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乐的哭声惊醒了徐仪华。她睁开眼,见自己的丈夫满脸泪痕,不由惨然一笑,轻声嗔道:“陛下豪气盖世,怎也有落泪的时候?”
“啊……”听得徐仪华出声,永乐先是一惊,忙拭了脸上泪痕,强挤出笑容温言道,“梓潼,你醒了么?是朕不小心,搅了你安睡!”
“无妨的!”徐仪华也露出一丝微笑道,“陛下来得正好,臣妾也正有话要跟您说,要是错过了,以后怕就没有机会了!”
“什么没有机会了,你瞎说什么?”永乐忙握住徐仪华的手道,“方才我问过韩公茂了,他说你这病虽看似凶险,但其实是无碍的,疗养一阵子便能康复。公茂自打咱们到北平就藩时起就是燕王府的医正,这么多年下来,他的医术你也是知道的。他既说了没事,你就一定能好过来!”
“皇上莫要哄我。臣妾的病自己心中有数,这次肯定是扛不过去了!”徐后微微摇头道,“臣妾德浅福薄,幸赖陛下不弃,此间情分,纵九死亦难报答。今大限将至,臣妾心中有些话憋了许久,须当趁此机会与陛下一吐为快。若是话语未尽而阴阳永隔,臣妾必死不瞑目!”
听得徐仪华这般说,永乐心中愈发悲苦,待欲再劝,却见她虽气若游丝,但神情却颇坚毅。永乐遂暗自一叹,强笑道:“也罢,咱们夫妻好久未在一起了,趁这闲功夫说说体己话也好!”
见永乐答应,徐仪华展颜一笑,旋伸出手指头指向房门。永乐一愣,随即会意,当即叫进来个小内官,命他去端碗参汤。小内官得令,赶紧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又端了碗热气腾腾的参汤回来。永乐接过瓷碗和汤匙,命小内官退下,自己亲手一口一口喂着徐后喝了,末了掏出手帕给她拭了嘴,方笑道:“如何?精神可有好些?”
一碗参汤下肚,徐后苍白的脸颊浮出少许血色,说话的声音也稍大了些:“臣妾来日无多,然心头仍有三件事放不下,还请陛下成全。”
“什么来日无多,梓潼莫要……”永乐仍要劝解,徐仪华已摇摇头阻止了他,继续道:“其一,臣妾之弟徐辉祖当年不明是非,屡屡忤逆陛下,后来遭到报应,实是罪有应得。然其虽有大错,但本性绝非奸邪,所犯罪过,亦不过是一时愚昧所致。如今事过多年,其整日闭门思过,想来也早就悔了。臣妾斗胆,请陛下看在臣妾份上,放他一条生路。臣妾不敢奢求复其爵位,只要能解除幽禁,让他能像普通百姓一般,臣妾也就心满意足了。”
当初永乐兴师靖难,徐家兄弟中,老四徐增寿暗中帮助永乐,结果事发被捕,在燕军进城前夕被建文击杀。而身为徐家爵主的徐辉祖则一直坚决站在建文朝廷这边,并曾率军讨伐当时还是燕王的永乐。直到李景隆打开金川门,建文败局已定,徐辉祖仍率家丁在大街上与燕军激战,失败被俘后仍拼死不降。永乐登基后大封靖难功臣,徐增寿虽已身死,但仍被追封为定国公,并由其嫡子徐景昌袭爵;而对这个死心跟自己作对的大舅子,永乐则愤恨到了极点。虽然因着徐后的关系,永乐最终未将其处死,但仍下旨夺其魏国公爵位,将其圈禁家中。
徐辉祖是因反对永乐靖难而获罪。徐仪华虽贵为皇后,但大明祖制,后宫不能干政,故她在此事上头也说不得什么。但徐仪华与辉祖毕竟是亲姐弟。弟弟遭此大难,她做姐姐的看在眼里,心中岂能好受?平日里,徐仪华恪于祖制不得不缄口,但如今她已是半个身子入土的人了,心中的顾忌自也少了许多,故趁此机会向永乐求情。
听爱妻提起徐辉祖,永乐不由一阵默然。徐辉祖虽曾拼死和自己作对,但这毕竟已是陈年往事。这么多年过去,永乐心中的愤恨已减轻不少;而且现在他的江山已坚如磐石,故对这些所谓“齐黄奸党”也犯不着像当年那样戒备。而且永乐还知道,徐辉祖被幽禁多年,已抑郁成疾,现在也是卧床不起,即便再放出来也活不了多久了。关于辉祖病重的事,永乐一直瞒着徐仪华,此刻眼见她一脸乞求地望着自己,永乐心中的寒冰终于融化,当即点头道:“你放心,朕不仅会放他出来,还会复其魏国公爵位。”
徐仪华面露感激之色,当即欲起身致谢。
“躺下,快躺下!”永乐忙轻轻按住徐后。
“谢陛下厚恩!”徐仪华温颜一笑,但脸上很快又浮过一丝忧色,“这第二件放心不下的,便是炽儿和煦儿的事!”
