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可无之间了。”他们的交易方式是先按公平法则后按人情法则,先遇事客观决策,后视亲疏关系决策,所以大老托杨马兵说亲时就要通过老船夫,这里资源分配或交易方式全由亲亲原则决定,关系不亲密的人无从插入,杨马兵穿梭在双方之间穿针引线,就是为了拉近双方的距离。但是亲亲原则也会产生不可避免的人情困境,比如大老和二老同时竞争翠翠,二人互相谦让,结果有了大老的悲剧,二老也因伤心暂时不谈婚事了。尊尊原则就是儒家的礼,礼之用,和为贵;亲亲原则就是儒家的仁义,人情之美。边城的生活是和谐的,没有实质的冲突,人们之间的人情是美的。
至于男女夫妇伦理,我们专章介绍。兄弟长幼伦理反映在大老和二老竞争翠翠的互相谦让上。大老爱二老,二老敬大老,大老如他的爸爸一样,“豪放豁达,不拘常套小节”,二老气质近于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眼眉却秀拔出群,一望即知其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真是各有特点和长处。在翠翠的事上,兄弟之间该如何交往呢?首先互相追诉心事,坦诚相对。边地的风俗是:“兄弟两人在这方面是不至于动刀的,但也不作兴有’情人奉让’如大都市懦怯男子爱与仇对面时作出的可笑行为”。那么怎么办?小说《边城》叙事中,叙述者讲述到:
二老想出了个主意,就是两兄弟月夜里同到碧溪岨去唱歌,莫让人知道是弟兄两个,两人轮流唱下去,谁得到回答,谁便继续用那张唱歌胜利的嘴唇,服侍那划渡船的外孙女。大老不善于唱歌,轮到大老时也仍然由二老代替。两人运气命运来决定自己的幸福,这么办可说是极公平了。提议时,那大老还以为他自己不会唱,也不想请二老替他作竹雀。但二老那种诗人性格,却使他很固持的要哥哥实行这个办法。二老说必需这样作,一切才公平一点。
大老把弟弟提议想想,作了一个苦笑。“×娘的,自己不是竹雀,还请老弟做竹雀!好,就是这样子,我们各人轮流唱,我也不要你帮忙,一切我自己来吧。树林子里的猫头鹰,声音不动听,要老运气时,也仍然是自己叫下去,不请人帮忙的!”
大老爱二老,他认为“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无论如何也不肯先开腔唱歌,一定得认那弟弟先唱”;二老敬大老,大老出了事后,他心情十分悲伤,把自己的婚事也搁置一边不再提起。这就是边地人的兄弟情谊,长幼伦理。
最后我们看看朋友之间的交际伦理。小说叙事中,叙述人讲到:“帮里的风气,既为‘对会仇敌必需用刀,联结朋友也必需用刀’,故需要刀时,他们也从不让它失去那点机会”,也就是说,边地人肯为朋友两肋插刀,拔手相助,他们讲究的是诚信、勇气与义气。朋友关系可以说是人情中最普遍的关系,中国自古有“在家靠亲人,出门靠朋友”的观念,可见朋友在人一生中是多么重要,在中国重人情的社会里,朋友尤为重要。小说叙事中,讲到老船夫的一位老朋友:
祖父到了那渡船处时,见代替他的老朋文,正站在白塔下注意听远处鼓声。
祖父喊他,请他把船拉过来,两人渡过小溪仍然站到白塔下去。那人问老船夫为什么又跑回来,祖父就说想替他一会儿故把翠翠留在河边,自己赶回来,好让他也过河边去看看热闹,且说,“看得好,就不必再回来,只须见了翠翠问她一声,翠翠到时自会回家的。小丫头不敢回家,你就伴她走走!”但那替手对于看龙船已无什么兴味,却愿意同老船夫在这溪边大石上各自再喝两杯烧酒。老船夫十分高兴,把葫葫芦取出,推给城中来的那一个。两人一面谈些端午旧事,一面喝酒,不到一会,那人却在岩石上为烧酒醉倒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就是儒家的重朋观念。朋友彼此平等互相尊重,可以无拘无束,推心置腹,相忘于江湖,一醉方休。朋友之间互相着想互相帮助,为朋友做事毫无怨言,朋友之间讲究的是义气,即互爱互利。朋友必须讲诚信,不讲诚信不坦言心事,不可谓朋友;遇事不帮,见义不为,不可谓朋友。在边地,朋友之间交往靠的是真义气。
从小说叙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边城保留着上古三代的纯朴民风,有着周朝的古朴遗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者在平淡的叙事中含蓄地讲述着儒家的人际交往伦理,这些边城人既平凡又伟大,既寂寞又充实,在平常的日子里坚韧地过着每一天,他们身上有仁、义等美好的品德,这是人性的光辉,人格的伟大,人情的真与美。正因为如此,边城社会是和谐的,是善的,是美的。
第五章儒家伦理的婚恋观与《边城》的爱情叙事
第一节儒家伦理的婚恋观
