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汽车旅馆的要求必然要提高很多。而在具体的设计时,威尔逊也把自己置于旅客的位置,去设想出一个旅客对旅馆会提出的所有要求。正是威尔逊以发展的思维来看待问题,假日旅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三,用全面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全面分析的方法就是运用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思维对象的一种观点方法,即是从时空整体上全面地考察思维对象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过程的一种观点方法。换言之,全面分析法就是对思维对象作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的考察:
宋真宗年间,皇宫里着了把大火,烧毁了几座宫殿。皇帝让丁渭组织修复工作,并责令他尽快完成。
丁渭想,盖房子修宫殿需要很多泥土和砖瓦木料,这些东西要从外地运来,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得想个好主意。丁渭苦苦思索,终于想到了个好主意:他命工匠在皇宫前面的大道上挖土,然后将土运到皇宫里面,这样修复宫殿的泥土就够用了,同时原来的大道变成了一条宽阔的深沟。他又命人把深沟与城外的汴水沟通,使汴水流入沟中,这样运送木料、砖瓦的船只,就可以通过这条人工河直接驶到皇宫的大门口,从门口再运到工地就省力多了,修复皇宫的工程进展很快,比预定的时间提前了很多。修复工程完成以后,剩下了许多烧焦的碎砖瓦、垃圾和废土,丁渭让人把它们填入沟中,使深沟又成为原来的大道。
3.自我评估
你认为成绩好坏是人的天赋决定了的,所以就算再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
你认为自己的外语从一开始就学得不好,以后也很难会学好,所以现在就想放弃;
你觉得自己没有体育方面的特长,所以体育活动就不用参加了;
你觉得和同学做朋友没有意思,反正毕业后也会各奔东西;
在你看来,学习历史对学习语文没什么帮助,而且中考也不考,所以就不用学了;
你觉得文科成绩好的人理科成绩就不会太好,反过来也一样,所以,你决定从现在开始就把功夫放在文科上;
你认为学习上不用心的人一定是个做什么事都不认真的人。
第二章纠正坏习惯
一、定势思维习惯
1.概念和内涵
前苏联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在1965年做过一个关于心理定势的很有趣的实验。他拿了一张照片对一组大学生一再介绍说:“我给你们看一位大科学家的照片,请你们谈谈对这位科学家的面部特征的看法。”这组的大学生们看了照片后的一致看法是:这位科学家的那双深邃的眼睛,表明了他的思想的深度。他的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在科学研究道路上克服困难的决心。包达列夫然后又拿着这张照片给另一组大学生看,并对他们反复介绍说道:“我给你们看一个大罪犯的照片,请你们谈谈对这个罪犯的面部特征有什么看法。”这组的大学生们看了照片后的一致看法是:这个罪犯的那双深陷的眼睛,表明了他的内心深处的仇恨。他的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死不悔改的决心。
两组大学生看的是同一张照片,为什么得出的看法竟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原因显然不在于他们各有不同的思维性格或不同的价值观、审美观,而是缘自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对照片中人物身份所作的不同介绍。不同的介绍在两组大学生的心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定势。
所谓定势思维习惯,就是指一个人在看待或是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用已有的与此事物相关的方法、思想、理论等来对待的思维习惯。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就会更加清楚地理解什么是定势思维习惯。如果问:由两个阿拉伯数字“1”所能排列的最大的数是多少,谁都会立即回答说是“11”。如果又问:由三个“1”所能排列的最大的数是多少,大家也能迅速回答是“111”。如果再问:由四个“1”所能排列成的最大的数是多少。这时,很多人依然会答出:“1111”。这对吗?只要稍有数学知识的人就会知道,四个阿拉伯数字“1”所能排列的最大的数不止是“1111”,它们还能排列成“11”的“11次方”。可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会回答错呢?那就是因为经过前面几次按照同一方式的重复,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定势思维习惯了。
