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有外国护照,不许转移资产。这一系列的土规则六个人都坚守了,也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万通后来的事业。
后来,六人曾一同到深圳拜访万科老总王石。王石一语道破:“你们这些人都是从理想出发,但面对的却是利益问题,肯定会有分家的一天。”冯仑后来写文章回忆这一经历,说当时大家很恼火,认为这低估了他们兄弟间的情谊,但聚首仅四年之后,便应了王石的预言。冯仑收下其他五人的股份,独自留在万通。用他的话说,六个人“以江湖方式进入,以商人方式退出”。
从此;冯仑对王石佩服得五体投地,两人建立了非常好的朋友关系,按照中国古代讲就叫畏友,畏惧的畏,道义相砥,以至于冯仑后来写了一篇文章叫《学习万科好榜样》,“就跟王石玩”。
在老部下潘石屹的眼里,冯仑就像个导演,一点没有房地产商必备的脚踏实地的气质。在网民们的嘴里,冯仑有“房地产界思想家”等一些眼花缭乱的美名,因为他创立的万通培养了30多个做房地产的董事长和总经理。
冯仑自己坦陈: 我是个职业董事长,信奉老庄,不善理财,说话写字比较专业,万通需要我这样具有前瞻性的人。
晓剑,1988年来到海南的作家,曾著有描写海南经济浪潮的长篇作品《海南大亨》以及《海南教父》。他把海南比喻成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黄埔军校,“从这里毕了业的房地产商都是一把好手”。
海南建省办大特区,由此改变了一群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房地产阶层的原生态。在若干年后,成就了今天中国房地产界“海南帮”的传奇。
不论今天他们或起或落,我们都应该记住他们:陈宇光,新能源董事长。他创办的海南新能源公司成立于1988年6月,后经过股份制改造,1992年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是海南特区第一家上市公司。先后开发石梅湾旅游地产、海口万国商城、三亚购物中心等项目。陈宇光以十亿资产荣登1994年首度评选的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二位。1993年底陈被审查,1995年复出,再度出任海南“新能源”公司的董事长。后陈宇光回成都,与富力合作开发熊猫城商业地产项目。有人称他是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第一代商界枭雄”。
冼笃信,海南腾龙实业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曾经制造过无数商业传奇,1994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名列第三位(海南首富),如今自称是“一个在1993年宏观调控以后走下坡路的海南发展商”。2004年博鳌房地产论坛上,冼笃信见到了当今中国叱咤风云的地产商们,诸如王石、孙宏斌、潘石屹,没有感慨是不可能的——当年的海南房地产界(实际就是当时中国的房地产界)被冼笃信一人风头盖尽,哪里听说过这许多名字?
易小迪,阳光100集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后来海南创业,“万通六君子”之一。他追寻现代思想和科学,也修炼佛学,是一位低调而谦逊的企业家,同时也是最富有远见和创新精神的行业领袖之一。1999年,“阳光100”在北京CBD成功开发阳光100国际公寓项目,并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化进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自2000年以来,“阳光100”在北京之外的天津、重庆、济南、长沙、南宁等十几个城市开发30多个楼盘,年开发量在100万平方米以上。
蒋会成,第一投资集团董事长。1988年,22岁的蒋会成与老乡在海口东湖里89号租了一处私房,注册成立了第一广告有限公司。1992年,完成了原始积累的蒋会成,成立了海南第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转型为房地产商人,成为海南当地风云人物。“一投”开发了海南第一商场、世纪花园等多个项目。
谢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富力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兼天津富力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著名报人,他从事新闻与文字编辑工作多年,在闯海南的日子里,曾参与创办了《证券时报》等数份报刊,全面主持过《海南日报》海外版和《海外时报》的工作。有人评论道:“谢强虽然成了房地产界的骄子,却是新闻界的一大损失。”
戴志康,上海证大集团董事长。20世纪80年代末进海南,创立过富岛基金,原海南富岛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1998年撤离海南,转型为房地产商人。
陈金飞,通产投资集团董事会主席。原在北京政府机关工作,1987年,与三个合伙人一起创业,开始出口纺织品,三年后转入海南房地产业。之后他回到北京投资房地产、建筑材料。
黎辉,阳光100物业公司总经理。由华东政法学院分配至海南省政府工作,后下海创立上海禾和物业公司,任董事长。他在物业管理方面独有建树,他提出的人文与自然实现共融且和谐相一致的环境管理理念,以及对物业设施进行有效管理的资产管理增值理念等在房地产界影响甚广。
刘博,北京依莲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1990年来到海南“拓荒”,他曾首次在房地产界提出“人文地产的觉醒”。
吴一坚,金花企业集团董事长。1985年到海南发展,1991年岁末从海南回到西安,创办了金花房地产开发公司,后发展为金花集团。集团涉足开发、投资、制药、商贸、交通、房地产、酒店及高尔夫等领域,拥有国内和香港两家上市公司。
刘波,诚成文化董事长。刘从海南做房地产获得创业的第一桶金后,成功地打造出中国证券市场文化传媒概念第一股“诚成文化”,2003年9月去了海外。
黄巧灵,宋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1986年黄只身来到海南,以2000元起家,在海角天涯开发了第一个海滨浴场。1994年到杭州开发宋城、杭州乐园等旅游项目,并收购了“奥丽安娜”号邮轮。
曾伟,棕榈泉国际公寓董事长。1988年曾伟从四川某国家单位辞职,来到海南,先后在省政府、省人民银行工作过;后在北京开发了棕榈泉国际公寓这一高档项目。
阮希玮,德亚集团总裁。1991年阮在海南以炒房地产起家,1994年成立福建德亚集团,与李宁合作生产“李宁”牌领带、服饰,此后业务逐步扩展。现在德亚集团的投资包括果树、养鱼、娱乐和高科技园区。
……
晓剑总结说,在海南浪潮中沉浮过的人都有一种奇怪的海南情结,“一提到1988年就会有一种悲壮感”。对于他们而言,海南的经历是生命中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
“几年前看到潘石屹在中央电视台做一个节目,在对他的介绍中仅用了两行字,第一行字是他毕业的大学,另一行的意思是他曾闯荡过海南,用这样两行字来表示他的整个身份,这使我很感触。”晓剑的感触是因为潘石屹能把海南经历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
潘石屹谈到当年的“闯海”经历,曾感慨地说: 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人渴望大特区的自由空气,渴望实现自身价值,抛家弃业奔向海南,把海南当做施展拳脚的舞台。这背后与整个社会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大背景相关。海南给了我们从来没有过的希望,我们也从创业中开拓了市场的眼光,同时受到市场经济意识的启发。
从历史角度看,1988年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一个元年,很多东西起源于这一年。对于房地产业和房地产界的“大腕”而言,1988年是具有标志意义的一年。
1988年1月15日至18日,第一次全国住房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时任国务院秘书长的陈俊生宣布:“住房制度改革从现在起正式列入中央和地方的改革计划,并在全国分期分批展开。”同年2月,国务院批准印发了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方案的出台,标志着住房制度改革进入全面试点阶段。至此,我国掀起了第一轮房改热潮。
3月25日,在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代总理李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城镇特别是大中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逐步实行住房商品化。”“结合住房制度的改革,发展房地产市场,实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
城市综合开发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到1988年全国共有432个城市成立了3124个开发公司,职工人数达12。7万人,开发商品房屋面积达1。8亿平方米。
这一年,对于万科来说极不寻常。万科经历了两件大事,一是进行股份制改造,二是开始介入房地产。万科正在迎接一个里程碑式的开始。
追述起来,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