儒家伦理实质上是由仁义之道推理出来的,处处体现着仁义精神,在男女婚恋方面也莫不如此,“孔子本着仁的思想,根据人的生理与人性的自然之理,提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男女婚恋是人一生中的一件大事,“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
孔子在男女问题上,所持的观点是男女平等,丈夫尊重妻子,夫妇和睦相处。孔子说:“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孔子非常欣赏《诗》,他反复吟诵“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孔子“既无重男轻女思想,更未赋予丈夫高于妻子。奴役妻子的任何权力,而是主张男女平等,和睦相处,特别还主张,丈夫应当敬重妻子的。”历代封建社会强调妇女应当“三从四德”,完全违背儒家仁道,与孔子的初衷也是不符的。
在婚恋问题上,孔子主张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观点。孔子亲自整理《诗经》,把《关睢》列为《诗经》之首,这首诗可以看作孔子对婚恋的观点。在此,我们不妨把《关睢》全文抄录如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行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行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寤寐友之。
参差行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行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睢》这首诗叙述了男女自由恋爱的民风,显然孔子也是认同的。君子看到文静美丽的女子自然产生爱慕之心,于是梦寐以求愿为情侣,思念使君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君子为了表达爱,瑟琴友之,钟鼓乐之,真是文而不邪,雅而不俗。《关睢》这首诗,正是君子唱给窈窕淑女的情歌,犹如二老唱给翠翠的诗篇。《边城》与《关睢》彼此呼应,《边城》不失为沈从文对《关睢》的详细叙述。“《边城》是在写爱情。爱情故事也确实构成小说的叙事框架。可从意义构成看,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更多是象征,美的象征和人生形式的象征。与沈从文大量描写的其他任何一个热烈奔放的情爱故事都显然不同,《边城》里的爱情是提纯、抽象后的‘思无邪’式的爱情。”
原始儒家一方面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另一方面又主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孟子说:“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有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嫱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如果说前者的婚姻是“走马路”,那么后者就是“走车路”。“媒妁”即婚姻的中介者,没有媒妁的牵线搭桥,没有父母的同意,男女双方缔结的婚姻是不合法的,在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只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忽视了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以致媒妁成为父母包办婚姻的帮凶,抹杀了男女当事人的意愿,甚至扼杀了两情相悦的男女爱情。
实际上,原始儒家在婚姻问题上,主张以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为主,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辅,男女双方的婚姻主要靠男女自由恋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是形式而已,礼仪而已,没有男女双方的两情相悦,婚姻是不会幸福的,没有通过父母的同意,婚姻是不合理的。前者是实质,后者是形式。原始儒家的婚姻观的初衷就是如此,历代封建统治者提倡父母包办婚姻的做法是对原始儒家婚姻观的歪曲。
第二节《边城》的爱情叙事
简要地分析了原始儒家伦理的婚恋观,下面我们详细地分析《边城》的爱情叙事。在边城,男女婚姻有两条路或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