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到了中学,容易逆反,这时候放他们适当住校,是可以的。而把小学、幼儿园的孩子送出去寄宿,实在是有违人性。只要儿女未成年,离开父母时间超过一个月,距离超过一个省,都太久、太远了。
匈牙利心理学家拉斯洛·波尔加和太太历经30年探索家庭教育的方法,被人们称为“波尔加实验”。他们的三个女儿———苏珊、索非亚、朱蒂,都曾是国际象棋史上的世界冠军。究竟是什么秘方,让一个普通家庭创造出世界奇迹呢?波尔加的答案是:温馨融融的家庭氛围。
有一段时间,二女儿索非亚很喜欢玩象棋排局。一次,大家都睡了,拉斯洛先生发现索非亚还呆在浴室里,在膝盖上摆弄着棋子。拉斯洛先生幽默地对孩子说:“你怎么还不让小棋子儿‘休息’一下呢?”
女儿撒娇地说:“亲爱的爸爸,要是他们休息了,我就变得孤独了!”
又有一次,拉斯洛先生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索非亚蹦蹦跳跳地跑进来,一下子扑到爸爸膝前,坐在他的腿上,一定要让爸爸看她的棋局。拉斯洛先生不仅没有生气,还当着客人面夸奖她:“您知道吗?我们的索非亚实在是太棒了!最近她的棋术又有长进,这个可以写进您的新闻稿里么?”
索非亚一听,又兴奋又害羞,礼貌地离开了。
一个善解人意的母亲加上一个奇思妙想的父亲,这样的家庭永远是创造奇迹的摇篮。
(一)
今年暑假,2006届的30多个毕业生,一定要跟我聚会。这些孩子现在已经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了。我叫他们排着队,每一个人汇报两件事。第一件事,个人感情进展到什么程度?单身还是热恋。第二件事,两年之后有什么打算?
一个女生说:“王老师,您还欠我一个男朋友,记得吗?”
我一愣:“我什么时候表过这个态?”
女孩启发我:“您为了拆散我美好的初恋,曾经许诺,等我上大学了,就给我介绍最优秀的男孩。现在我可是大二了,您说的话是不是该兑现了?”
我想起来了,确有此事。当时,这个女孩上高一,和一个男孩同桌。女孩学习好,我的本意是让她带带这个男孩。不久,我发现不对,俩孩子话越来越多,变得有点形影不离了。
我直接问那个女孩:“你们俩是不是有点那个意思了?”
“是。”回答得挺实在。
我说:“孩子,你这么做太不地道了。”
“为什么?”女孩一脸迷茫。
“你没有看到人家学习已经困难到什么程度了?十二分的投入也就勉强能跟上。你这时候跟他谈朋友,明摆着让人家分心嘛。再说,你长得这么漂亮,这个男孩好不容易逮住你,成天除了想尽办法讨好你,还能动什么脑筋?哎呀,你倒是没什么,可把人家给坑了。”
女孩没想到事情那么严重,赶紧跟我坦白:“一开始吧,我跟他也没啥。看他学习挺可怜的,我想帮他,帮着帮着就把自己给帮进去了。”
我点点头:“这个事还有没有挽回的余地?如果你决定不谈了,心里能不想吗?慢慢地冷却,行吗?”
她说:“行。”
“好,咱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别跟那个男孩坐在一起。”
女孩也答应了。
可我还是不放心,俩人不坐在一起,那只是形式上的。怎么从心理上戒除这份依恋呢?要不然,俩人上课再传张纸条,递个秋波什么的,岂不更麻烦?
我赶紧补了几句:“你心地这么好,又多才多艺。你考上大学之后,我给你介绍一个男朋友!”
好家伙,今年这顿饭可不好吃,女孩直到现在还等着我给她介绍男朋友呢!
(二)
怎么看待中学生谈恋爱?
第一,中学生身体发育以后,对异性产生好奇、吸引,是一种很自然、很健康的心理和生理表现,也是一种追求美的行为。对此,应该是肯定大于否定。
有些家长战战兢兢地告诉我:“儿子跟同学打电话,竟然说,这事儿别问他,得听他老婆的!十几岁的娃娃,哪来的老婆?”
再过几年,这些家长又神神秘秘地请教我:“王老师,我跟儿子相亲的那几个女孩,都挺不错的。他怎么见都不肯见呢?”
