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宗接着下诏让太子李承乾继皇帝位,尊韦贵妃为皇太后,这时他已耗尽了最后一丝元气,连说话也不能,只是看着杜睿和李承乾两人淡淡的一笑,最后崩于他的寝宫延庆殿。
“父皇!父皇!”
李承乾见太宗手臂下垂,连忙上前,见太宗已经没有了生气,顿时放声大哭,众臣想到了太宗的好处,也是悲从中来,痛不欲生。外面等候的太宗众子女也纷纷扑进了寝宫,见太宗已然驾崩,一样是痛哭流涕。
众人哭了一阵,杜睿上前,劝住正在哭泣的李承乾,道:“殿下!大事要紧,还请尊先帝遗诏,即可登基,以安天下万民之心!”
其余的大臣也纷纷言道:“臣等叩请太子殿下即可继皇帝位!”
李承乾好半晌才止住了哭声,道:“如今父皇驾崩,孤已然没有了主意,此时可否等父皇大殡之后,再行商议!”
褚遂良道:“太子殿下岂可如此妇人之见,国不可一日无君,殿下若不继位,岂不是违逆了先帝的圣意,平白的担了这不孝的罪名!”
见李承乾闻言,还在犹豫,杜睿劝道:“殿下!先帝降旨,让殿下继承大位,乃是为了天下事,殿下不可迟疑!当早早继承大统,安天下人之心,也好震慑宵小之辈!”
说完,便跪倒在李承乾的面前,行大礼叩见,也不管李承乾是如何难受,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身份要立即确定下来。杜睿也知道其中的关健,协同众臣劝解。
李承乾见群臣如此,也无可奈何,只能答应了下来,杜睿等人见李承乾应了,这才放下了心头的一块大石,再次叩拜新皇。
李承乾在太宗的遗体前继承了大位,敲定了一国之君的名分,接下来自然就是太宗的殡仪了,此事自然有礼部料理,太宗的昭陵早已修建完毕,倒也省去了不少麻烦。
第五篇 风云 第十八章 身后事
忙活了半晌,李承乾才在杜睿的陪同之下,暂时返回了东宫,这几日李承乾都在太宗的病榻之前衣不解带的侍候,早已经疲惫不堪,如今太宗驾崩,李承乾心伤之下,更是坚持不住了。
到了东宫,李承乾依然神色颓唐,双眼无神,好半晌才道:“承明啊!你说为兄~~~~~”
杜睿忙提醒道:“圣上!请自称朕!”
李承乾一怔,道:“此处只有你我兄弟二人,何必如此拘礼!”
杜睿忙道:“圣上若是还体恤微臣,今后切不可再提兄弟之事,否则臣不敢担待!”
李承乾见杜睿面色郑重,也是长叹一声道:“难怪但凡帝王都要称孤道寡,如今连你也不愿意与我做兄弟了,罢了!罢了!朕!朕!承明!朕如今神情恍惚,也不知道该如何办了,做了二十几年的太子,如今一朝成了皇帝,可这个皇帝该怎么做,朕的心里是一点儿主意都没有!朕既不会行军打仗,也不懂百工,什么都不会啊!”
杜睿正色道:“圣上可百事不需要会做,只要会做一个皇帝就行了。”
李承乾闻言,却疑惑起来,问:“怎样才能叫会做皇帝?”
杜睿说道:“皇帝第一是以身作则,不要有不良的习惯,让下边人跟着学习,这边叫做上行下效。第二善于用人,象汉高祖就因为用了萧张韩陈四人,才典定了天下,先帝也是因为聚拢了天下英才为己所用,才有了贞观盛世。圣上,还记得微臣布衣之时,圣上向微臣问过的君子与小人之别吗?”
“朕永远都会记住。”李承乾也不禁想起了当初化名与杜睿相交的日子,如今已经过去了快二十年了。
“不错,也许一个好皇帝什么事都不会做,但他只要做好这两件事,就肯定是一个好皇帝。无论什么事,大唐帝国数千万的子民,总有一个能把它做好,而不必要圣上事必躬亲。比如杨坚,可以说是一个最勤快的皇帝,可他在历史上的位却远远不如文景,再比如诸葛亮~~~~”
“哦,诸葛亮不是好丞相?朕可是记得你是最祟拜他的,你那一本《三国演义》,可是将诸葛武侯好一通夸奖。”李承乾好奇地问。
“圣上,人无完人,物无尽善之物。微臣是祟拜他那么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精神。却不是说明他什么都做对了,臣写地那本《三国演义》也是为了宣扬这种精神,才将他完美化。他一生最大的缺点就是事必恭亲,结果自己活活累死,而蜀国的其他大臣因为诸葛武候一人就将事情做光了,得不到煅练机会,在诸葛亮死后,蜀缺少真正可用的大臣,才迅速灭亡。”
“承明的意思是要朕什么事都要放手给大臣去做?”李承乾更是疑惑了。
“也不是,也是,圣上不是什么事都要放手,关健是识人,知道下边大臣的长处,这样才能让他们担任适当的地位,比如谏官就要象魏征大人这样的倔脾气担任,而尚书令就要像褚遂良大人这样肚量大,沉稳公正的人担任,再比如先帝让微臣担任兵部尚书,总领总参谋部,便是看中了微臣在军学上的造诣!”
