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沿逊侨H辉钡刂荆薅唷4嬷嘧阋宰士季浚涛纯梢圆煌攴弦病�
△《齐乘》·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元于钦撰。钦字思容,益都人。历官兵部侍郎。是书专记三齐舆地,凡分八类,曰《沿革》,曰《分野》,曰《山川》,曰《郡邑》,曰《古迹》,曰《亭馆》,曰《风土》,曰《人物》。叙述简核而淹贯,在元代地志之中最有古法。
其中间有舛误者,如宋建隆三年改濰州置北海军,以昌邑县隶之;乾德三年复升濰州,又增昌乐隶之,均见《宋地理志》,而是书独遗。又寿光为古纪国,亦不详及。其他如以华不注为靡笄山,以台城为在济南东北十三里,顾炎武《山东考古录》皆尝辨之。然钦本齐人,援据经史,考证见闻,较他地志之但据舆图、凭空言以论断者,所得究多,故向来推为善本。卷首有至元五年苏天爵序,亦推挹甚至,盖非溢美矣。
△《至大金陵新志》·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元张铉撰。铉字用鼎,陕西人。尝为奉元路学古书院山长。至正初,江南诸道行御史台诸臣将重刊宋周应合所撰《建康志》,而其书终於景定中,嗣后七八十年,纪载阙略。虽郡人戚光於至顺间尝修有《集庆续志》,而任意改窜,多变旧例,未为详审。复议增辑,以继《景定志》之后。因聘铉主其事,凡六阅月而书成。首为图考,次通纪,次世表、年表,次志谱列传,而以摭遗、论辨终焉。
令本路儒学雕本印行。至明嘉靖中,黄佐修《南雍志》,尚载有此书版一千一百六十四面。是今所流传印本,犹出自原刻也。其书略依周《志》凡例,而元代故实则本之戚光《续志》及路州司县报呈事迹。其间如官属姓名已入前志者,不复具录。而世谱列传则前志所有者仍捃载无遗,体例殊自相矛盾。又其凡例中以戚《志》删去地图,不合古义,讥之良是。至於世表、年表则地志事殊国史,原不必仿旁行斜上之法,转使泛滥无稽。戚《志》删除,深合体例。铉乃一概訾之,亦为失当。然其学问博雅,故薈萃损益,本末灿然,无后来地志家附会丛杂之病。
其《古迹》门中所载梁始兴忠武王、安成康王二碑,朱彝尊皆尝为之跋,而不引是书为证,岂其偶未见欤?
△《无锡县志》·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考《千顷堂书目》有元王仁辅《无锡县志》二十八卷,与此本卷数不符,盖别一书也。考《明史·地理志》,洪武二年四月始改无锡州为县,是志《古今郡县表》末,虽止於升无锡县为州,然标题实称无锡县,已为明初之制。又《郡县表》止元贞,而学校类中载至正辛巳乡举陆以道,则所纪已下逮元末,是洪武中书矣。第一卷为《邑里》;第二卷为《山川》;第三卷为《事物》,分上、下二子卷;第四卷为《词章》,亦分上、中、下三子卷,中又分小类二十一。词简而事该,亦地志之善本。惜首卷原序已佚,其撰次本末不可得而考也。
《元史·地理志》称,成宗元贞元年,升无锡为州,此志乃云二年。作志者纪录时事,岁月必确。以是推之,知《元史》疏漏多矣。是亦书贵旧本之一验也。
△《姑苏志》·六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王鏊撰。鏊有《史馀》,已著录。苏州自宋范成大、明卢熊二《志》后,纂辑久阙。弘治中吴宽尝与张习、都穆续修未竟,惟遗稿仅存。后广东林世远为苏州守,以其事属鏊。鏊乃与郡人杜启、祝允明、蔡羽、文璧等共相讨论,发凡举例,咸本於宽,而芟繁订讹,多所更益,凡八月而书成。首列沿革、守令、科第三表,自沿革、分野以下分为三十一门,而人物门中又分子目十三。繁简得中,考核精当。在明人地志之中,犹为近古。陈继儒《见闻录》,称鏊修志时,以杨循吉喜谣诼,不欲与之同局。志成,遣使送之循吉。循吉方栉沐,不暇抽看,但顾签票,云“不通不通”。使者还述其语。鏊以问之,循吉曰:“府志修於我朝,原当以苏州名志。姑苏,吴王台名也,以此志名可乎?”鏊始大服云云。然考鏊自序,纪其初修志时,有“欲属诸杨仪部,而杨仪部固辞”之语。是鏊未尝摈去循吉,不与共事。继儒所载,恐不足信。至志书题古地名,自宋代已有是例。核以名实,良有未安。无论是言之真伪,其说要不为无理,固不必曲为鏊讳矣。
