥蒂。此次奉旨查办,大权在手,乐得发些虎威,聊泄前恨。外不能御侮,内却偏要摆威,令人可恼!到了台湾,驺从杂沓,仪仗森严,台中百姓,闻得怡制台为办案而来,料与达镇台、姚道台一方面,有些委屈,途中先拦舆鼓噪,争说达、姚二官员的好处,制台大人,不必查究。达洪阿得了此信,连忙亲往驰谕,百姓们才渐渐解散。
怡制台一入行辕,门外又有一片闹声,经巡捕来报,外面的百姓,每人各执香一炷,闯入行辕来了。怡良问为何事?巡捕答称,百姓口中,无非为达镇台、姚道台伸冤。此时达、姚二人,见过怡制台,已自回署,怡良忙着人传见。不一时,达、姚俱到,百姓分开两旁,让两人入辕。怡良此时,只得装出谦恭模样,起身相迎,与两人行过了礼,随说:“两位统是好官,所以百姓这般爱戴。现仍劳两位劝慰百姓,禁止喧闹,兄弟自然与二位伸冤。”达、姚二人忙禀道:“大帅公事公办,卑职等自知无状,难道为了百姓,便失朝廷赏罚么?”正答议间,外面的喧声,越加闹热。怡良忙道:“二位且出去劝解百姓,再好商量。”达、姚二人,只好奉命出来,婉言抚慰。众百姓道:“制台大人,既已到此,何不出来坐堂,小百姓等好亲上呈诉。”达姚二人,乃再请怡制台坐出堂去,晓谕百姓。怡良没法,亲自出堂,见外面有无数百姓,执着香,黑压压的跪了一地。前列的首顶呈词,由巡捕携去,呈与怡良。怡良大略一瞧,便道:“本宪此来,原是与达镇、姚道伸冤,汝等百姓,好好静候,千万不要喧哗。”众百姓尚是不信,又经达姚二人,再三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