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极品闲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王翦和王贲,老子是大名鼎鼎的破赵灭楚的英雄,打开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大门,儿子也是好汉,灭魏平燕收齐,把六国彻底打扫干净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伟业基本就是这父子二人包办了。

同时期的还有蒙骜、蒙武、蒙恬,这祖孙三代的名头虽然比不上王翦、王贲响亮,但也堪称秦国的宿将了。蒙骜以大将身份领兵攻城掠地,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蒙武以副将身份随王翦破楚并生擒楚王,也算是战功赫赫了。蒙恬则出击河南地,大败匈奴,威震边关十余年。

还有在史的周勃和周亚夫这对父子,周勃之所以称为名将,大概完全是刘邦那句“安汉者必勃也”了,不过他确实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不过他儿子确实厉害,细柳营让文帝临死也不用担心社稷的稳定了,平七国之乱更是举重若轻,平息这么大的叛乱而又这么干脆利索,足显名将风范了。

汉朝还有李广和李敢,老子虽然打的胜仗不多,但名声太大了,有名的飞将军,加上李广难封的遭遇,给后代的文人墨客们提供了无限的遐思。儿子也和老子一样勇猛善战,虽然不能独当一面,但以校尉之职跟随卫青、霍去病数次远征,立功非小。不过这父子二人脾气都太大了,不大冷静理智,李广敢杀灞陵卫,李敢更敢去刺大将军卫青,所以都不得善终。

还有汉末三国之时的孙坚和孙策,老子是东汉末年有名的虎将,董卓这个西凉军阀被孙坚的几万人马打得很痛,也吓得不轻,更难得孙坚一副义胆,堪称忠直之士。儿子更是厉害,以孤军数千起家于群雄并起之时,竞能开辟江东六郡之地,更有吞并天下之雄心壮志。

东吴的陆逊和陆抗,老子是典型的儒将,火烧联营、大败曹休,都是三国时期颇有影响的大胜仗,威名远扬,具有国际知名度。儿子虽然没有什么显赫的战绩,但镇守襄阳时和对手羊祜的坦诚相见可谓经典了。

在晋还有桓温和桓玄,老子是一代枭雄,在晋连连被北方打压的情况下,破成汉、败姚襄,三次北伐,独霸朝纲,足以笑傲群雄了。儿子虽然没有老子那么威风的名将风范,但野心更大,敢公然举兵反叛。

杜学文自然没那个翻盘的心思,他最大的愿望,就能能像历史上的孙权一样,得一个“生子当如杜鹏举”这样的赞誉,就知足了。

虽说眼前这一战,和杜睿那辉煌的战绩比起来,简直微小的可以忽略不计,不过杜学文还年轻,他还有的是时间,可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眼下的大食军已经成了瓮中之鳖,只是在做着无力的困兽之斗罢了,杜学文想要解决他们随时都可以。

“将军!是不是冲上去,彻底解决敌人!”一个唐军将领建议道。

杜学文摇了摇头,道:“不急!现在上去是徒增伤亡,没那个必要,敌人已在我军瓮中,一口一口的吃掉就好了!”

面对着一场以少胜多的大胜利,杜学文表现出来的是与他年龄决不相符的冷静,眼看着大食军惊慌失措,这个时候就算是掩杀上去,敌人也无力抵抗了。

可杜学文不想平白的牺牲将士们的性命。

他始终都牢记着,当初离开长安之时,杜睿对他说过的一句话一一将士们的父母妻子将他们的儿子,丈夫,父亲交到你的手里,你必须竭尽所能的保证他们的生命,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带着他们活着回来。

杜睿这句话,杜学文从来都不曾忘记过,杜学文更知道,让将士们白白的牺牲,他对不起他们的父母,妻子。

此前进攻亚历山大港,为了节省时间,杜学文只能恨着心选择强攻,但是现在不一样,敌人已经成了瓮中之鳖,这个时候,再去逞一时的血气之勇,得不偿失。

于是战场上就出现了这么奇怪的一幕,大食军在不断的奔逃,可是无论他们逃到哪里,唐军的包围圈就跟到哪里去,从天上向下看的话,就好像地面上有一个巨大的圆环,在不停的四处移动。

唐军的骑射功夫可是他们的看家本领,人人都是神射手,再加上现在这局面,大食人都挤做了一团,唐军将士根本就不需要瞄准,只要把箭往人堆里一射,就能收割对方的性命。

哈马德里被他的亲卫队保护着,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四处逃,可是无论他怎么逃,他的身边也总是少不了包围着的唐军。

“怎么办?怎么办?”

