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副书记说:“这次个别谈话分三个组,我和局长们谈,科长和股长们谈,小黄同志和其他同志谈。”
小黄是检查组那位科员。
李副书记问局长:“你安排一下,看看在哪谈合适?”
局长早想计划好了,说:“李副书记就在我办公室谈吧!科长在老副局长的办公室吧!小黄同志也在一位副局长的办公室。”
李副书记开玩笑地问:“你的办公室里没有装录音机吧?”
局长愣了一下,马上说:“要不由李副书记定,随便在哪三个局长的办公室谈都可以。”
李副书记笑了笑,说:“其他两组就按你的安排吧!我这组就在这里谈。”
局长不禁又是一番佩服,想真够狡猾的,他李副书记在会议室谈,把那些想挑刺的人的嘴也堵上了。
李副书记先跟老副局长谈,其他人都散了。老副局长拿着那张表格叠起来,又展开,李副书记便问:“怎么了?还没勾?”
老副局长脸红了红,说:“不知该怎么勾。”
“想怎么勾就怎么勾。我们这次来,是真了解真实情况的。”
不管真还是假,老副局长是豁出去了,但他又不得不为其他人着想,或者说,为支持自己的人着想。
“我觉得吧,觉得吧!这么一个个交给你们,大家心里会有压力。”老副局长说,“当然,勾优秀勾称职还没什么,如果,想勾其他,总不想让别人知道,虽然,是检查组的领导,还是有顾虑的,本来想勾不称职,也只好勾优秀或称职了。”
“我倒忽视了,本来,想着你们坐得那么挤,不方便打勾,没想到反而给大家制造了更大的压力。”
说着,他走出会议室,向一位正好在走廊上经过的人招手,局长虽然已有七八成的把握,心里还是忐忑的,坐在办公室里留意各个谈话点的动静,见李副书记在走廊上叫人,便从窗户探出头来,大声问:“李副书记还有什么吩咐?”
李副书记只是说:“你忙你的吧!”
局长不在谈话的行列中,这次测评也不马上公布结果,所以,他在整个测评中,是一个多余的人。见经过走廊那人把科长叫来了,李副书记也不知吩咐什么?又见科长往小黄谈话的地方走去,心里便猜测李副书记一定是听了老副局长的什么话,心里的忐忑又多了几分。
看着一个个进进出出各谈话点,表情都很庄重,便很想打听他们都谈了自己些什么,却又不好当着检查组的面。四个副局长先谈完,李副书记还随机找了几个科员谈,局长心里又想,这是不是也太认真了?是不是非要谈出点问题不可?
这其间,他打过电话给张建中,不知道他的大哥大坏了,拨打过去提示机主已关机,便想他会不会在开会把大哥大关了?心里又嘀咕,你是一把手,开会有必要关机吗?开会接电话,其他人也敢怒不敢言吧?后来确实忍不住,才拨打张建中办公室的电话。
“你确定没问题吧?”
张建中说:“没问题。有什么问题?我说的话你还不相信?”
“我怎么觉得,李副书记太认真了。”
张建中沉默了一会,笑着说:“必要的程序还是要走的嘛!有时候,越是没问题,就越不能太草率,不能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抓住把握。”
“对,对。表面工夫也要做做。”局长那根弦还是绷得很紧,说,“还想麻烦你一下,中午,你打听打听,测评的结果怎么样?”
张建中是坚持把假话说到底,说:“这个你放心,我会第一时间向你反馈的,不过,你要当什么事都不知道,更不要急着感谢李副书记。”
“当然,当然。”
488 你还想打击报复
中午,局长一直在等张建中的电话,午觉一会儿也合眼,见电话静静的,还担心是不是出了故障,还起话筒听了好几回。刚到二点,想张建中午觉应该醒了,便主动打电话过去。
张建中知道局长一定会打电话过来,早想好了应对,说:“大多数人还是说你好话的,只是极个别的人说了一些不利你的话。”
“除了老副局长,还有谁?”
“其实,你自己也猜到都有哪些人会反对。”张建中心里踏实了,“他可没说是老副局长,你也知道的,他怎么会跟我说具体是哪些人呢!”
