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姚文元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阅的《思想理论动态》内刊。不久,成为《红旗》编委,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据关锋自云,他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短文《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向》,提及要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研究中国哲学史,受到毛泽东的注意。从此,得到毛泽东的垂青。关锋喜欢写杂文,一九六二年起,以笔名庆云(也有用“何明”)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许多杂文。有人把关锋杂文送到毛泽东那里,说他反毛泽东思想。一九六六年二月八日,毛泽东看后说:“这点杂文有什么了不起,何明的文章我早看过,还不错。”于是,关锋被保护过关。作为“左派”,关锋如同姚文元一样,也曾写过许多“棍子”文章;还曾与成本禹联名写过诬陷彭德怀的信,说彭德怀“到三线后还在积极进行不正当活动”,“直到现在还是修正主义的一面黑旗”,提出“要彻底清除这个隐患”,以致彭德怀被撤回北京,惨遭揪斗。
  戚本禹是山东威海市人,比姚文元小一岁,是四个“秀才”中最年轻的一个。跟姚文元一样,是个高中毕业生,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局工作。一九六二年,中南海发生“八司马案件”。挨整的八个“司马”,都是年轻干部,其中之一便是成本禹。有一次,毛泽东在散步时,偶然遇见成本禹。戚本禹向毛泽东诉说了“八司马”之冤。毛泽东令回家英细查。不久,毛泽东为“八司马”平反,戚本禹便成了中南海受人注意的人物。
  戚本禹向来喜欢历史,业余钻研历史,写出关于李秀成之死的文章,向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发起挑战,在《光明日报》上展开论战。毛泽东看后,赞扬了戚本禹。于是,戚本禹调入《红旗》杂志社,担任历史组编辑,后来成为历史组组长。
  在田家英遭贬、自杀之后,戚本禹取而代之,一度成为毛泽东、江青的秘书,担任中共中央秘书局副局长、中共中央办公厅代主任。虽然“王、关、戚”依次,戚排在最末,实际上戚当时最接近毛泽东,手中的实权远远超过王与关。
  一九六七年四月一日,他在《红旗》杂志第五期发表《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对刘少奇开了猛烈的一炮。刘少奇曾风闻戚本禹要就影片《清宫秘史》发难,于一九六七年三月二十八日给毛泽东写信,阐述自己对于影片《清宫秘史》的看法,戚仍执意发表那篇文章。就在成本禹文章发表的当天,刘少奇看毕,气愤地对家人说道:“这篇文章有许多假话,我什么时候说过那个电影是爱国主义的?什么时候说过当‘红色买办’?不符合事实,是栽赃!党内斗争从来没有这么不严肃过……”戚本禹的文章,成为公开声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信号弹。
  这四支笔杆,各有各的登龙术:王力替林彪捉刀,关锋批杨献珍起家,戚本禹攻刘少奇夺取“头功”,姚文元则是以评《海瑞罢官》进入“中央文革”。
  笔杆子们之间,有过你呼我应:在批《海瑞罢官》时,关锋和成本禹曾一起专程来沪,跟张春桥、姚文元密商。不久,关锋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戚本禹发表了《〈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跟姚文元南北配合,围剿吴晗。
  四枝秃笔倒了三枝
  “四笔并存”的日子,维持不了多久。一九六七年酷夏来临,“文革”的热度也继续上升,王力、关锋、戚本禹在头脑发热中一起倒台,只剩下姚文元一支秃笔……
  那是在七月十三日晚,毛泽东带着杨成武、余立金登上火车,离开了北京,开始为时两个月的漫长旅行,他巡视大江南北,调查了湖北、河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等省市的“文化大革命”情况。
  “副统帅”林彪坐镇北京,运筹帷幄,殚精竭虑,着手部署“文化大革命”的第三战役:
  第一战役是打倒“彭罗陆杨”,已经实现了;
  第二战役是打倒“刘邓司令部”,已经实现了;
  第三战役是借助于批判“二月逆流”,扫掉一批老帅老将
  须知,林彪虽然名列元帅,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元帅有十个,他只是十帅之一。除了彭德怀早已扫除之外(一九五九年,他取彭德怀而代之,当上国防部长),尚有八帅。林彪以为只有打倒这八个老帅及其手下一批将军,才能巩固他的“副统帅”的地位。
  二月,天赐良机,在北京京西宾馆,老帅老将们当面斥责“文革派”人物江青、康生、陈伯达、张春桥、姚文元,被江青等诬为“二月逆流”。林彪想乘机下手,除去军内对手。可惜,毛泽东不允,林彪只得罢休。
  七月中旬,武汉两大派严重对立,一场大规模武斗迫在眉睫。谢富治和王力奉“中央文革小组”之命,于十四日匆匆从重庆赶到武汉。王力虽然不过是一名“组员”,却自视甚高,仿佛钦差大臣、最高裁判。王力本该调解两大派的矛盾,而他却支一派,打一派。武汉部队的一些干部、战士同情受压的“百万雄师”派,于七月二十日抓了王力,批斗了一番。消息传出,全国轰动。
  江青闻讯大怒:岂可如此无视“中央文革小组”?
