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周边能够担当如此大任的莫过于日本。”
第四章 一桩小事
下面要说的,原本真就是一桩小事儿。只不过,因为眼下之种种,难以小事化了。
2005年秋天的一个清晨,业余收藏家彭令在南京朝天宫一个古玩摊上发现了一本题为“记事珠”的写本。写本书法漂亮,金石字画内容驳杂,尽管摊主要价很高,彭令还是把它买了下来。连他也没有想到,他这本古书摊上淘出来的抄本,居然是佐证钓鱼岛列屿为中国固有领土的重要历史文物!
彭令买后回家翻看,发现书中一些题跋、底稿和信札中出现了署作有“勾吴钱泳”的名款。钱泳号梅溪是清代著名学者,因此彭令由此断定买到了钱泳的手稿。2006年,这一判断得到了古文献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辛德勇的鉴定证实。2006年春,彭令淘来的这批钱泳手稿在中国书店春季拍卖会上拍卖,起拍价10万元,但是因为太破烂而流拍。那年夏天,经人指点下,彭令把书分成了杂记、金石字画、《履园丛话》草稿和信札四部分,装裱成四册经折装。
可是就在2007年的秋天,他在查考杂记册《册封琉球国记略》时,偶然发现书中记录了齐鲲、费锡章、吴安邦与沈复几位清代人物在嘉庆十三年出使琉球的经历和见闻,书中有琉球红衣馆(妓院)的记载,文字风格写得很开放。彭令想到,前面是三位朝廷命官应该不敢这样写,最有可能的就是最后一位“沈复”先生。
像《浮生六记》第一记《闺房逸情》就记录了沈复与夫人的闺房之事。彭令仔细查阅钱泳年谱,发现他并没有到过琉球,所以这本《册封琉球国记略》不可能是钱泳所写,彭令大胆猜测,《册封琉球国记略》很可能是沈复《浮生六记》的佚文。
经多方考证,彭令撰写了《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的发现及初步研究》,2008年6月在香港《文汇报》连载,据专家研究,《浮生六记》佚失的第五记《中山记历》记载的是琉球国轶事。在《记事珠》中,彭令就发现了钱泳自撰的《浮生六记》的条目,包括《静好记》、《闲情记》、《坎坷记》、《浪游记》、《海国记》、《养生记》六篇。这就证明钱泳是读过《浮生六记》的。
中国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所长蔡根祥研究《浮生六记》多年。他主动向彭令索要资料,研究后提出,《册封琉球国记略》应当就是抄自沈复《浮生六记》卷五佚文《中山记历》(原名《海国记》)的一部分。钱氏所录的《浮生六记》条目跟世传的前四记相对应,由此推断后面的二记也应该是对应的,而且钱泳不仅抄了《浮生六记》第五记,还抄了第二记。
这些资料被公开之后,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几个日本人多次开出高价,想买下《海国记》中的书影照片,并要求收藏家秘藏原件30年。彭令在香港《文汇报》发表文章和4页《册封琉球国记略》书影照片后,有海外人士通过中间人跟彭令联系,提出以100万元买文献原件。被彭令拒绝了,他认为中国的古籍应该留在中国。2008年9月,又有两个中文流利的日本女孩到平遥找彭令,称愿意出价300万元买下这些文献原件。
他们的说法是,《海国记》记录了大量琉球历史风貌,对研究琉球历史和风土人情有很高的价值。当时,彭令对文献中的钓鱼岛“密码”还并不知情,但他感觉到了高价背后的隐情,因此他托朋友把文献原件放进了北京一家银行的保险柜,以防万一。
2009年,又有日本人提出用300万购买18页《册封琉球国记略》书影的照片,同时也要求原件深藏秘锁至少30年。彭令觉得更加不可思议了,他已经感觉到有问题了,虽然不理解日本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其中必有原因,直到2009年10月,在一位中国台湾学者的点拨下,彭令才注意到《册封琉球国记略》中的这段文字:
至十一日,始出五虎门,向东一望,苍茫无际,海水作葱绿色,渐远渐蓝。十一日过淡水。十三日辰刻,见钓鱼台,形如笔架。遥祭黑水沟,遂叩祷于天后。忽见白燕大如鸥,绕樯而飞。是日转风。十四日早,隐隐见姑米山,入琉球界矣。
原来钱泳手抄的这段文字向世人证明:至少在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时,钓鱼岛就不属于琉球国(现日本冲绳县),更不属于日本,而是在中国内海!距琉球国国界尚有约一日的航程。所谓“钓鱼岛属于琉球,琉球属于日本,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是历史的谎言。
