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玩鉴定辨伪-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大家介绍这几种漆器的鉴赏和收藏。

北京的漆器历史悠久,在明清两代,一直是作为宫廷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很多漆器工艺开始失传。直到建国后,雕填、刻灰等传统工艺才逐渐被恢复。而雕填在近几年更是受到收藏爱好者们的关注。

北京漆器经过我们单位和有关方面专家探讨,北京的漆器;最迟应该是在元代(产生)。在元朝时候,就有了漆器作品。到了明清时代,是发展到了顶峰,可是当时是以镶嵌的,和刻灰的,或者彩绘的为主。雕填的就基本上很少了。所以说我们继承了明清的宫廷艺术也主要以镶嵌的还有彩绘的为多,可是雕填的,既然在历史上有,在1956年我们厂成立了之后,就有一些技术人员,专门研究这些东西。后来通过参观,考证实物,结合我们传统工艺,这样逐步把这个雕填工艺给继承下来了。

雕填漆器是在木胎上,经过抹灰;多次上漆后进行彩绘。随后按照纹样,勾勒出浅细的纹路;再戗以金银粉或填彩漆而成。经过以上工序制作而成的雕填漆器在艺术表现上,要比在灰地上进行雕刻的刻灰漆器更丰富。

在传统工艺里面,我们根据这些年来生产实践,我们觉得雕填工艺是比较难的。因为刻灰的也好,或者是镶嵌也好,即使出现问题,比较容易修补,雕填不允许出现差错,一旦出现差错,也可以修,但是那一修,错了一刀或者错了一个花头,可能整个面都要重新修,这样要求制作人员,要非常认真,而且技术要非常娴熟,这样的话,才能出来一件比较好的作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它(的制作)是比较难的。雕填作为漆器一个重要品种,在明清的时候,存世数量就不是很多。流传到社会上的更很少,大多数(现在是)被一些大的博物馆收藏,流传在拍卖会上的极为少见,最近两年,随着收藏爱好者鉴赏能力提高,雕填漆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有一些建国以后,老的工艺大师和高级技师制作的雕填漆器产品,逐渐出现在古典家具的拍卖会上。

在近几年的古典家具拍卖中,漆器上拍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总体趋势还是稳中有升的。在这些漆器中,刻灰等品种表现平平,而雕填的成交情况则最为活跃。

从我们近几年搞这个,古典家具(拍卖)的经验来看,雕填漆器主要有摆件,屏风和家具这几个门类,从成交情况看,摆件虽然价格比较低,但是它成交的情况反而不是很理想,我们分析的原因,可能摆件种类比较多,可供选择的比较多。所以大家在选择上比较慎重,所以成交情况反而就差一些,雕填的屏风和家具,虽然价格比较高,但是有些有经济实力的收藏家和收藏机构,对它反而十分青睐。这个我们也分析原因,主要是雕填的屏风和家具,它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工艺比较复杂,能做这些工艺的人才也不是很多了。从这一点来讲,好东西是越来越少了,所以它的投资价值反而凸现出来了。从这个收藏爱好者角度来看,在收藏这些雕填漆器的时候,也尽量多收藏一些,雕填工艺的这些传人,工艺大师和一些高级技师他们制作的产品,这样我觉得升值的空间会更大一些。

在近几年的古典家具拍卖会上,明清时期的雕填漆器为数不多。更多的是那些建国后工艺技师们制作的产品。其中价位最高的是那些屏风,价格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十几万,而一般的家具单件也都在千元以上。

作者:收藏杂志社 来自:央视国际

 顶尖拍卖行又惹假画风波

香港苏富比月底拍卖傅抱石的《竹林七贤》

香港苏富比公司200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4月25日开幕。拍卖行称,本次拍卖的中国书画专场,汇集了196件名家作品,其总估价近3500万港元。但近日著名画家傅抱石之子傅二石称,本次拍卖的重头戏之一、估价350万至500万港元的傅抱石《竹林七贤》是假画。

拍卖公司:拍品是私人藏家的藏品

苏富比提供的资料中说,“去年秋拍,苏富比推出的‘水松石山房’收藏取得了骄人战绩,此次再度推出这位私人藏家的藏品。其中尤以傅抱石《竹林七贤》最为耀眼。作品画的是东晋时期7位文人学者相聚于清幽竹林中,饮酒、清谈、鸣琴,一片怡然自得。傅抱石笔下表现暂忘世俗尘嚣、寄情于山林的情趣,是傅抱石历史故事作品中擅写题材之一。该作品作于1946年,完成后保存自赏,两年后转赠他人。后流出市场为美国收藏家庞耐所得,上世纪80年代初转入‘水松石山房’收藏。”

