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徽因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次外出考察,她都要给女儿写信,把一个八岁的孩子当大人看待。她把旅途生活和考察成果告诉宝宝。
  七月初,他们开始回返,一路上或骑骡子,或爬山,或坐货车。走出五台山,经砂河、繁峙,到代县,已是7月12日了。
  到代县之后,他们听到北平发生了“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一路上的兴奋,如迎头泼了一盆冷水,大家的心情立刻沉重起来,梁思成想起“九。一八”事变前日军在沈阳的种种暴行,忍不住仰天长叹。
  他们决定立刻赶回北平,但平汉、津浦两条铁路已不再通车,只能绕道返回。又恐平绥不得达,只好嘱纪玉堂带上图录、稿件,暂返太原,等候消息。四人翌晨从代县出发,徒步到同蒲路中途的阳明堡,匆匆分手,各奔南北。林徽因、梁思成出雁门关,过大同、张家口昼夜兼程,赶回北平。
  回到北平,他们立刻闻到浓烈的火药味,宋哲元二十九军的兵车从大街上呼啸开过,回到北总布胡同三号家中,又见士兵们在门口挖了堑壕,好像是要打一场大仗的样子。
  听到林徽因和梁思成考察归来的消息,朋友们相邀来到他们家,那时北平马路消息很盛,人心惶惶。大家相约以实际行动支持宋哲元,林徽因、梁思成同刘敦桢一起,在北平教授致政府要求抗日的呼吁书上签了名。
  由于战云压城,营造学社的工作已无法再进行。林徽因和梁思成终日忧心如焚,营造学社的同人们最担心这几年积累的大量调查资料落人敌手,他们决定把这些资料,转移到天津英租界英资银行保险库中存放。
  几天之后,守军却悄悄地撤走了。
  7月28日,日军占领北平。看着满街的太阳旗,民族的耻辱感油然占据了林徽因的心头。
  忽然一天,林徽因和梁思成收了到署名“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约他们参加一个会议,林徽因愤怒地把请柬撕碎了。
  他们决定离开北平,到后方去,到大西南去。尽管北平有他们温暖安适的家和优越的治学条件,然而战争迫使他们必须离开这里的一切。
  这个季节,院子里的丁香花比往年开得更加灿烂,汪洋恣肆地散发着浓郁、和平、宁静的芬芳。
  而他们全家却在一个黄昏,带了简单的行装,匆匆离开了北平。

在弥漫的狼烟中

  铁蹄下的津门,刺刀的寒光冷凝着1937年8月。
  林徽因一家、金岳霖及清华的另外两名教授,下了从北平开来的火车,眼前的情景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糕。车站里到处都是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天桥上日军架起了机关枪,每一个过往的旅客,都受到了严厉的盘查,日军把他们认为可疑的人,集中到站口的角落里,用枪托在他们头上、身上打着。五岁的小杰吓得哇哇哭着,直往外婆怀里躲。从北平逃难的人,大部分都集中在这里。车站的广场上挤满了人,气氛却静得可怕。
  临街的墙上到处刷满了“中日亲善”、“东亚共荣”、“建设大东亚新秩序”之类的黑字标语,街道上行人寥落,一队队巡逻的日军列队走过,树上的蝉也噤声不语。
  回到英租界红道路家中,这里还稍微安全一点,但睡梦中常被枪炮声吵醒。他们不敢久住,津浦路已成畏途,决定先乘船到青岛,而后南下。
  9月初,他们搭乘一艘英国的商船,从新港出发,驶人烟波浩淼的大海。船到烟台,那里也已战云密布,中日军队正在烟台对峙,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林徽因、梁思成不敢在这里住宿,即刻乘上去潍坊的汽车,在潍坊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又乘上了青岛开往济南的第一班火车。
  胶东半岛也已满目疮痍,火车在胶济线上行驶,不时有日军的飞机从上空呼啸着掠过。每到这时,火车便立刻停下来,拉响警报,男男女女便慌慌地跑下车去。日机飞得很低,几乎可以看到机身上红色的“太阳”标记。小弟天真地问:“妈妈,那是舅舅的飞机吗?”
  林徽因说:“不是,那是日本鬼子的飞机。”
  小弟说:“舅舅为什么不开飞机来打他们?”