李承乾闻言,若有所思,过了半晌才道:“可朕终归比不得你,怎样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呢!?”
杜睿听了,不禁一阵暴汗,皇帝居然说他比不上自己,这还了得,幸好这没有旁人,否则传到那些言官的耳中,还不知道会做出多大的文章。
虽说太宗降旨,任何人都不得弹劾杜睿,可是纵观华夏历史,历朝历代的言官,哪一个是怕死的,真要是触怒了皇上,气的皇上要挥刀杀人,他们不但不会害怕,还极有可能会满心兴奋的将脑袋伸过来,挑衅一番:你杀!有本事你就杀!杀了老子,老子可就出名了,而你在史书上可就是个昏君桀纣。
李承乾也感觉自己的话有些问题,忙转换了话题,道:“可是就如你所说,现在朕登基未稳,朝中大臣去向不明,朕希望承明能不辞劳苦,多多辅佐朕,料理好政事,这朝中,真正让朕信任的只有你一人了。”
杜睿闻言,更是苦笑不已,李承乾这话说得,越来越让人承担不起了,满朝文武就信他一个人,这叫什么话,要是让别人知道,他可就是众矢之的,李承乾这话说得,非但杜睿没办法感激涕零,分明就是在将他放在火上烤啊!
两人又说了一阵,还是武京娘心细,命人准备了晚膳,只是因为太宗的驾崩,两人都吃得不香,草草用完后,杜睿才向李承乾告辞,临离开皇宫时,杜睿再次来到麟德殿,太宗灵柩前恭恭敬敬的跪了三个响头,让其他地内监和宫娥看见,都说杜睿忠心。
#¥#¥#¥#¥#¥#¥#¥#¥#¥#¥#¥#¥#¥#¥#¥#¥#¥#¥#¥#¥#¥#¥#¥#¥#¥#¥#
第二天,长安的百姓就得知了太宗驾崩的消息,顿时举国哗然,州城府县随着讣告到来,四处都是哀嚎声,几乎全国百姓都自发的披麻戴孝。太宗虽然喜欢对外炫耀武力,在位期间,几次发动大规模的战争,然而,在他统治这个帝国的时候,大唐的发展速度迅猛,百姓也落到了不少实惠,至少自先秦时代,就一直压在他们头上的那些世家大族被一举扳倒,让他们总算是体会到了一种扬眉吐气的畅快感觉,所以百姓都念着他的好处,第二天长安几乎所有人都飘白,自发的为太宗披麻戴孝。在华夏历史之上,能让百姓们如此怀念的君主,也就只有后世的宋仁宗可以媲美了。
刚刚登基为皇的李承乾随即颁下喻旨,大赦天下,除杀人者与忤逆不孝的罪犯外,余者尽皆释放,百官各进一等,优赏诸军。太宗大殡与新皇登基诸费,全部从国库里拿出,不要百姓加赋。
同天宗正府进言:“准礼例,差官奏告天地、社稷、太庙、诸陵,应祠祭惟天地、社稷、五方帝诸大祠,宗庙及诸中小祠并权停,俟庙礼毕,仍旧。”
次日李承乾正式即位,杜睿身为太宗的托孤之臣,当朝兵部尚书,总参谋部尚书,太子太保,理所当然的位居武将班列的首位,引得那些前来观礼的异国使臣,纷纷侧目,概因杜睿实在是太年轻,和同朝为官的其他人相比,他绝对是个少壮派。
特别是吐蕃的使臣,此时是忧心不已,太宗在位两国还能相安无事,如今情况可大不相同,杜睿是个极端的民族主义者,这在大唐可是出了名的,而且杜睿对吐蕃的印象极坏,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
如今大唐新皇登基,杜睿身为李承乾的宠臣,一旦鼓动大唐西向的话,对吐蕃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现在的吐蕃在松赞干布的努力之下,国力更胜从前,不但吞并了吐火罗,康国,石国,势力达到了中亚,还南向攻拔了天竺的大片领土,可要是和大唐相比,却还要差得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