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王金战,郭铭
2003年,他的班级90%的学生考入北大、清华、牛津、剑桥、耶鲁,2006年,他的女儿以645的高分被北大录取。2007年,他的著作《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位居教育类图书销售No。1,今年,他再推亲子互动教育励志第1节!
阅读本书一天,孩子精彩一生
家长必读的4大理由:
1。规划、沟通、习惯、激励、冲刺——直击家庭教育五大难题
2。中国教育界领军人物、全国十大名牌教师——已经改变无数孩子的命运
3.200个第一手教育实例——全程指导英才成长
4.首次披露“老王独家”——锦囊妙计,出奇制胜
如果您希望孩子接受第一流的英才教育,不用说 《中国英才家庭造》是第一本您应该读的书,条条大路通北大,清从第—章看到最后一章,并仔细体会。
如果您痛感孩子的心越来越远,请先读第二章,每一个问题都是一次机会,这其中往往潜藏着孩子突出的成才品质。
如果您正在为孩子学习成绩提不高而困扰,请先读第三章,高智商源于细节培养,孩子极有可能是学习习惯出了问题。
如果您的孩子即将参加中考、高考,请先读第五章,不仅2小时提高20分,更有一系列决胜秘笈全盘托出。
如果我告诉你:2006年,人大附中有一个班,13名学生100%进入了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世界一流名校,你怎么看待这群孩子?
A。天才
B。狂人
C。关系户
D。吹牛
正确答案是E,以上都不对。这个班的13名学生原本没有任何过人之处,考上清华、北大更是希望渺茫。然而,他们轻轻松松,就读的高校比北大、清华更优秀。
他们就是人大附中A…level班的第一届毕业生。
2003年9月1日,A…level班启动了。学校开班主任会,向老师们推荐这个班,动员一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有意向的学生报名。会开完了,很多老师和家长不理解,认为这个班前途未卜。
但我分析,学校办A…level班是第一年,不可能只有一届,将来得一直办下去。以校领导班子的性格、办事作风,学校会不惜一切代价把第一届学生培养好,力创品牌。所以,我回班后,积极动员学生们报名加入。谁想去都行,能去就去。当年A…level班第一届只招了13个学生,我教的这两个班就占了6个,都不是成绩最好的孩子。
A…level班学的都是英国高中的原版教材,全部由英国的老师上课,用英文讲授,学生英语能不过关吗?口语能不地道吗?考试是英国的合作学校把卷子寄过来,我们的学生考完了以后,再给他们寄回去。然后,像大学一样,考一门给你一个学分,累计到一定的学分以后,给你一个毕业证书。有了这个毕业证书,在英语语系的任何国家都被承认学历,可以报考它们中的任何一所名牌大学。但是,因为A…level班和国内高中所学的内容差异很大,学生就不能参加国内高考了。
英国的高中课程难度远远低于咱们国家,虽然是用英语讲课,A…level班的学生们都感觉很轻松,很快乐。结果,第一届A…level班毕业,13个学生全部上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的一流名校。
没报A…level班的许多学生都后悔了:“我以前学习成绩比A…level班的学生还好呢,最后前途反而不如人家。”
受什么样的教育,是人一生的起点、永远的名片。虽然世界上不乏后来居上、自学成才者,但稀里糊涂选择一个比较低的起点,往往让人一生饱受磨难。“敢为天下先”,只做最好的,给孩子的就是一个更大的舞台,更美的前景。
我来人大附中以后,第一届学生2000年毕业,有一个女孩叫王菲菲,当年考到北京大学数学学院。2000年的香港受英国的影响依然比较大。为了使香港更多地和大陆进行交流,获得一种新的元素,香港大学开始在国内招生。第一年,它给了北京大学8个招生指标。这些学生大学一年级在北大,之后,免费去香港大学念书,相当于交流。当时的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在国人的心目中,还是北京大学要高出许多;对于香港大学,大家都非常不了解。
王菲菲就来问我:“我们学校分了8个到香港大学上学的指标,随便报名,你说我报不报呀?”
