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说了四个字:“兵精人凡。”探马又报,随行的还有慕容绍宗,侯景的脸色立刻变了。他甚至对情报的准确性产生了疑问:“是谁教鲜卑小儿派慕容绍宗来的?如果真是这样,会不会高王还没死啊?”(听到师父的大名,侯景也怯场了)
“超级替补”慕容绍宗把侯景晾在一边,领兵进驻橐驼岘,与围攻彭城的梁军对垒。萧渊明的懒劲发作了,先是羊侃建议乘慕容绍宗立足未稳,主动袭击,萧渊明不听。次日,羊侃又劝萧渊明下令全军出战,给东魏军一个下马威,萧渊明还是不听。
从整场战役来看,萧渊明的策略倒是始终如一:权力抓住不放,责任一概不担,别人建议不听,自己又不决策,坐等敌人上门投降,属于典型的无为而不治。这样的王爷派头,在官场上或许能混个四平八稳,在战场上的敌人眼中,毫无作为就是失败的代名词。
羊侃是北魏的降将(之前领兵接应的羊鸦仁也是),他祖父羊规本是南朝刘宋将领,在宋明帝时随薛安都投奔了北魏。羊侃自幼熟习兵法,六镇之乱,他参与平叛,屡立战功,后来对北魏乱象失望至极,加之心向南朝,就率部归顺梁国,在梁武帝末年算是为数不多的打过硬仗的宿将。羊侃见萧渊明这副模样,只好自求多福,率领本部人马出屯堰上,免得被萧渊明拖累,其他梁将也各自暗存私心,不再积极应战。
梁军将帅离心,东魏方面却从容不迫。慕容绍宗亲率步骑兵一万,首先进攻梁国潼州刺史郭凤的军营,东魏军万箭齐发,形势危在旦夕。
梁军营中,萧渊明正喝得酩酊大醉,趴在桌上起不来。他下令众将救援,却不指派具体的人选,大家大眼瞪小眼,谁都不挪步。北兖州刺史胡贵孙看不下去,对谯州刺史赵伯超说:“我等带兵而来,正是为了有所作为,如今敌军进攻,何以不战?”赵伯超无言以对,回到营中,对手下兵士说:“魏军势盛,交战必败,不如早点退兵,还能保全性命。”打点行装准备开溜。
胡贵孙得不到任何响应,便率领本部兵马,赶往郭凤军营。两军合为一处,反攻东魏军,奇迹居然出现,梁军一时斩杀两百多名敌军士兵。
慕容绍宗此次出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试探梁军虚实,他预料梁军会轻易进攻,而且虎头蛇尾,临行时曾对走在后面的将士说:“我会佯装败退,引诱南军,你们记着从他们的身后进攻。”
接触战一打,慕容绍宗的前锋是真败了,来不及打招呼便向北退却。梁军主帅萧渊明借着酒劲撒了欢地追,其他将领的军队也跟着追了上来。可是东魏的后军却实诚得很,不是叫我们等在后面围攻梁军吗,好,那就上吧,立即从两翼绕到了梁军主力的身后,如两条臂膀一般,把梁军整个拢入了包围圈。
侯景曾一再派人告诫梁军:“追逐北军不可超过二里路。”骑兵与步兵对阵时,不论骑兵的败退是真是假,一旦拉长战线,不利的往往是追击的步兵。追得越快越远,不可知因素也越多。侯景十分了解东魏的战术,诱敌深入,围而歼之,对于骑兵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但对于以步兵见长、且久疏战阵的梁军,却显得很陌生,所以侯景特意向友军强调此事(这套战术与草原上狼群的捕食方法如出一辙,是游牧民族所擅长的战法)。梁军上下都忘了个一干二净。人往往习惯于顺应本能,兵败如大山崩倒,兵进如水银泄地,一个人停住脚步容易,一群没有统一思想的人要停住脚步,几乎不可能。
退败中的慕容绍宗见后军发力,便掉转头来,回击梁军各部。梁军腹背受敌,顿时崩溃,失散阵亡的士兵数万人,其余被俘,一身酒气的萧渊明、生猛无比的胡贵孙、临阵脱逃的赵伯超等将都被生擒活捉。十万大军,惟独先前移兵堰上的羊侃一部没有损伤,他接到消息,下令整军撤出战场,全师而还。
寒山的战报传到建康,梁武帝正在宫中午睡。太监张僧胤禀告,朱异有要事相奏,梁武帝升阁传见。朱异急冲冲进到内阁,气喘吁吁地报道:“寒山之战,我军失利!”
