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克也从未放弃过追逐。
2012年全英公开赛,我们再次相遇在1/4决赛。比赛以我2比0胜出而告终。在赛后的混合采访区里,我们恰好同时接受完采访,然后相视一笑,给了对方一个拥抱。很多媒体“抱怨”没能抓拍到这一刻,他们没想到这样的一幕也会发生在我们俩身上。过去陶菲克总说“我跟林丹没有什么,只是语言不通”。而到了后来,我们发现真诚是最好的交流。这个拥抱对我们来说,胜过千言万语。它比球场上礼节性的拥抱更多了一层默契,令我备感珍惜。
我和陶菲克本身并不是同一个年龄段的选手,再加上他出道非常早,很早就拥有了无数的荣誉,所以在2006年多哈亚运会后,他的状态就是——拿再多的冠军也就这样。我当然希望能够在大赛的决赛中再与他好好地打上一场,可2006年之后,我们相遇的场合更多的是一些公开赛、大奖赛了。
我觉得非常幸运,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他。有一个这么棒的对手来激励我、帮助我提高自己,并不是谁都能有这样的机会的。将来有一天(也许是在我30岁后),当我的竞技状态不再像四五年前那么鼎盛时,也会有更年轻的运动员来向我挑战。这也让我更珍惜现在和这些高手交手的机会,这样的比赛一定是打一次少一次。很多时候,我们之间的交手已经超出了胜负本身,反而更享受每一个球的过程,就当是给自己、也给对方将来留下更多的回忆吧。
2011年11月11日,网友戏称的“神棍节”对我们来说,却代表了四个“一”——陶菲克、李宗伟、盖德和我受邀来到东莞,参加“四大天王”争霸赛'1'。
在拼杀、打斗了十多年后,我们四个人以这样的方式聚在一起还是第一次。抽签再次把我和陶菲克抽到了一起,这大概是球迷朋友、特别是东莞当地的球迷们最希望看到的。我自己也很开心。如果我们的作用不仅仅局限在球场上,而是能给很多人带去一整天的快乐和一段难忘的回忆,我们会很知足。
这样的机会并不多。2009年瑞士公开赛期间,在赞助商的安排下,陶菲克、李宗伟还有我,我们三个一起吃了顿饭。地点选在了当地的中餐馆,菜品只能算过得去,但大家都很开心。
瑞士公开赛比赛的分量也不是有多重,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在一起聊天,那个状态下的我们才是真正的享受,没有任何压力,只是吃饭聊天。聊着聊着就突然发现,2004年早已过去,2008奥运会也打完了,又一个四年过去了,大家都还在这里。那一刻,心中会涌上一股“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觉。
而且在聊天中,我们发现全世界的羽毛球男单选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很喜欢跑车。一聊到车,三个人都很兴奋。我去印尼的时候,见过陶菲克的那辆法拉利,我觉得很适合他。而我跟李宗伟开的竟是同一款G…TR,他的是灰色的,我的则是黑色的。陶菲克说,现在羽毛球运动员里赚钱最多的应该是我。我告诉他,其实在中国赚钱并不是很容易,不像在印尼,羽毛球是国球,而且运动员相对自由,也更职业。也正是那一次,我跟他们说:“将来欢迎你们来中国打联赛,你们在中国都有非常多的球迷。”
没想到很快,两年后他们就加盟了广州恒大俱乐部,虽然只打了两场球,但却是轰动全城,甚至全中国。他们配得上这样的爱戴。
当然,我很羡慕陶菲克的一点是,他的球迷都非常死忠,包括马来西亚的球迷对李宗伟也是。我们去这些地方比赛,主场球迷一定是为东道主选手加油的。相对来说,中国的球迷则更博爱,站在谁一边的都有。这是我们在印尼、马来西亚享受不到的待遇。
这对羽毛球运动而言自然是好事。只要球迷是真诚的,只要我跟对手打了一场精彩的比赛,他们给任何人鼓掌都可以,不一定非得做我的球迷。
如今,陶菲克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又领先了我们一步。羽毛球带给他的一切,他早就悉数偿还,只多不少。30岁以后,陶菲克依然还留在球场上,是这个时代的幸运。我也曾跟他说,如果将来他带家人来中国游玩,一定要联系我,让我尽一尽自己的地主之谊。如果我去印尼,我也不会跟他客气。十多年来,我们已经经历了太多,真的不需要再去计较输赢了。职业生涯中,我们无可避免地做了这么多年对手后,难道就不能做一辈子的朋友吗?