专家:傅抱石没画过这幅画

前天,傅抱石先生之子傅二石先生鉴定了苏富比公司有关《竹林七贤》的资料图片。他告诉记者,该画右边的落款有问题,款字绝对不是傅抱石的字。他介绍说,他父亲的书法水平相当高,具备真正书法家的功力,尤其傅抱石写字有独特的习惯,别人模仿不了。“我从小就看我父亲写字,对他的字很敏感,所以我一看这幅画的落款就知道是假的,这不是傅抱石的字,仿的功力不够,完全没有傅抱石的味道。倒是画本身有那么一点意思,仿的还是不错的。”傅二石说。

南京一位对傅抱石很有研究的书画家看完《竹林七贤》的图录照片告诉记者,该纸本为一臆造本。他介绍,书画的作伪大体有两种,一为对临本,即照原作临摹一模一样的作品;另外一种则是根本没这张画,只是遵循画家的绘画风格,去做一张假画。这张就属于后者,完完全全由傅抱石的6张画臆造拼凑而成。可据查询的拼凑部分有多处。

傅抱石之子:“藏家”可能并不存在

傅二石还告诉记者,这个所谓的“水松石山房”可能根本不存在,是为了借拍卖推销假画臆造出来的。他称自己有几本全系傅抱石赝品的画册,上面写有“珍稀斋藏”、“九松堂藏”的字样。傅二石说:“所谓的这个‘珍稀斋’主人曾来到他家谢罪,我直接让这个人到南京多家书店买回这些赝品画册,准备销毁。我跟他讲,你这些赝品不要我来看,南京稍微对傅抱石有点研究的人都能看出来。” (记者王健)

作者:cncang。 来自:新华网

 西汉原始青瓷盆形鼎

鼎是古代炊器,相当于现代人用的锅。鼎的形状大多为圆腹、两耳、三足,北方出土的陶瓷鼎大多有盖,南方出土的大多无盖。新石器时代流行陶鼎作炊具,在我国许多著名的古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器身形状主要有兽首形、峰耳形、釜形、盘形、罐形、壶形、钵形、盆形、盂形等;三足的式样主要为圆柱形、半圆柱形、长方形、鱼鳍形、圆锥形、扁三角形等;两耳的造型有高与矮、直立与外撇、方形与圆形等差别。商周时盛行青铜鼎,被奴隶主贵族用作“别上下,明贵贱”的礼器和权力的象征。东周至汉代,南方制瓷业发达,用陶瓷器随葬之风盛行,于是人们多仿青铜鼎烧制瓷鼎,作为明(冥)器随葬。后世烧制的瓷鼎多作为陈设观赏器之用。

据《中国陶瓷史》等有关文献资料记载,瓷鼎生产的全盛时期为东周至汉代。东周时期的原始瓷鼎,主要出现在长江下游以南的吴越境内;春秋时出现了竖耳、浅腹、圆锥形足的瓷鼎,完全模仿铜器;秦至西汉初期的墓葬中,常见有以瓷鼎、盒、壶、瓿组合的随葬品;至西汉中期,瓷鼎、盒的数量明显减少,器形也有一些变化;到了西汉晚期以后,鼎与盒等仿青铜礼器逐渐停烧;而以罐、壶、瓿、盘、碗、钫、奁、洗、盆、勺等日常生活用器急剧增多,同时出现了屋、仓、猪栏、羊舍与牛、马、犬、鸡、人俑等原始青瓷明(冥)器和瓷塑,这些都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生活习俗的深刻变化。

西汉原始青瓷盆形鼎(见图),总高10。5厘米,口径15。5厘米,侈口、浅腹、圆锥形三足外撇、两只半弧形竖耳,口沿部分旋修细薄,腹部厚实,重心在下,安放平稳。胎质细腻,呈灰白色,为拉坯成型。器壁厚薄均匀,器形比较规整。该瓷鼎施灰釉,因为氧化钙含量高,釉的粘度降低,容易产生流动和剥落,可见聚釉成蜡泪状的青黄或黄褐色。根据该鼎的综合特征分析,可断为西汉初期的墓葬出土的随葬明(冥)器,因年代久远,加上在闽北山区湿地出土,釉层已腐蚀剥落将尽,只见鼎内的部分残存。尽管如此,该西汉原始青瓷盆形鼎仍不失为一件高古瓷的精品,可供大家鉴赏。

作者:收藏杂志社 来自:玉龙收藏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