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⒌墓臼堤濉<蜓灾蹦掣龌崂戳伲顺稍狈奖愫狭Χ剑踔劣惺彼交蚨喾骄姑挥泻贤稍际=裉欤拔赫献鳎亢献骼淳赫钡男铝撕逭诒环康夭⒄股趟幽伞E耸偎档煤茫骸」诜康夭谐≡段吹酱讼顺さ牡夭剑杂泻献鞯那熬啊�
2000年中国房地产被誉为“联盟时代”,先有新住宅运动、中城房网地产企业大联盟,继之有各种高峰论坛、南北对话,更有华润收购万科这样巨额资本运作的石破天惊。而这很多事件都与万科的掌舵人王石有关。
万科虽然越做越大,名气越来越响,但深特发还是它的第一大股东,婆婆还是那个婆婆。婆婆虽然管得不那么紧了,但总归还是一家人,有事还得见面,还得商量,摩擦自然少不了。期间每一次增发扩股都是王石和大股东之间费尽心机的一次较量。
终于可以了结了。2000年8月10日,深特发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万科股权全部卖给了中国华润总公司。从1985年到2000年,经过15年不愉快的磕磕绊绊,王石终于跳出了深特发这个“如来佛”的手掌。他再也不用担心,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上级的一纸调令就能将其调离自己创立的公司了。
脱离深特发后,万科等于彻底投入到了市场经济的怀抱。但是,市场经济自然有市场经济的规律,率先迎接王石的是一场市场经济模式下的夺权大战。华润宁高宁、华远任志强既是他的合作伙伴,也是他的对手。
也正是这一战,万科、华润牢固结盟,中国房地产一哥地位从此确立;也正是这一战,一代高手任志强负气出走,从此几乎是以一人之力再造“新华远”;也正是这一战,奠定了华润资本大戏的丰厚收益。
任志强和王石都是军人出身,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最早的职业也都不关乎房地产。华远快速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任志强的贡献,而万科可以说是王石一手养大的孩子。
华远和万科都是上市公司,华远1996年借壳在香港上市,万科1991年在深圳上市。
由于华远业绩突出,任志强被董事会聘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年薪700万。但有人说,任志强在担任华远上市公司法人期间根本没有获得这个年薪。直到2001年,任志强与华润分家才把这笔收入拿走。
据说,1997年王石曾主动找过任志强,希望华远能收购万科,却赶上万科领导班子调整,新上任的党委书记不同意被收购。
随后,任志强和王石都成为中国房地产界的大佬,一个在北,一个在南,一个搞的是房地产批发,一个搞的是房地产零售,井水不犯河水。然而,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彻底变革后,王石的万科依然红火,任志强的华远却今不如昔。
1948年成立于香港的华润集团,是国务院直属企业。公司的初始名称为“德润”,取朱德的“德”,毛润之的“润”,后经朱老总提议改为“华润”。多年来华润集团一直在对外贸易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2000年,华润集团旗下拥有多家公司,年营业额达43。9亿美元。作为重要的红筹中资机构,华润在香港联交所还有多家上市公司。
华润一直有一个地产帝国之梦,这个梦远非一个华远就能实现。随着北京房地产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华远的政府资源已经有所弱化。于是,华润将目标瞄准了万科。
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对万科的评价是:“从专业化的管理到市场的影响力都很强的一个公司。”
而此时的王石也急于要使万科乘势高速发展,成为中国房地产第一品牌。在解决了土地储备之后,他需要更多的地,更需要大量的钱。万科上市八年才筹资16。57亿元,而华远投靠华润后,四年就筹了33个亿。对于王石来说,华润才是万科理想的东家。
双方一拍即合。
2000年4月,万科天津总经理郭钧接替任志强出任华远地产总经理职位。
此次人事变动,当时在北京房地产界引起极大轰动。很多人纷纷议论,认为王石派郭钧进京是并购整合的一次前锋战役。
王石则否认这种说法,“只能说郭钧是华润挖去的”。
仅仅四个月后,在2000年8月,和深特发完成股权转让后,华润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但只有15。08%的股权,远没有达到绝对控股,要知道华润在华远地产一直是持有60%左右的股份,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在其他行业的一些重大并购中,华润也一般多注重绝对控股原则,对万科,华润自然也想拿到绝对控股权。——绝对控股以后,收益丰厚、管理顺畅,高管任命大权全在集团掌握之中。
华润方面当时的总经理黄铁鹰回忆这段往事时曾表示,在并购之初,黄铁鹰直接问王石:“你的公司经营得这样好,为什么非要找个‘主子’?”
