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如呀鸟儿是有知
懂得日月的消长
它该歇下歌喉羞惭地躲藏
五月的风吹在天上
朵朵的云儿颜色金黄
假如呀云儿是有知
懂得人间的兴亡
它该掉过头去离开这地方
倘若有一种所谓三、四十年代旧上海的情调,那便是从《五月的风》开始、荡漾在每一个老上海人的心怀间的那一种轻柔无比的靡靡之音,它让人觉着人生的恍惚和体验到生命的微妙,并且,让人从内心深处去享受脆弱、渺小却又无限奇妙的个体生命的奥秘。
这就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的情怀,世上的人会永远缅怀和寻觅这一种情调,这是和周璇的歌紧紧相连、不可分割的。这也就是周璇歌唱艺术的魅力所在。
当年,有媒体记者撰文赞美周璇的嗓音“如金笛鸣沁入人心……”
于是乎,“金嗓子”美誉,伴随传着“五月的风”,吹遍了上海滩。各路记者接踵而至,周璇访谈和她的照片见于大小报章,她的歌声响彻在大街小巷,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程度。
'上一篇' '下一篇'
“龙华的桃花”
我们曾在前言中写到,周璇是中国演唱流行歌曲领域的先驱者,这是指她运用传统的民族声乐发声方法、并借助于话筒,创造出的一种自然真切、独特的演唱风格。
曾与周璇多次在电影里合作过的、著名的电影演员舒适是这样说的:“把这种会话式的自然发声的方法搬上舞台,同时把嘴唇紧紧地靠近话筒演唱的方法,是从周璇开始的。”
后来,又被台湾歌星邓丽君传承并发扬光广大,当代所有把话筒贴在嘴边摇头晃脑哼哼的大大小小的歌星,都是周璇的徒子徒孙。
多少年后,在海外华人的报刊上,还仍把周璇独创的这种演唱方法赞叹为:“……后无来者的一代歌后。”
1935年,周璇演唱的上海民歌《龙华的桃花》灌制唱片,在电台播放。
这是她演唱生涯中又一个代表作:上海没有花大家到龙华龙华的桃花也涨了价你也买桃花他也买桃花龙华的桃花都搬了家路不平风又大命薄的桃花断送在车轮下古瓷瓶红木架幸运的桃花都藏在阔人家上海没有花大家到龙华龙华的桃花都回不了家……
我们现在已无法知道,当年这首上海民歌《龙华的桃花》究竟有多大影响。但是我们可以听一听一个老上海的回忆。
旅美台湾作家白先勇在他的《上海童年》一文中是这样记录的:“那时上海滩上到处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月圆花好’,户户‘凤凰于飞’小时候听的歌,有些歌辞永远不会忘记:上海没有花大家到龙华龙华的桃花回不了家……大概是受了周璇这首《龙华的桃花》影响,一直以为龙华盛产桃花,1987年重返上海,游龙华时,特别注意了一下,周璇时代的桃花早就无影无踪了。”
可是,这位怀旧“专家”,这位“最后的贵族”,在相隔半个多世纪后,内心里依然荡漾着“金嗓子”周璇当年的旋律、当年的情调。他在后面继续写道:“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这首周璇最有名的《夜上海》大概也相当真实地反映了战后上海的情调吧,当时霞飞路上的霓虹灯的确通宵不灭,上海城开不夜。”
时过景迁,人事皆非,写到这里的白先勇,大概已经在心里大哭一场了吧。
这就是经久不散的周璇的魅力。
那时的龙华,一定绽放着无数的桃花,那时的上海,一定到处传播着《龙华的桃花》,而那时周璇的这朵绚烂无比的艺术之花却才吐露出一头小小的蓓蕾,在“五月的风”中,她迎风怒放的日子还在后面呢。
'上一篇' '下一篇'
“感到心灵上有了点滋润”
周璇早慧,同样也早恋。因为13岁就涉足娱乐圈,在歌舞升平和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里,这位上海小姑娘情感上的开蒙也早于同龄人。
她跨入明月歌舞剧社之初,就受到高大、英俊的艺人严华的特别关照。她在《万象》杂志上曾这样吐露心扉:“从此,就决定了我以后的命运:我开始以歌唱为职业,并认识了严华。在当时我把它称作生活的起点。在明月社里,我和许多人由陌生而熟悉起来,严华便是其中一个。我每天陶醉在音符飘浮之中,过着嘻嘻哈哈的自由生活。”