“那是,那是。”
“一个单位嘛,总有那么一两个反对自己的人。”
局长问:“这是李副书记说的?”
“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吧!”
“这么说,李副书记觉得有反对意见也正常。”
“把心放肚子里吧!别自己吓自己。”张建中笑了笑说,“我也只能说这么多了,就是李副书记也只能点到即止。”
局长也知道,谁都不会把话说死,即使李副书记亲自下来检查,也不会说你就没有事,但可以从他的口气里听出来,这次测评并非一致叫好,但问题并不大。
下午一上班,检查组的人便集中在李副书记的办公室谈情况,除了测评结果上午就向财政局的局长股长们公布外,个别谈话的内容并没有公布。
李副书记说:“测评只是其中的形式,更重要的还是个别谈话的结果,我们回去后,汇总一下,直接向组织反映。”
其实,个别谈话后,他就估计到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了,虽然,老副局长说了许多局长的不是,但其他人,包括持中立的副局长也一边倒地说局长的好话。那几个随机谈话的科员办事员,话不多,但观点很鲜明,他们都认为,局长是一个好局长,工作严格要求,但也关心大家的生活。
下午一碰头,科长和小黄反馈的都是支持局长意见。老副局长便成了唯一的反对者,这与测评结果也一致。
科长问:“是不是再扩大范围,也听听其他部门单位的意见?”
李副书记也有这个想法,县委书记要自己了解民意,说明问题不会那么普通,而且,只是在财政局这么个范围,局长轻易就能掌控,听取到的民意,并非客观。不是像老副局长这样的顽固分子,是不会固执己见的。
然而,就一定要查出点什么问题吗?
这么想,他的心“咯噔”跳了一下,这个范围可是县委书记定的,难道他会不知道这个范围的客观性去到哪?他真要查出点什么?会给你限定这么一个范围?昨晚,张建中曾问,“县委书记是什么态度?”
这会不会就是县委书记的态度?
大家对财政局长的一些作法有意见,甚至可能有人提出撤换他,县委书记想改变大家的看法,于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测评形式给大家一个说法。结果显而易见,几乎是一边倒支持局长的。
撤换这样的局长以情以理都通不过。
“先把这个结果向县委书记汇报吧!”李副书记说,“至于是不是扩大范围?还是听听他的指示。”
县委书记听了汇报,脸上的肌肉绷得很紧。
——这最能反映一个领导在单位的公信度。
——有些人对一些新的作法不认同,我看主要的原因是不能处身置地地考虑问题,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总觉得人家的作法对本部门单位有害不利,就有意见有看法,这是本位主义,是小集体思想在作怪。
——财政局长的作法虽然有议论,却是得人心的,测评结果是最有说服力的。
李副书记见县委书记这么快就下结论,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态度,暗暗庆幸自己没听科长的建议,没有扩大了解民意的范围。这就是他要的结果,他要给那些反对财政局长的人的说法。
科长看了一眼李副书记,像是希望他提议扩大了解的范围。
李副书记却说:“结果已经出来了,这事也该告一段落了。”
这话是说给那科长听的,你别不不知趣。
县委书记摇着头说:“这还没完,既然有了结果,总得公布一下,明天,召开常委县长联席会议,李副书记你向大家宣布一下。”
李副书记点点头。
“谈谈你们测评的过程,个别谈话的内容,反对意见简单说说就行了,老副局长对局长的态度大家都清楚,不要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不要让大家觉得他们有摩擦不团结。”
科长喉结动了动,不言不发,小黄就更没有说话的资格了。
回到办公室,李副书记就打电话给郝书记,说今天差点出了差错,误解了县委书记的意思。郝书记还在生他的气,昨晚睡觉给了他一个冷背脊,早上和中午都黑着脸不跟他说话。
“跟我说这些干什么?不怕我泄密啊!”
“泄什么密?这都板上钉钉了。”
“板上钉钉又怎么样?”
“小张不是想知道结果吗?”
“你可别乱说,没人想知道结果,小张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