  当王力终于“脱险”飞回北京,江青动员了二十万人去机场欢迎,然后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百万军民欢迎中央代表团归来”大会。江青把怒火落向武汉军区司令陈再道。一时间,“打倒陈再道”、“绞死陈再道”的大字标语贴满全国城乡。
  林彪微笑了。又是天赐良机!林彪借题发挥,提出了“揪军内一小撮”的口号,以此开展他的“第三战役”。
  所谓“揪军内一小撮”,即“揪出军队内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林彪要借助于这一口号,清洗军内一大批政敌。
  康生、江青、陈伯达当即赞同林彪的意见,王力、关锋、戚本禹三个“秀才”起草《红旗》杂志社论——《揪军内一小撮》。关锋执笔。
  社论发表之后,毛泽东在外地见了,深为震怒。毛泽东当即作了批示:“这是毒草。”
  思索了一下,他又用道劲的笔大书四字:“还我长城。”
  长城,向来是人民对解放军的赞誉。“揪军内一小撮”、“批带枪的刘邓路线”,是乱军的口号。毛泽东怎不心急似焚?
  毛泽东下令追查这篇社论。
  林彪装聋作哑。江青、康生、陈伯达朝“秀才”们一推了事。“秀才们”成了替罪羊。
  最初,戚本禹把责任推给王力和关锋。一九六七年八月底,王力。关锋被捕。到了一九六八年初,成本离也站不住脚了,终于被江青从“中央文革”中“端”了出来。
  当时,一起被追查的还有《红旗》杂志副总编林杰。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已经恢复自由并正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林杰,从中国北方某地给本书作者来信,除寄赠他以笔名发表的新作《王清任的脑髓说及其哲学贡献》之外,还在信中回忆往事:
  “对于姚家父子,我只知蓬子是叛徒,是从狗洞里爬出来的,那是从鲁迅书中看到的。文元为人,正如你所写的,眼很高,是看天的。我这种人,不在他的眼下。《红旗》发了他交来的几篇文章,是通过关锋给我的。陈伯达对我说,文元的文章,一个标点也不能错。我只有听命照发。从未与之作个别交谈过。虽然当时穆欣曾开玩笑说,我和他是一对:个子高低、年岁都差不多。正是他和陈伯达、戚本禹于一九六七年八月三十日夜二时来《红旗》,宣布将我关起来的。过了一个星期,他发了《评陶铸的两本书》,其中一段关于‘五·一六’集团两大罪状:反对军队;炮打无产阶级司令部,是暗指我。从此,我的罪就定了……”
  在王、关、戚写那篇《揪军内一小撮》的社论的时候,姚文元正在上海,和张春桥一起陪同毛泽东巡视上海,未参与社论的写作,幸免于纠葛。这样,四支秃笔倒了三枝,姚文元安然无恙。
  当姚文元听说王、关、戚成了阶下囚,又喜又惧:喜的是一下子除去三个劲敌,惧的是日后自己会不会也步王、关、戚的后尘?
  从此,姚文元成了“中央文革小组”唯一的“组员”。整个小组只有五名成员:组长陈伯达,第一副组长江青,副组长张春桥,顾问康生,组员姚文元。
  姚文元成了富有政治权威的“大手笔”。他不再写《不要拒绝李白游秦岭》,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