第59节:定势思维习惯
定势思维习惯有它的好处,比如有利于使我们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各个方面的大量问题。比如我们早上穿好衣服下床时,因为已经形成了定势思维习惯,所以就不必每天都要先去想一想:我现在是该先穿鞋子还是先穿袜子。但是,定势思维习惯也有不好的方面。那就是不利于我们进行创新。一个长期习惯于按思维定势考虑问题,很少进行创新思考的人,久而久之,会把很多本来不同的问题,也因为它们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而看成是同一类问题,用相同的方法去解决。这样,自然就会碰壁,就会白费力气。
所以,我们说,定势思维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一个人一旦形成了定势思维习惯是不好的,所以,不能养成这种习惯。
2.克服要点
第一,警惕麻木。
在生活和学习中,对一些不寻常的奇异现象,或者由于平时一贯缺乏敏感,或者由于一时的漫不经心,或者由于其他的什么原因,以致造成错过了本来能作出重大发现发明的宝贵机会的事,是相当多的。
警惕麻木是就对待新事物、新现象应该抱有的态度来说的。警惕麻木是问题的一面,与其同时并存的是探索异常。警惕麻木的目的在于不让有探索价值的新事物、新现象轻易地从眼皮底下溜走,要及时给予它们以必要的关注审视和分析研究:
出生于20世纪初的英国动物学家查理·艾尔顿,从牛津大学生物系毕业后,作为一家公司的顾问,有一次到北极地区去进行动物生态考察。到达北极地区后,一天,他随手翻看这家公司历年来向爱斯基摩人收购皮毛的账簿。他无意中发现,公司收购的北极狐的毛皮,总是每四年就会出现一次高峰。他问了许多在当地常住的人,包括许多科技人员在内,都回答说:北极狐时多时少,这是由来已久的寻常现象,没什么可奇怪的。
艾尔顿凭借他的动物学知识,很快就意识到,这可能同北极狐的食物有关。经过一番调查了解,他弄清了北极狐的主要食物是爱斯基摩人所称的“旅鼠”。这种旅鼠有一个非常奇异的特点:它们总是会突然在某一天,几万只、几十万只甚至几百万只一起大迁移,就像大规模的集体旅行一样(所以被称为旅鼠)。它们穿过原野,越过山脉,到了海边也不停止前进,最后全部葬身海底。
艾尔顿没有放过这样的奇异景象。经过长时间的考察分析,他终于弄清:旅鼠繁殖极快,到了繁殖后的第四年,它们的食物便会严重匮乏。这时旅鼠饥饿难挨,烦燥不安,于是就导致了它们的大规模迁移,直至最后集体自杀。这也就是以旅鼠为主要食物的北极狐,为什么它们的皮毛总是每四年就会出现一次高峰的原因。
艾尔顿1924年发表了他的这一项研究成果,引起了科学界的普遍关注。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动物界的食物链理论,并于1927年创立了动物生态学。
收购北极狐毛皮,每四年会出现一次高峰。为什么这一富有探索价值的的奇特现象,就没有引起当地其他众多的科技人员的注意?这就是因为对这一奇特现象见得多了,因而便迟钝麻木了。头脑中有这样的定势思维习惯,当然不会注意和重视,更加不会去探索和研究了。
第二,慎重对待从众心理。
所谓从众心理,就是乐于并力求与别人或多数人的观点和行为保持一致,自己不带头,不冒尖,一切随大流的一种心理。这种心理在一个个具体场合和问题上表现出来,它对具有这种心理的人来说,可能是完全自觉的:
有一位名叫福尔顿的物理学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测量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他运用的是新的测量方法,得出的结果,比按照过去的理论计算出的数字高出了500倍。福尔顿感到这个差距太大了,如果公布了它,难免会被人视为故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招致人们的怀疑和非议。他既没有公布自己的测量结果,也没有对它再进一步加以研究。没过多久,美国一个年轻的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也测出了固体氦的热传导度。测出的结果同福尔顿的完全一样。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公布了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后,很快就在科技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赢得了人们的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