严华不但热心地教周璇学习说普通话,还为周璇提供了许多演出机会,又介绍她到电台唱歌,把她推荐给百代、胜利唱片公司灌制唱片。在明月社解散后,严华又放弃了自己经办的商务公司,为了周璇的生计和前途,硬着头皮出面经办新月社。
这位讲义气、重情谊的北方汉子,使从小缺乏关爱的周璇内心深受感动。
她说:“几年来的枯燥乏味(的日子)渐渐在我眼前泯灭,感到心灵上有了点滋润……生活上有了着落……也因为这层关系,我对严华的好感逐渐增加起来”(以上引文均出自周璇刊登在《万象》杂志上的《我的所以出走》一文,下同)。
周璇是从小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看重人情的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她为人的准则。社会舆论经常斥责、贬低她的养母,而周璇本人却从来是慈悲为怀的,她这样说过:“我只有一个养母,全仗她做些针线活养活她自己,我一旦失业,势必加重她的负担,我怎能忍心呢!”可见,她的心地是何等善良。
对于严华的百般呵护,周璇感恩涕零,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无以为报,唯有以情相许。于是,周璇在不到15岁时,便萌发了和严华之间的爱恋。
周璇和严华之间的年龄相差9岁,平时,她总是对他以“严华哥哥”相称的。
周璇和严华对唱过一首《叮咛》,歌词是这样的:我的年轻郎离家去南洋我们俩离别顶多不过二春光望郎莫悲惶不必太心伤沿途多保重再去之期并不久长望郎不要多悲哀总要辛苦去求财胡闹花天无正业等到老来苦难挨望郎要心安赌博不可贪世上多少少年郎正因赌博做人难我的年轻妹娇柔又美慧我们俩离别两春不到就可再会望妹莫牵挂细心来理家凡事要谨慎省俭度日别乱花望情妹切莫吸烟片鸦片香烟费金钱万一不幸吸上瘾有伤体心精神散望妹要心静等郎在家园郎会早日回家早定佳期共团圆这首对唱歌曲情真意切,后来成为周璇经典代表曲目之一。
她和严华间的这种“兄”、“妹”之恋,这种怀恩图报的情谊,固然纯真,也不乏美好的一面,但却也为他们以后的分离埋下了隐患。
'上一篇' '下一篇'
初涉影坛、“风云”际会
周璇在演唱上的知名度引起了电影界的关注和高度重视。
1935年5月,新华歌剧社解散后,周璇经她哥哥周履安介绍,受聘于上海艺华影业公司,并参与拍摄了她的第一部电影《风云儿女》。
这部电影是当年左翼的电通影业公司摄制的。虽然,周璇在这部影片中只扮演了一个普通的角色,但却给她步入影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因为该片由当时著名的导演许幸之执导,该剧的原著田汉、编剧夏衍、音乐贺绿汀,以及主演袁牧之、王人美等人,按现在的说法,这些人都是电影、音乐界的“大腕”。
《风云儿女》这部影片的插曲:《铁蹄下的歌女》和《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的词,聂耳谱的曲。这两首歌、尤其是《义勇军进行曲》,后来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和这些“大腕”的合作和相识,并获得他们的青睐和器重,周璇就算踏进了这个“圈子”,事实证明,这对她以后在电影表演和歌唱事业上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当年,周璇自己也说,从此“开始了电影演员的生活,这是我期待已久的愿望,如今总算实现了,当时心里多么高兴啊。”
是啊,1936年,周璇从影的第二年,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多好的年头啊!年纪又那么小,才十六岁,已经有了“金嗓子”的美誉,已经有了“歌后”的桂冠,而且已经和电影界一些“大腕”共同拍摄了《风云儿女》。这是一个多么良好开局啊!
就在这一年,周璇一口气拍了五部电影,可谓一帆风顺,这在当今的影坛上也难得一见无人可比的。
1936年1月,周璇在艺华影业公司拍摄的电影《花烛之夜》中出任第二女主角。
1936年6月,周璇拍了艺华影业公司摄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