王石回答:“想做大,就必须要和世界接轨。”
黄又问:“公司做大了是别人的,职位可是你自己的,难道你不怕哪天华润把你炒了?”
王石回答:“如果有人能做得比我好,炒我是应该的。”
这段话,或许是无心的聊天,或许是随机的问答,或许都暗藏了机锋。
有媒体报道,2000年9月,郭钧出任华远地产总经理后,在北京表示,未来三个月内,华润将斥资20~30亿元,将持有的万科股份增加到50%。
在2000年12月,万科发布公告,拟向华润定向增发4。5亿B股,以提高华润对万科的持股比例。如果此次增发完成,华润将成为万科的绝对控股方。万科将和华远一样,成为华润下属的绝对控股子公司,王石、任志强都将是华润旗下的职业经理人。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此次定向增发方案竟然在小股东的倡议下被否决了。
华润绝对控股万科的意图落空了。
当然,有市场人士在事后发表意见,认为是万科高管在其中起了作用,为了维护高管团队的稳定,万科不得不悄悄策划了这次否决。但事实真相如何,怕终是无人能解。
既然增持、整合万科不得,那宁高宁只好另觅他图了。2001年5月,宁高宁宣布收购万科的新方案: 华润将所持北京置地44。2%的股份注入万科,由万科向华润按比例增发A股,这样就形成了华润控股万科,万科控股北置,北置控股华远的股权架构。
宁高宁最终没有在任志强与王石之间取得平衡,他这样的安排合了王石的心愿,但却深深地伤害了任志强。
倔强的任志强选择了与华润劳燕分飞。
2001年9月,他宣布辞去华远房地产董事长一职,从华远挂冠而走,并将持有的华远地产18%的股权全部转让给华润集团。一年以后,华远集团将收回华远房地产品牌。此事印证了他的倔强不只停留在嘴上。
任志强很快重建了“新华远”公司,但是除了“华远”品牌外,他几乎一无所有,他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土地储备,重新开发自己的项目。这种刚硬的性格让他一反平日的争议性形象,在当时的报纸杂志中,对于二次创业的任志强充斥着大量的正面描写:“在这场分手故事中,人们不仅看到资本的理性的权利,也看到企业家的感性的成熟。一舍一取之中,人们看到的是任志强绝不服输的本性。”
被任志强抛下的老华远被迫更名为“华润置地”。
任志强当时对外界解释说: 在万科向华润集团定向增发B股的公告中,华润集团做出了两项针对华远房地产公司的限制性承诺: 一是华远房地产公司不得在北京以外发展房地产业务;二是华远或万科在北京新增住宅项目双方都有合作的优先权。
北京市场一直是万科最大的鸡肋,有着深厚积累的华远,自然不愿意因为此次并购,在北京市场多出万科这样一个强劲的对手。华润方面的限制性承诺,等于卡住了华远继续发展的脖子,等于是华远想发展,就必须和万科手拉手、一起走。更何况,在这种模式下,华远丧失了外地的业务发展权,丧失了在北京发展的部分权利,那接下来,还会丧失什么?公司都到这一步了,董事长还坐得住吗?
当华润集团收购万科A股时,华远集团公司已不能再沉默了。鉴于华润集团公司承诺的变化,华远集团正式提出撤回“不在华远房地产公司之外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承诺,筹划建立新的地产公司。华远开始为“分家”做准备。
这才是任志强离开华润的主因。
由于华润、华远和万科之间近些年来在资本、人才、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形成的复杂关系,使许多业内外人士对任辞职事件的成因及今后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