中国太平洋学会常务副会长、国家海洋局海洋管理司原司长鹿守本教授分析说:“如果日本人得到文献并把未公布的14页文献篡改后公诸于世,30年后我们再拿出真迹,那么文献原件对于记载钓鱼岛在中国内海的史料价值将荡然无存”。
这份文献将向世界人民证明:其一,清人齐鲲、费锡章与沈复等人见到“钓鱼台”(即钓鱼岛)在中国内海的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比日本人宣称的古贺辰四郎于明治十七年(公元1884年)“发现”尖阁诸岛(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时间早76年。钱泳手迹《册封琉球国记略》经鉴定为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书写。这份手稿面世的时间,比日本所谓“发现”“尖阁诸岛”的时间早了61年。
2010年12月20日,这批被海内外专家公认为“钓鱼岛归属中国铁证”的《浮生六记》佚文《海国记》钱泳抄本原件,以1457。5万元在北京拍卖,这部从地摊上淘出来的“破书”到《浮生六记》的佚文,再到震惊海内外的“保钓宣传材料”,一块璞玉为世人所知历时五年。2010年11月,著名清史专家戴逸着令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图录组,将《册封琉球国记略》中关于“钓鱼台(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信息拍照,记入史册。
关于钓鱼岛身世的历史文献,其实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实在是觉得有些没意思——明摆着的事实,还要颠来倒去地重复。
第四卷 谁在篡改历史?——还南京大屠杀以真相
第一章 又来砍了吗
1994年9月4日,大桥政太郎在日本《产经新闻》发表文章说:“没有一个证人亲眼看到(南京)大屠杀的发生”。
内容提要
美国学者认为,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属于“耻感文化”,他们的行为是依靠外部的约束力来监督,根据别人的态度来决定的。
1937年12月18日《纽约时报》头版:“南京马路上尸首累累。有时要先移动尸体,汽车才能通行。”
中国学者说,研究南京大屠杀,并不是要煽动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复仇情绪,而是要帮助人们认识历史珍视和平。
一个普通的中国观众在看完电影《南京!南京!》后写了一封给所有日本人的信:“你们的首相,一年又一年,参拜靖国神社,那里供奉着当年侵略中国的甲级战犯,你们向他们鞠躬,为他们烧香,你们认为,这是你们大和民族的骄傲!那么我们呢,我们怎么向我们的前人交代,怎么向那些被你们集体屠杀、强暴、用作活体实验的几十万中国人交代?”
“斩”在日语里也是“砍”、“杀”的意思,“千人斩”是来自日本武士的一种称号,意思就是这个武士很厉害,杀死了上千个人。武士们都为这个称号而努力。日本民间流行一个故事:有个武士得到了一把新刀,便召集朋友,说我们今夜去试刀吧,大家都表示愿意来看。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看见桥头有一个乞丐睡着了,映着月光看去倒像是个肥壮的人。那么就砍这个家伙试试吧,“唰”地抽出刀来,当下砍了下去,随即又跑回来聚集在一起,说不逃其实也可以吧。大伙问砍着了没有,啊,还真砍着了,还砍到了板桥上呢。那么再去看看吧,回过去走到桥头,站在乞丐前后,那乞丐爬起来喝道:“又来砍了吗?”
这个故事当然是在讽刺武士的懦弱。不过值得指出,这便是“过斩”,武士可以随便试刀砍人。据日本辞典里介绍:“在武人执政的时代,武士为练习武术,或试刀的利钝,于夜间立于静僻的路旁,出其不意地砍杀过路的人。”日本诗人还曾歌颂这种砍人的武士:“眼看着斩的俨然坐着的地藏尊。”
前后600年的武人统治中,这样被莫名其妙杀害的人不计其数,只剩下了这样一个桥头的乞丐,来吆喝一声。这就是日本人的杀人风俗。在南京大屠杀中,许多中国平民就是被这种杀人比赛杀害的。
1937年12月的南京,弥漫着一种颓败和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