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英才家庭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连刺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皮肤最光溜。现在不一样了,不少家长总是拿着全国人民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比。一个在班里排名30的学生,下一次如果上升到第20名,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但是,如果一个第10名的学生,偶尔落到班里第20名,他就会痛苦不堪。所以,我们不要什么事都比来比去。谁谁谁就比你强,你有能耐就超过他。货比货要扔,人比人要死。怎么让孩子自己去比?怎么比,能比出孩子的信心?怎么比,能比出孩子的干劲?这才是我们做家长应该研究的。

有一天,北京四中一个女孩的爸妈来找我。俩人争着反映:孩子从上高一以来,一直起伏不定。每一次考差了,他们是怎么说的;每一次考好了,他们是怎么说的。我发现这两位家长有一个共同点,只关注孩子成绩的本身,不去看学习的过程。孩子考好了,家长又是许愿,又是奖励;考差了,就讥讽、批评:你看,不行了吧,毛病一下子全出来了。他们就没有考虑孩子为什么波动这么大。

这个孩子有时候考班里的前10名,有时考班里的倒数,波动区间太大,很不正常。家长给孩子灌输的观念:分数压倒一切。只要分数好了,一好百好;只要分数差了,一切白搭。结果,孩子考好了,就觉得:我成功了,万事大吉了。后面的学习失去了目标,完全放松下来。再考,又是一塌糊涂,于是悲悲切切,孩子完全成了分数的奴隶。

两位家长糊涂到什么程度呢?有一次女儿提出来要参加生物竞赛。家长问:“为什么要参加竞赛?”

女儿说:“如果生物竞赛获了北京市一等奖,将来就可以加20分,或者保送上北大、清华。”

家长一口回绝:“那是不可能的。你别瞎掺和了,好好地把功课学好,比什么都强!”

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是人的一种本能。你的归宿在哪里?要设计。我的强项是什么?得尝试。比如,我通过竞赛获奖进北大,或者我单靠高考总分考清华,或者我凭借艺术特长上复旦。孩子有这样的目标,然后循着它波动,在波动中往上升。但是,在家长的指挥下,这个学生把每次成绩的起伏看成了唯一追求,没有长期的目标,只有短期的虚荣,最终失去了自我。

我说:“孩子本来是有很大优势的,成绩不稳定,不是智力不高,也不是方法有误;而是她精力过剩,情绪不稳。你不给空间让她发泄,她只能在学习之外折腾了。就听孩子的,让她搞生物竞赛。”

孩子把精力转移到竞赛上了,不但没有影响正常学习,后阶段的考试反而一步步稳定下来,最后通过竞赛加分,考入了北京大学。

费罗伦斯·查德威克是世界著名的游泳健将,还是第一个游过英吉利海峡的女性。她一生参加无数次渡海游泳,从来没有半途而废。以她的实力,挑战卡塔林纳海峡是十拿九稳的。然而,在距离海岸仅有半英里的时候,她竟然放弃了。当人们带着深深的遗憾询问这位女士时,她回答:“雾太大了,我看不清海岸在哪里,如果知道只差半英里,我一定可以做到的……”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坚持到底,没有取得成功,不是因为我们没有毅力,没有能力,而是因为我们缺少一个清晰的目标。同时,无聊、空虚、焦虑、失落等不良情绪,也随之滋长。

因此,相对学习底子和习惯都比较落后的学生,家长压根儿就别给他定长远目标,只定短期目标,越低越好。

 很多孩子一见到我,就说:“我成绩不好,不想学了。”

 我就问:“不好到什么程度?”

 孩子吞吞吐吐:“反正是倒数。”

 我说:“成绩不好是一个模糊概念。咱考不上北大,能不能试试人大?上不了人大,要不换换北理工?北理工也没戏,全国还有那么多好学校等着你呢。这次排50名,下次考49名就是成功。不能笼统地说自己成绩不好。”

 孩子一想,49名,不就追上一个嘛。再一看第49名的那个同学,怎么看怎么不如他,于是信心十足。

追上了第49名,我们就大张旗鼓地表扬:“是不是?挺好!下一次干什么?争第48名!”