  林徽因说:“舅舅会来的。”
  火车就这样走走停停,下午三点钟才到济南。
  济南所有旅馆都已爆满,梁思成跑到山东省教育厅,由他们帮忙,总算在大明湖边找到了一家条件不错的旅舍。
  在济南住了两天,他们继续南下,经徐州、郑州、武汉,九月中旬到达长沙。
  9月的长沙,天气热得像蒸笼。下了火车,在小摊上吃了几块榕江西瓜,暑气稍退,他们在火车站附近租了两间房子。这是一所二层灰砖楼房,房东住在楼下,楼后面有个阴暗的天井。
  安顿下一个家徒四壁的居处,林徽因的母亲几乎心力交瘁,身体本来就不好,这时就更支持不住了。林徽因、梁思成只好学习烧饭、洗衣服等家务劳动。所幸江南无战事,他们还能安下心来。
  这时,北平文化界、教育界的许多朋友也陆续到了长沙,他们大多是北大和清华的教授,准备到昆明去办西南联大,张奚若夫妇、梁思永一家也来了。林徽因刚刚安置下来的家,立刻又成了朋友们聚会的中心。朋友们经常到这里来,讨论战局和国内外形势,有时晚上大家聊得激动了,就一起高唱救亡歌曲。他们有时用中文唱,有时用英语唱,梁思成总是担任指挥。宝宝也学会了好几支歌子,天天唱着“向前走,别退后。”
  11月下旬的一个下午,空中突然出现了大批的飞机,小弟在阳台上喊着:“妈妈,妈妈,你看舅舅的飞机来了。”
  梁思成跑到阳台上,用手遮额向天空望去,以为是中国的飞机,把小弟抱起来高兴地说:“真的是舅舅的飞机来了。”
  这时乌鸦一样的机群,啸叫着投下了黑压压的炸弹,梁思成还没有反应过来,炸弹便在楼底下开了花,他忙抱着小弟冲到屋里,林徽因抱起了宝宝,扶着母亲下楼,门窗已被震垮,到处是玻璃碎片,刚刚走到楼梯拐角处,又一批炸弹在天井里炸响,林徽因被气浪冲倒,顺楼梯滚到院里,楼房塌倒了,一家人逃到街上,大街上黑烟弥漫,有几处房子燃起了大火,四处是人们惊慌的哭叫声。
  离他们住的地方不远,是清华、北大、南开大学挖的临时防空壕。他们一家往那里跑的时候,飞机再次俯冲,炸弹呼啸而来,有一颗就落在他们身边,林徽因、梁思成紧紧护住两个孩子,只有一个瞬间,他们绝望地对望了一眼,然而这颗炸弹却没有炸响。
  飞机走后,他们从焦土里扒出仅有的几件衣物,刚刚安置下来的家,又化成了一堆瓦砾,有好长一段时间,一家五口东一处西一处借住在朋友家里。后来,他们和金岳霖一起,住在了长沙圣经学院。
  不久,沈从文、曹禺、萧乾、孙伏园也从武汉来到长沙。那天清晨,他们踩着鹅毛大雪,在林徽因家里相聚。
  沈从文在军中当团长的弟弟沈岳荃同日军作战负伤,从杭州来长沙医院治疗,这时,伤已痊愈,正准备重返前线,见到哥哥,兴奋异常,便问沈从文有多少朋友从北平来长沙,表示愿以沈从文的名义,请大家吃顿饭,以尽地主之谊。
  过了两天,沈从文邀请了林徽因、梁思成、张莫若、金岳霖、杨振声、闻一多、朱自清、萧乾等人,由沈岳荃在“三湘大酒楼”设宴招待客人。席间,他的弟弟还介绍了上海“八。一三”战役,大家听了很受鼓舞,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11月末,林徽因一家离开长沙,前往昆明。
  他们乘公共汽车取道湘西去昆明。这里是一片原始荒蛮之地,一路经常德、桃源、沪溪、吉首、凰,西出川、黔。
  凤凰是沈从文的家乡,林徽因早就在他的小说中领略过这里的山水。凤凰城在湘、川、黔三省接壤处的山洼里,环城皆山,处处可见造化的神工鬼斧,茂密的原始森林,为这座石头城拉出一道亘古的屏障。沱江自贵州铜江东北流人湖南境内,过凤凰城北,再东北向,注入湘西著名的武水。城东沱江的河面上,一桥飞架,桥西两侧重叠着住家的房子,中间夹成一道青瓦顶棚的小街,桥下游河流拐弯处,有一座万寿宫,从桥上可以欣赏到万寿宫塔的造影。城中多清泉,那泉水是从山岩的缝隙中渗出来的,人们在石壁上凿成壁炉式的泉井,泉井的四周长满了羊齿型植物,映得四周清翠幽碧。他们到凤凰的那天,是个赶场的日子,通向城里的各条山道上,涌满了盛装的人流,这些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