哈马德里的脑子里此刻一片混乱,哪里还能想得出好办法来,只能盲目的奔逃,然后看着己方的将士越来越少。

“将军大人!再这么下去,我们就全完了,那些邪恶唐人分明就是准备要将我们困死在这里,将军大人,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有人大声的对着哈马德里建议道。

可是哈马德里此刻已经彻底慌了,他哪里还有好办法,一双眼睛此刻都失去了焦距,很显然,他已经失去了指挥大军的能力。

“将军大人!我们分头突围,从各个方向冲击唐军的包围圈,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将军大人!快下命令吧!”

哈马德里此刻哪里还有决断能力,只是觉得对方好像说的有些道理,连忙说道:“好!好!就这么办!”

命令很快被传达了下去,大食军不愧是天下有名的精锐部队,虽然慌乱,虽然惊恐,可是命令一旦下达,他们还是很快就反映了过来,冒着唐军的箭雨,集结在一起,然后在几个大食将军的率领下,朝着四面八方冲了出去。

杜学文见大食军有了变化,再仔细一看,就猜到了对方的打算,不禁冷冷的一笑,道“大食人倒是好盘算,可是这肉已经放到了国里,再想飞出去,可能吗?传令,分割包围,不许近身接敌,只需用弓箭射击!”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所以,用兵没有固定的态势,没有不变的形式,用兵的“形”和“势”都不能一成不变,关键在于,就如孙子说的:“能顺应敌情的变化而赢得胜利,可称之为神。”

说的就是作战用兵应象水一样变化多端,才能克敌至胜,因变而变,这在无论何时都是正确的,但现在对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应有另外一种认识,就是兵应有势,水应有形。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把眼光放远一些,兵是在战争条件下的无常势,水是在周围环境下的无常形,也就是说,兵受战争环境的影响,水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周易》中有两句话,可作为孙子这段话的注脚:第一句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就是一虚一实,就是规律,章法,第二句是“阴阳不测之谓神”,阴阳不测,便是无规律可循,无章法可依。

兵圣孙子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正像水本无固定的形态一样,放在圆容器中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能够根据敌人数量的多少,装备的好坏,士气的高低,指挥员素质如何,军需供应怎样而机动灵活地采取对策,才能夺取胜利。这几句可用以说明用兵或做其他工作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战争环境人们是能够认识的,也能够把握的,无论是原始社会的部落战争,还是冷兵器时代的诸侯争霸战争,就算是后世现代化的高科技战争,人们都能够认识,把握住战争的环境,再用兵,那么兵就成常势了,战争的环境怎么样,就用什么样的兵,在这个大环境下,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兵就是无常势的。

比如二战时期的盟军为开辟第二战场,配合苏军的正面战场的攻势,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诺谩底登陆作战,那么在登陆作战开始以前,盟军统帅部是经过多方论证,多方调查了开辟战争的环境的形势之后再用兵的,如果德军也认识到战争环境的常势,那么盟军能否登陆成功还是不未知数。

战争环境是个什么样子,那么兵也就是个什么样子。抗战时期李宗仁将军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同样也是先认识到台儿庄战役战争的重要环境,包括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等等因素,在在这个环境下用兵,所以这个兵是有形的,也是有势的,是可以认识的,因为台儿庄战役的战争形势决定了这次战役的用兵形势,只要认识到这个因素,那么用兵才能随心应变,李宗仁将军战前的认真研究并正确的掌握了战场的规律,是台儿庄战役取胜的关键。

那么水有形又是怎么样理解的呢,在传统的观念中,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