△《武功县志》·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康海撰。海字德涵,武功人。弘治壬戌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以救李梦阳事,坐刘瑾党削籍。《明史·文苑传》附见《李梦阳传》中。是志仅七篇,曰《地理》,曰《建置》,曰《祠祀》,曰《田赋》,曰《官师》,曰《人物》,曰《选举》。凡山川、城郭、古迹、宅墓,皆括於地理;官署、学校、津梁、市集,则归於《建置》;祠庙、寺观,则总以《祠祀》;户口、物产,则附於《田赋》;艺文则用《吴郡志》例,散附各条之下,以除冗滥。官师则善恶并著,以寓劝惩。王士祯谓其“文简事核,训词尔雅”。石邦教称其“义昭劝鉴,尤严而公。乡国之史,莫良於此”。非溢美也。志刻於正德己卯,万历间再经刊行,旋复散佚。乾隆二十六年,武功知县玛星阿得抄本於孙景烈,因为重刊。其圈点细评,皆出景烈之手,颇嫌疣赘。又王士祯称《武功志》载《璇玑图》,而此本无之。考海孙吕赐尝刻《璇玑图读法》,前有题识云:“余录先太史县志真本,悉依原编,惟苏氏诗未录,非敢轻有变置,故附数语,录本之末。述先太史之意,冀来者之鉴余志也。”然则此本乃吕赐所刊除矣。遗文轶事,志乘中原可兼收。
士祯以具录是《图》为此书之佳处,固非定论。吕赐必刊而去之,亦於义无取也。
△《朝邑县志》·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明韩邦靖撰。邦靖字汝庆,号五泉,朝邑人。正德戊辰进士,官至工部员外郎。事迹附见《明史·韩邦奇传》。是书成於正德己卯。上卷四篇,曰《总志》,曰《风俗》,曰《物产》,曰《田赋》。下卷三篇,曰《名宦》,曰《人物》,曰《杂记》。上卷仅七页,下卷仅十七页。古今志乘之简,无有过於是书者。而宏纲细目,包括略备。盖他志多夸饰风土,而此志能提其要,故文省而事不漏也。
然叙次点缀,若有馀闲,宽然无局促束缚之迹。自明以来,关中舆记,惟康海《武功县志》与此《志》最为有名。论者谓《武功志》体例谨严,源出《汉书》;此《志》笔墨疏宕,源出《史记》。然后来志乘,多以康氏为宗,而此《志》莫能继轨。盖所谓“不可无一,不容有二”者也。前有邦靖自序,又有康海序,末有吕柟后序,及朝邑知县陵川王道跋。并文格高洁,与志适相配云。
△《岭海舆图》·一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姚虞撰。虞字泽山,莆田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淮安府知府。是编乃其官监察御史时巡按广东所作。凡为图十有二,首为全省图,次十府十图,终以南夷图。图各有叙,叙之例,首述沿革形势利病,次州县,次户口,次田粮课税,次官兵马匹。其总图则首以职官,以布政、按察二司分统之。盖其时抚按皆为使臣,尚未定为守土官也。其南夷诸国,列通贡者於前,而通市者亦附后。为海防之计,不论其奉朔否也。大旨略於前代而详於当代,略於山川而详於厄塞,略於职官而详於兵马钱粮,略於文事而详於武备。於志乘之中,别为体例。然较之侈山水、夸人物、辑诗文者,其有用无用则迥殊矣。意古者舆图,不过如是。后来者踵事增华,失其本耳。前有嘉靖壬寅湛若水序,极称之。钱曾《读书敏求记》亦称其简而要云。
△《滇略》·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谢肇淛撰。肇淛有《史觿》,已著录。此书乃其官云南时所作,分为十门,一曰《版略》,志疆域也。二曰《胜略》,志山川也。三曰《产略》,志物产也。四曰《俗略》,志民风也。五曰《绩略》,志名宦也。六曰《献略》,志乡贤也。七曰《事略》,志故实也。八曰《文略》,志艺文也。九曰《夷略》,志苗种也。十曰《杂略》,志琐闻也。虽大抵本图经旧文,稍附益以新事。然肇淛本属文士,记诵亦颇博洽,故是书引据有徵,叙述有法,较诸家地志,体例特为雅洁。薛承矩序,称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