目标低,好追赶,孩子容易产生成就感。比如,这一次他考了50名,你让要求下次考入前30名,他可能就不想干了,达不到啊。但是很多家长,包括老师,甚至不认为人家从第50名到第30名是一个提高,都吝啬表扬。为什么?你看谁还比你学习好,你要超过谁才行,一句话就把学生的积极性给打击了。

所以,前进一名是不是胜利?目标是远还是近?确实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

已经很优秀的孩子没有必要给他定目标。孩子之所以优秀,自然有他优秀的背景。他们往往把学习当成了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因为学习,同学尊重他,老师欣赏他,这些孩子从中得到的礼遇和幸福,是金钱换不来的。

上高中期间,我拿手的是化学,但最喜欢数学。我喜欢数学到什么程度?每次数学测验,我都是提前交卷。为什么要提前交卷?第一,我答卷时没有任何杂念,很快就做完了。第一遍做完的题,我既检查不出来错误,一般也都能做对。第二,我追求一种什么感觉呢?我早早做完,上讲台交卷。周边的同学一看:“哎哟,他怎么这么早就交卷子了?”全班都抬起头来仰视你,监考老师也用复杂的表情看着你。那种感觉,对青少年来讲,是一种很美妙的体验。

记得有一次考数学,时间还不到一半,我就交卷了。监考的数学老师示意我站在一边,先别走。然后,他从头到尾把我的卷子看了一遍,然后对我跷起了大拇指!当时我心里那股兴奋劲,比啥都强!让同学惊奇仰慕,让老师另眼欣赏,这种境界完全超越了分数,摆脱了功利,就是孩子一种纯真的心态。提前交卷还练就了我的学习效率和正确率,下笔就对!

到了高考的时候,我就赚了。那一年数学高考,题量很大,学生两个小时做不完,更没有时间检查。铃声一响,做到哪里算哪里,做不完也得交了。我考完以后,回想一下,感觉好像能得70多分。最后分数出来,和我预想的完全一样。但是现在的很多家长,太想让孩子追求完美,你要得了100分还行,得99分,这个1分之差就要排在二十几名以后。少一分就不依不饶。

即使差1分可能落后二十几名,但是,这个二十几名和第1名,究竟有多大的差距呢?多少学生在家长的嘱托声中慢慢地检查,甚至有些班主任,严禁学生提前交卷,必须铃声落、再停笔。久而久之,孩子把高分寄托在检查试卷上,往往第一遍的准确率、解题速度和自信心都大打折扣。

学习就是这样,一开始有一个朦朦胧胧的目标,在这种目标的引导下,你努力了,奋斗了。而一旦你一头扎进学习里,那里的世界一定是鲜花烂漫,灵光闪烁,一派至真至美的景象。

我高考完了以后,回到农村,每天扛着锄头跟农民一起下地干活。农村干活,干上一两个小时后,生产队长就开始喊:“抽袋烟吧!”所谓“抽袋烟”,就是休息一会。利用这个休息时间,我自己背着书包,躲在树荫下,丛林里,看书去了。我那时候看书,完全不是为了什么而学习,也绝对不是学给别人看的;而是在考大学那一段,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体验到它带来的、物质上无法企及的享受。

外校的学生讽刺人大附中的学生,说他们是学习的牲口。为啥呢?这些人一下课,就争先恐后地往竞赛班里跑,迫不及待地做那些变态的难题,天天啃啊啃,昏天黑地的,真是不可理喻。他们没有生活乐趣?他们不会享受人生?都不是。

其实,他们乐在其中,自得其乐。他们不是为目标而学,而是为快乐而学,所以,他们是最优秀的。

我2003届的那个班,高考前,有13个学生已经提前保送清华、北大了。最后高考,考分高一点低一点,对他们都没什么意义了。但是,他们的学习仍然抓得很紧。图啥呢?有的孩子为了寻找一个目标,就给自己定下标准:我就要数学拿满分!但是那一年高考数学非常难,没有人得到满分。最高分是黄爽,考了149分,成了当年的数学状元。进入这种踏实、投入状态的学生,恐怕有一种共同的感觉:目标不再重要,目标可有可无。而一旦达到这个境界,实际结果肯定比自己预想的还要好得多。

我在人大附中当班主任,经常听到家长们跟我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