梁武帝惊得身子一晃,差点从座位上摔下来,张僧胤赶忙上前扶住。半晌,梁武帝叹了口气,摇着头说:“莫非我的下场会如晋朝皇帝那样么?”
寒山的惨败打破了梁武帝后期的既定方针,即:坐观北朝东西内战、消耗实力,待时机成熟时收获渔翁之利。
梁武帝的方针无懈可击,但却忽略了一个根本的问题:战争是要靠人来完成的。战争消耗了国家的实力,也锻炼了国家的战斗力,从最高统治者、普通老百姓,到军队,其战争能力都会得到极大限度的开发。南朝一味地坐山观虎斗,原有的战斗力(其实也称不上强)在和平中慢慢退化,最后成了坐吃山空,一遇战事,反而不如长期内战中的北朝。
寒山之战是最好的例证。梁武帝的作战意图和计划很出色,利用侯景的势力,夺取北朝的大片领土,特别是极具战略、经济和政治意义的河南各州,进而统一天下。但是,再完美的战略计划,都需要有优秀的执行者来配合,梁国境内根本找不出一名能够很好执行梁武帝的作战计划的人。萧会理也好,萧渊明也罢,乃至于羊侃,都不是出色的执行者,至于再往下的中低级将领,以及普通士兵,军事素养就更别提了。这一切,酿成了寒山之败,也在日后酿成了更大的悲剧。
七、师徒过招
慕容绍宗在寒山打了一个漂亮仗,生擒梁国的皇家统帅,八面威风,好不得意。但他没有在彭城大办酒席,大开庆功会,而是趁热打铁,旌旗西指,长驱而进,十万铁甲直取祸乱的元凶侯景。行军途中,军司杜弼作文传檄梁国境内,列数侯景的罪恶,警告梁武帝支持侯景的下场。
侯景因为攻不下彭城西面的谯城(今河南商丘东北),刚刚退到南面的小城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据守。听说梁军大败,他又率军退守到南兖州的治所涡阳(今安徽蒙城)。这时侯景的物资已经大大地缩水,全部家当只剩下了辎重数千车,战马数千匹,士兵四万人。
眼瞅着起兵以来处处不顺,原本目中无人的侯景也难免有些惧怕了。慕容绍宗逼近涡阳,侯景派人去向“师父”慕容绍宗请教:“明公大军到此,是想为我送行呢,还是想和我一决雌雄呢?”言下之意,师父您的目的到底是恢复旧壤呢,还是抓我回去复命?若不逼人太甚还可以有谈判的余地,否则就得跟您拼命了。
慕容绍宗不含糊,马上爽快地回敬侯景道:“欲与公决胜负!”一点回旋的余地也没有。
侯景困兽犹斗,手头这四万多人,数量上虽然处于绝对劣势,但也是侯景精锐中的精锐。既然没有退路可走,那也只能拿最后的血本做殊死一搏了。
时值隆冬腊月,赶上寒风大作,慕容绍宗趁机抢占天时,顺风结阵,并派手下在阵前挑战。(所谓“顺风阵”,就是部队背对着风吹,这样打起仗来,风正好吹向对方的正面,使对方睁不开眼,冲锋也受风的阻力而跑不快;而己方因为身后有风助力,冲锋更省力,攻势也会更猛烈。历史上利用顺风取得决定性胜利的著名例子很多,比如明末清初山海关大战。挟推翻明朝余威的李自成率大顺军与投降清军的吴三桂在山海关北一片石作战。双方胶着之际,多尔衮的清军突然出现,借顺风之势,一举大败大顺军,从而开启了近三百年的清王朝)
侯景经验丰富,当然晓得顺风阵的厉害。好汉不吃眼前亏,他干脆下令关闭营门,避而不出。
狂风过后,侯景大开营门,率军迎战。了解侯景脾性的慕容绍宗疑心侯景会分兵偷袭,对部下分析道:“侯景此人诡计多端,喜欢乘对手不备搞偷袭……”
他这儿还没分析完呢,侯景那边忽然窜出数千名将士,一个个身披短甲,手执短刀,冲入东魏军阵中。东魏军队以骑兵为主,侯景一下子放出这么一队步兵,众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也不知如何应付。东魏骑兵一发愣的工夫,侯景的士兵手起刀落,奔着东魏军的下三路而去,专砍人脚和马腿,马一倒,人也随着摔到地上。
人之所以会有恐惧感,是由于对未知事物的不了解。比方说,人都怕死,因为没有人知道死是什么滋味。侯景这招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北方的平原地带,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即人数、士气、战斗力都相近),步兵几乎被公认为不可能打败骑兵的。东魏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