的确,现在的年轻人生理发育过快,心理成熟延迟。小小少年就觉得自己该尝尝恋爱的滋味了;三十出头了又迟迟不愿走进婚姻的围城。
第二点,要恰当地界定恋爱,不是说男女同学只要一交往,就是恋爱。喜欢和爱还是有区别的。
很多家长和老师,特别是一些班主任,经常神经过敏,看到哪个男孩和女孩说一句悄悄话,问题讨论得多一点,就怀疑两个人谈恋爱了。很多时候,孩子们就是舆论的压力促成恋爱的———经不住同学瞎议论(奇*书*网。整*理*提*供),自己就假戏真做了。
十几岁的一帮少男少女,天天坐在一个班里,有几个能说得来的异性好伙伴,这是一个正常的交往范围,顶多叫做“男女交往过密”,和谈恋爱完全是两码事。
女同学跟男同学疯着玩。如果一个女孩同时揍几个男孩,这没什么问题。如果她老往某一个男孩身上挥拳,那就有点麻烦了,往往这一揍,就揍出感情来了。
如果两个人已经如影随形,或者向其他的同学明确表示:我喜欢他。这就是恋爱的动向。
有时候你问孩子:“你是不是跟谁谈恋爱了?”
孩子会委屈得嚎啕大哭:“我没有!从来没有!”这说明孩子的内心还是很朦胧的,不愿接受这个现实;是大人提醒了他,让他害怕了。
“那你为什么总找她说话呢?”
孩子继续申辩:“经常说话就是谈恋爱吗?我跟谁谁谁也经常说话啊!”
这种似是而非的误判,一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二来还可能加速他们的恋爱步伐。所以,孩子恋情不明朗,与其误判,不如不判。
第三点,中学生初次接触爱情,看得既美好又神秘,家长采取淡化的处理方式最为适宜。如果家长适当引导,这场几乎注定失败的感情,可以安然走过。如果家长过分干预,反而会助长这种关系,使得两人更加难解难分。有些家长甚至刻意把恋爱说得多么丑恶,让孩子对异性产生一种成见和阴影,终生挥之不去。
其实,少男少女之间也有他们的烦恼。相处得密切时,他们会发现对方各种各样的毛病,又缺乏斗争经验,吵一架、生场气,从此就互相不答?了。我的很多学生都是这样,只要不是特别出格,我一般装作没看见。往往过了一段,他们自己就分手了。
我凑上去问:“我看你们之前挺好的,现在怎么又不行了呢?”
“唉,别提啦!咱们不说这事儿,成么?”
(一)
戴军讲过一件处理孩子早恋的故事。他有一个同事的女儿交了一个男朋友,两人出双入对,甜蜜极了。
有一天,女孩的妈妈开口了:“听说,你谈上了?”
孩子一愣:“嗯?哦。”
“这个周末,你们再多叫两个同学,到咱们家,我下厨。”
孩子不知妈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答应了。
到了周末,孩子们疯完、闹完,各自回家了。女儿非常紧张地问她妈妈:“哎,妈,您觉得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
“那个……您觉得怎么样?”
“哦———”妈妈如梦初醒,“你是说那个男朋友?”
女儿羞涩地点点头。
妈妈卖起关子:“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当然是真话。”
“他呀……就那样吧。反正不如你爸爸当年。”
“是吗?”女儿的自信心受到挫折。
“我就是这么一说,他———好像有点罗圈腿吧?”
“啊?”女儿备受打击:“妈,您怎么看出来他有罗圈腿?”
“是啊。你没看出来么?”
女儿极其失落地回到自己房间,越想越不甘:跟一个罗圈腿的男孩谈恋爱,一点都不酷!
从此以后,女孩怎么看那个男孩怎么不顺眼,不到一个月,就和男孩断交了。
中学生的恋情纯真又脆弱,任性又盲目。看似无心的几句评价,就能动摇孩子的感情;这个妈妈摸准了孩子的脉,手段可谓高明。
话说回来,孩子性格开朗随和,即使恋爱,一般也不会陷得太深,能自我解脱。往往那些家庭关爱不够、温暖不足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恋爱问题。比如,孩子哪次考试没考好,或者跟哪个同学闹别扭了,他要是跟父母关系好,回家一倾诉,大大咧咧地,就过去了。如果父母不理解,甚至横眉冷对、骂骂咧咧;一旦出现异性的安慰,爱情的火花一下子就擦着了。所以说,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