注释:
'1':“四大天王”争霸赛是为中国国家羽毛球队训练基地暨李永波羽毛球学校落成而举办的一场邀请赛,邀请了林丹、陶菲克、李宗伟、盖德这四位十年来羽坛最具影响力的男单高手参加,冠军奖金高达100万元人民币,亚军和四强分别为40万、20万。
目录加书签收藏
第三十章 “挚爱林丹,完美待续”
12年国手生涯,不仅我的教练、我的对手教会了我很多,一路伴随我走到今天的丹迷们,更是给予了我这世上最珍贵的东西。
刚进国家队的时候,还没有微博,甚至还没有手机。每次在天坛公寓传达室的桌上发现“中国羽毛球队林丹收”的信件,都能高兴上好一阵子。那时候每封信我都会拆开看,然后用鞋盒一封封地装好。现在想来,这样古朴的方式,传递的才是最珍贵的情谊。
曾经,我经常在赛场遇到这样的球迷——他们会拉住我,让我帮忙转交信件或是礼物给小鲍,他们用一种非常虔诚的眼神看着你说“帮帮我吧”。他们忘了,我可能也会吃醋,也会心里不舒服。但是球迷都是很单纯的,小鲍也是我非常好的队友,事实上我都出色地完成了“邮差”的使命。久而久之,随着我在国际赛场的表现越来越好,写信给我的球迷也越来越多。公寓里的鞋盒越堆越高,后来这些信件连抽屉里都塞满了。虽然传达室里,给小鲍的信永远是最多的,但每次能收到球迷给我的信,我依然会感到小小的满足。
在这些丹迷中,有一部分是与我同龄的人,他们几乎陪着我一道成长。他们不只是欣赏我的球技,收集我的比赛信息,他们甚至感受着我的喜怒哀乐,他们是真正“看着我成长”的一群人。在彼此人生中最美好的10年里,我是多么幸运地得到了他们的眷顾?为了我,他们放下自己,因为我的每一次成功,他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因为我的失意伤心,他们感同身受、黯然神伤。这是我的幸运。
我一直很想见见他们,看看他们是怎样可爱的一群人,直到2007年我生日那天。那次,大家帮我办了一场生日会,听说林丹全国球迷会的会长也会来。我早就听说过她,但从没见过面,甚至没有直接沟通过。当时她还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学生。就是这样的素昧平生,但是她却拿出自己的课余时间,帮我把球迷会的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说,是靠着我的鼓励,才闯过了学业、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关卡。如果真如他们说的那样,我会非常欣慰。人生路上,比奥运会、比高考更严酷的考验还有很多。庆幸的是,我们彼此都从对方那里得到了无穷的力量。
在那以后,我陆陆续续地见过不少“丹迷”。不管他们来自哪里,做着什么样的工作,我总有一见如故的感觉。他们中有的是我的前辈,有些比我还小,特别是一些学生,非常单纯。只要我有时间,总是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愿望。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比如寄照片给他们,还有纪念T恤、LD的纪念服饰等。想象着他们拿在手中的那种欣喜,我也会感到开心。这是我们之间的一种感情。
人与人之间,需要一点真诚。这么多年走过来,无论是曾经支持我,还是不看好我,这都不要紧,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但是对我自己来说,无论是对我好的,还是攻击我的人,都在让我成长。我需要这样的环境,让自己成熟起来,让自己变得更坚强。
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决赛场上,我非常感谢当天晚上从世界各地赶来为林丹加油的所有球迷。除了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里的8000名球迷,还有电视机前无数为我祝福的人。在他们的欢呼声中,我也在感受着作为一个运动员的存在价值。我把我的球衣、球拍甚至球鞋都送给了他们。后来有朋友问我:“你当时为什么要扔球拍?其实这些东西你可以留着自己珍藏,或者将来拍卖。”但我觉得,这个真的无所谓,这些东西对我不是不重要,但它只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部分。那是我对球迷的一种感激。这真的没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