我回答:“当然应该报了。”
“为什么?”
我告诉她:“虽然香港现在已经回归了,但整个社会背景,它的氛围、制度、文化和国内区别是相当大的。尤其在国际化步伐方面,我觉得香港迈得更快。就改革开放的程度来讲,更是比大陆高出一大地截。你已经18岁了,对国内的风土人情、社会制度、人文理念都已经有相当的了解。这时候带着成年人的思维,再到香港,与那里的制度、文化进行对接,利用这个平台,你将会得到在北大得不到的东西。”
我谈了这些观点以后,王菲菲就报名了。当时北大学生都不认可香港大学,所以王菲菲面临的竞争也不激烈,很快通过了笔试、面试。
到香港大学读了半年,王菲菲回来跟我说:“老师,这个路我选对了。香港大学的学生水平虽然不高,但是那边比较人性化、科学化、前瞻化的教育理念和学校整体开放的氛围,周边的社会文化、制度对校园的影响,在北大是感受不到的。到了香港大学,似乎是迈出了国门。”
到了大四,王菲菲又被香港大学交流到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在那里又读了一年。这个孩子,四年本科,三所学校,两个国家,而且是三种不同制度的文化,比一般北大的学生,经历丰富多了。
王菲菲在人大附中时,也不是一个出类拔萃、十分活泼的学生。在香港和国外上了几年大学以后,那种自信,那种阳光,那种视野的开阔和不凡的气质,明显和国内的孩子不一样。王菲菲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学的是精算师专业,毕业以后,被美国一家很大的投资公司录用了,第一年年薪就是6万美金。所以,王菲菲特别感激我,因为在她犹豫不决的时候,在别人都不看好的时候,我的一些观念,给了她一种导向,帮她圆了一个梦。你们看,现在咱们的学生对香港的高校趋之若鹜,香港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比北大、清华都高,再想到香港大学有多难?所以?走在潮流之前,把握机会就相对容易一些。
有些人会说:我们的孩子没有读人大附中,更没有上北大,我们没有机会进入A…level班、香港大学啊!那么,我要问:当时人大附中那么多的学生,为什么只有这13名学生选择了A…level班?北大一年级的学生也有几千个,为什么只有少数几个孩子看好香港大学?
对孩子的前程,家长必须有先见之明,对国内国际教育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有利的选择。
相反,有些家长对此感觉比较迟钝,甚至冷漠,总觉得这件事与我有什么关系,我的孩子不能去做风险未知的实验。大家都不敢吃这第一只螃蟹,怕扎了嘴,卡了喉咙。有没有认真研究国内教育形势的转变,有没有对比中外高等教育的差异?有没有想过,在别人已经走过的这条路上,自己的孩子还能走多远、多快?相当多的家长都没能做到。常规思维老轨道,听从命运的摆布,无知而无奈,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推卸责任。
每一年,都有无数孩子出生、入园,开学、升学,高考、求职,只有那些事先做好了充分准备,进行了前瞻性、智慧性选择的家长,才能够为孩子找到一条更好走、更合适的英才之路。
前些日子,我的一个老乡领着他已经上高二的儿子来找我,一见面就谈到了高考。
我说:“北京大学2008年高考一共录取了2675个考生,其中保送的有573个,自主招生的有658个,再加上体育特长、艺术特长等等,北京大学有50%以上的学生走了特殊的招生系列,完全凭考分录取的学生还不到50%,这是国家高考的一个新动向。北京大学是这样,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也都是这样的,而且这个政策的执行力度会越来越大。”
这个老乡一听,特别吃惊:“怪不得。我们感觉这两年,考清华、北大这些名牌大学越来越难。”
于是,他问我:“王老师,什么叫自主招生?”这个老乡还是国家的高级公务员。
我说:“孩子都上高二了,你连这些都不知道呀!”
他摇摇头:“不知道。哪些学校有自主招生的资格?自主招生需要符合什么条件?”
我说:“你会上网吗?”
“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