永乐身子微微一抖,旋又笑道:“他俩能有何事?”
“皇上无需瞒我!”说到这里,徐仪华忽觉一口气接不上来,遂连咳了几声。永乐见状,忙将床脚前的一个银痰盂端起,徐仪华撑起身子吐了口痰,方颓然无力地复又躺下,苦笑一声道:“臣妾虽在后宫,但对外间的事还是知道些的。自打炽儿立了太子,煦儿便一直不服气。这两年他每日间跟在陛下身前,于本不该管的朝政也多有涉足,这些臣妾都看在眼里。臣妾冷眼观之,陛下之所以不让他就藩,还允许他这个亲王干政,其实也是因着炽儿仍多有不合您意之处,故藏着个或再行废立的念想,不知臣妾说得是也不是?”
永乐脸一红,垂下脑袋默然不语。正如徐仪华所说,永乐确实对高炽很不满意。自永乐二年立太子至今,这三年里高炽连生了几场大病,有一次还差点性命不保,太子体弱多病,永乐确实有些不放心。
当然,若仅就于此,永乐纵有忧心,也断不至起这废储另立的骇人念头。但最让这位大明天子感到不满的是,高炽的治国理念与自己相距太远。譬如前番出使西洋和营建北京,高炽便曾上疏,恳请自己“体恤民力”,拐弯抹角地表示反对。朝中大臣本就对此二事多有异议,高炽以太子身份提出异议,无疑使他们大受鼓舞,并由是掀起一阵反对浪潮,给永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经此二事,永乐恼怒之余,也从中察觉到:高炽对更改国策之举似乎并不赞同。由此他不得不再次担心将来高炽即位后,会不会将自己开拓振兴的新国策彻底颠覆。果真如此,那他一生心血必将付诸东流。而这,是永乐绝对不能允许的。
而与高炽不同,高煦在国策上的立场和态度却颇合永乐心意。不管是下西洋、营建北京,还是后来的收复安南,高煦都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而经过几年磨练,永乐感觉高煦在议论国事时也越来越老练,其见解时常与自己不谋而合。而与以前的莽撞粗鲁不同,近年这个皇二子的脾气也温顺不少。有了这个比较,永乐有时候甚至有些后悔,悔不该当初让高炽入主东宫。若眼下再让他选,即便抛开个人感情,他也觉得高煦或许比高炽更适合做太子。尤其是前几个月贬解缙出京一事,高炽又站出来坚决反对,这倒让永乐心生疑虑,怀疑当初解缙之所以力挺高炽为储,是暗中受了这位大皇子的好处。尽管永乐对此并无证据,但他既有了这份猜疑,那高炽在其心中的形象无疑又大大降低。正因为如此,永乐当时不仅严斥高炽,命其闭门思过,还一怒之下再次下旨,将解缙从广西复贬到了交趾。最近几个月,永乐即便有事吩咐高炽,也只通过吏部尚书蹇义去东宫带话,父子俩竟是一面也没见过。若非高炽膝下还有个十分讨永乐喜爱的皇长孙朱瞻基,他这个国储之位究竟能不能坐到现在还真不好说!
见永乐迟迟无语,徐仪华猜到其心中所想,遂抓住永乐的手道:“陛下,炽儿有不合你心意之处,此节臣妾早已知晓。但无论是炽儿还是煦儿,都是臣妾骨血,臣妾实不愿他们任何一人横遭大难。”说到这里,徐仪华显得有些激动,她用尽全身已所剩无几的力气捏紧永乐的手道:“这东宫之位,本不由臣妾一个内宫妇人插嘴。但臣妾恳请陛下,将来无论结果如何,一定要给失意者一条活路,万不可让他没了好结果!历朝因夺储丧命的皇子数不胜数,臣妾实不愿此等惨剧再发生在他们几个身上!若果如此,臣妾纵在九泉之下,亦难瞑目!”说着,徐仪华愈觉悲怆,一时竟失声痛哭。
徐后一哭,永乐也觉凄然。他就三个儿子,虽然在宠爱上头有所偏差,但也从没想过要置谁于死地。徐仪华这一席话,也给永乐提了个醒:此事若是处理不好,那不管最后是否易储,这几个儿子总有一个会没好下场。想到这里,永乐不禁打了个寒噤,当即沉声道:“梓潼放心,朕定会拿捏好分寸!”
永乐虽说得坚决,徐后却一点也不能放心。皇子争储,自古都是你死我活。就算永乐本人能善待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