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们房地产这些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和胡润百富榜相继出炉。人们发现,在这两份榜单上,中国房地产大亨“多得离谱”。纵观胡润百富榜,在前25位的巨富当中,业务主攻房地产或兼营房地产的有20位之多。

这一年,最大的财富新贵,无疑是碧桂园的杨惠妍。她是广东碧桂园实际控制人杨国强的二女儿。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在富豪榜上,仅碧桂园一家公司,就有杨惠妍、杨贰珠、苏汝波、张耀垣、区学铭等5人位居其中,身价都在百亿人民币以上。碧桂园当时被业界称为“中国大陆富豪的制造工厂”。

然而,超高房价形势下买房热潮高温不退,与数量庞大的中低收入家庭无力买房之间的矛盾越加凸显,隐含的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为社会稳定造成了更多的隐忧。

1997年,中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金额不到200亿元,但2007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3万亿元,仅仅10年时间,就增加了近150倍,而与之伴随的是越来越壮大的房奴队伍。

11月8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住宅与建筑科技展览会上,一位戴着“房奴”二字枷锁的特殊参观者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位建筑师出身的梁克刚也成了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的人物。同为“房奴”的彭先生告诉记者,高房价催生下的房奴们为加入有房一族行列,付出了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的代价,放弃了娱乐、旅游,天天盯着银行是否涨息,一有风吹草动便提心吊胆,担心生病、失业……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我2002年在北京通州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二手房,从姐姐和朋友那里东拼西凑了首付款,自己目前月薪在5000元左右,每个月除去2000元左右的房贷,没剩下多少钱,以前的休闲娱乐基本上都没有了,满脑子都是挣钱”。

在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为防止经济从过快向偏热转化,降温房地产投资,平抑房价,央行频繁使用货币信贷手段调控市场。3月至9月,央行先后5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同时年内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3。5%的准备金率已经创历史新高。9月27日,央行、银监会又共同发布通知,要求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第二套)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此次提高首付虽然是从第二套住房开始,但却被业内评价为“抓住了需求的根子”。

在中央一致认为中国宏观经济没有完全好转、房地产的价格仍然畸高的情况下,没有经过真正调整的房地产市场却硬生生将一轮谁都不看好的反弹行情演绎成了全面上涨的疯狂。而各地新一轮的圈地狂潮,更预示着这种疯狂还远未达到极致。

5月25日,北京通州区九棵树大街地块刚刚拍出17。4亿的天价,“地王”的椅子还没坐稳,6月26日,朝阳区奥运村地块经过46轮的激烈竞价,拍出了19。6亿元,使得楼面价高达15216元/平方米,成为北京2007年总价和均价双料新地王。这种情况不只在北京出现,上海、广州、大连等地也是“地王”频创纪录。中国地王之争是开发商全国范围内疯狂抢地的一个缩影,其后的8月24日,上海黄浦163号街坊地块被南京苏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44。0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拿下,楼面地价高达66930元/平方米!创造了楼面地价的地王记录,总价和单价的新纪录相继被刷新。

面对土地市场的疯狂,政策不会无动于衷。“地王”频现,不仅仅有开发商的非理性炒作和预期,同时也和土地供应制度以及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土地市场繁荣的直接受益者是地方政府,在地方政府保财政收入的短期利益主导下,对于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在政策上可能不会考虑更多。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对这样的风险如果在政策上不能预先重视,一旦调整真的来临,受损的可能是整个宏观经济。

“地产寡头”现象引起了决策层的注意。国土资源部10月10日出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直指土地开发市场的囤积土地问题: 土地受让方未缴清全部土地出让价款,不得向其发放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

此时,敏感的市场观察家已经发现,随着“银根”、“地根”紧缩风的刮起,昔日凯歌高奏的房地产盛市已渐趋低迷。“一叶而知秋”,总是走在全国房地产趋势前沿被誉为房地产“风向标”的深圳感受到了冬天的来临。

从市场交易状况来看,2007年11月深圳房地产综合指数、住宅指数、写字楼指数、商铺指数均小幅下跌,深圳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

与深圳同病相怜,北京新建住房成交量也出现了下降。

种种迹象表明,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2007年11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访问新加坡时,说出“老百姓总告诉我,不要忘记房价”,让人们再次看到中央调控的决心。11月30日,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购房者由此也看到了安居乐业的希望。

王石是一个清醒的人,也是有道德底线和良知的企业家。2007年12月13日,在北京的一个房地产论坛上,王石第一次公开表示:“我承认楼市拐点确实已经出现了。”此言一出,打破了房地产只涨不跌的神话。

一场“拐点”的辩论就此展开。

中国楼市又将在争议中走入来年。

站在房地产销售前沿的房产中介公司素有房地产市场“晴雨表”之称,深圳二手房成交量日益趋减,部分房产中介公司已经门庭冷落,有些已经开始关铺裁员。盛世狂欢的最后,常见的总是曲终人散的落寞和凄凉。当地一家媒体在“地产评论”中预言: 2007年房地产冬天的第一场雪,可能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

尽管在这场风雪降临之前,整个房地产行业自我感觉仍旧笼罩在暖冬里。

11月13日,位于深圳市罗湖区天安国际大厦的深圳中天置业总部一纸“暂时歇业”的告示,引来众多听闻消息的客户,而“中天置业法人代表蒋飞携2600万巨款神秘失踪”的消息,更是掀起房地产市场的轩然大波。

用“横空出世”和“一夜崩盘”两个词来形容深圳中天置业评估有限公司的崛起和倒塌恐怕再形象不过了。

2003年,白手起家的蒋飞在深圳罗湖区起步、在福田区发展、在南山获得突破;2004年,中天进入深圳龙岗、宝安两区;2005年,中天启动全国战略。在短短三年内扩至150余家门店,扩张触角伸入华东、华南、华西、华北各地,员工逾2000人,成为盛极一时的“全国房地产经纪百强企业”。

2006年12月;蒋飞荣膺“深圳地产十大风云人物”,被认为是蒋飞蹿红深圳房地产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近年楼市迅猛发展的深圳,要想短期内成为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并非易事。作为一家从事房地产中介的企业老板,蒋飞是当年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另类”。

在一系列炫目的光环下面,蒋飞却从不讳言自己作为一个打工者的特殊经历。

四年前,蒋飞还是一家楼盘的销售业务员,而在成为楼盘销售业务员以前,蒋飞甚至因为无钱住宿不得不露宿街头。

蒋飞,原名李茂林,30出头,生于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高凤乡建国村。

1993年,19岁的蒋飞只读了一年高中,便辍学去了深圳。刚开始时,蒋飞睡过公园,睡过菜市场。2002年,蒋飞的父亲蒋西中出面,召集蒋飞的哥哥、姐姐及一些亲朋好友商量,由大家凑了两三万元钱,借给蒋飞作为启动资金,开始创业。

蒋飞创办深圳中天置业,正赶上深圳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从2003年到2007年,深圳中天置业也以罕见的速度迅速发展壮大。

四川青年蒋飞,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从露宿街头的打工者,到资产过亿老板的角色转换。但一夜之间,这个速富神话轰然破灭。

深圳市公安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已确定23名受害人报案金额,总额高达2600余万元。但这个数据显然只是冰山一角的“引线”而已。受害人之一的赵女士在事发几天后再去公安局时,发现报案登记人数已经达到100人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前往警方报案的人数还在上升。

除了众多客户被骗巨额赎楼款外,公司员工的工资和提成也被拖欠。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原中天员工称,自己10月份的提成本来在事发前几天就要发的,但没有拿到公司就出事了。“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