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边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正汇道:“但我们目前确实打不起一场大仗!便是杀了我,户部也再拿不出钱来了。”
    众人说来说去,都无良法,正纷扰时,侍从来报:“临夏军区总参军李永奇到了。”
    刘锜派李永奇进京,这件事折允武、欧阳适以及几个大臣都知道,听说他来,折允武脸上微露喜色道:“来得巧了!李参军久在夏边,必知夏人虚实!快请进来。”
    不片刻,就见一个中年男子风尘仆仆赶了进来,原来李永奇听说监国太子在接见李寿,也不顾路上劳累,急忙进行宫来求见。郭浩和李永奇是旧相识,这时却不好上前来打招呼,两人只交流了一个眼神,李永奇便上前给折允武行礼。
    折允武见他满脸都是灰土,便命侍从先奉上一杯茶水。李永奇也不辞,先谢了恩,随手抓起喝了,将杯子胡乱一放,便开门见山道:“太子,听说夏使李寿已入宫拜见监国,不知……不知他可有放肆无礼?”
    折允武叹了口气,命侍从将方才被韩昉摔落在地的那份“国书”交给李永奇。李永奇打开一看,惊道:“这是什么?”
    郭浩便将方才会见李寿的情景简略说了,李永奇一听,当场跪下哭道:“太子!此事万万不可答应!这三十九处城寨都是边疆战士用血换来的,用血守住的。若是割给了夏人,那……那,那陕西秦凤便别再想得保!”
    韩昉叹道:“李参军,这三十九处城寨不容有失,我们都知道。可你一路东来,应该有听过宗弼、宗翰都已经起兵,赵构又来趁火打劫。若再加上嵬名察哥,恐怕我们难以抵挡。到时候不仅陕西、秦凤难保,而是整个大汉江山难保了!”
    李永奇骇然道:“赵构……宋室也来和我们为难?”
    郭浩哼了一声道:“他们在边境大举调兵,说是说要来援邻却敌,其实心里的算盘,大家不用想也知道!”
    李永奇道:“但就算如此,也不能割地!”
    陈正汇道:“割地谁也不愿。可是李参军,如今中枢钱粮欠缺,可再打不起一场大仗了。”
    李永奇道:“我陕西不要中枢钱粮,就凭本土补给,也要打赢这场仗!”
    折允武为李永奇豪言所动,问:“中枢不帮忙,夏边将士也能打赢么?”
    李永奇大声道:“能!”
    郭浩眉头一皱,说道:“李兄,你的心情我们大家都理解,但现在是决断军国大计,不能感情用事。太子问的是能不能赢,而不是问你有无决心。”他是西系出身的人,对陕西和夏人的实力深有了解。
    李永奇道:“之前中枢也没派一兵一卒进入河西,可我们也一样把夏人往回赶!”
    “此一时,彼一时!”郭浩道:“陕西、秦凤兵将能取得如斯战绩,一方面确是将士用命之故,但同时也因为当时夏人屯大军于云内,他们既要防金人,又要防河东,这两处地方,至少牵制了他们四成的军力。”
    韩昉道:“除此之外,当时我大汉国势正强,乾顺心中畏惧,遇胜不敢穷追不舍,遇败不敢卷土重来。因为嵬名乾顺有种种顾忌,所以前线士兵便放不开手脚。可以说中枢当时虽无一兵一卒入陕,却有不助而助之实。但如今嵬名乾顺既有欺我之心,则势必倾国前来再无顾忌。”
    陈正汇道:“再者,这两年夏边有战事时渭南也都无事,郭浩大人、虞琪大人调渭南之粮以补渭北秦凤之缺,忠武军一部亦随时准备增援,免去了夏边将士的后顾之忧。但此番战事若起,宋室一起举兵来犯,那时陕西秦凤便四面受敌,渭南便不能再作为临夏诸军之依靠,甚至需要临夏诸军救援,到那时节,刘锜将军也有把握赢得了这场大战么?”
    折允武在郭、韩、陈三人说话后盯紧了李永奇,要看他如何回答。
    三个大臣这番顾虑说出来,李永奇竟也抵挡不住,他毕竟不是张飞型的猛将,方才那般激动乃是军人的常态,这时想起诸般顾虑,内心深处也不得不承认嵬名察哥的军势确实强于刘锜所率领的军势,想到此处,两行热泪流了下来道:“太子,不错!刘将军心里对于能否独抗夏人,心里也没底。不过他来之前要我代他——不!是代临夏数十万军民向太子陈言:秦陇男儿宁可战死沙场,不愿割地求和!”环视了堂上诸公一眼,说道:“太子与诸位相公如何决断,我们为将的不敢干预,不过请太子与诸位相公决断之前,先想想我们这些边疆武夫洒在这三十九座城寨上的鲜血和抛在这三十九座城寨上的尸身!”
    折允武也是在军营呆过的人,被李永奇这番话说得热泪盈眶道:“不错!不错!边疆上每寸土地上都有将士们的尸骨,西北哪个水井边没有将士们的热血!割地之议,不可轻提!”
第三一四章 割地之议(下)
    折允武如此当众表态,诸大臣一时都不知如何接口,郭浩是带过兵的,陈正汇年轻时也曾是豪情万丈的书生,见折允武真情流露都为之感动,但他们毕竟不是年轻人了,一阵激动过后马上便恢复理智,想到目前汉廷的困状都觉单靠热情无法解决问题。
    韩昉道:“太子,眼前的局势,不容我们意气用事。”
    折允武道:“意气……这是边疆将士的军心士气!怎么是意气!”
    一直没有说话的陈显和张浩对望一眼,心里均道:“太子毕竟年轻,幸亏把那李寿赶出去了,否则太子在他面前如此说话,我们再想把场子圆回来也难了。”
    欧阳适看了折允武一眼,说道:“事情到了这份上,要想硬对硬,实在不行。若光是西夏一家我们还好对付,但加上宗弼、宗翰,还有随时都会反咬我们一口的赵宋,我们无论如何抵挡不住!”
    折允武听欧阳适提起宗弼、宗翰、赵宋,心中的豪情登时熄灭了大半,化为一股无奈道:“那四叔的说法,真要把那三十九处城寨给他们么?”
    李永奇闻言也抬头盯紧了欧阳适——不但是他,在场所有人几乎全都注视着欧阳适,欧阳适的修为可比折允武好多了,全没半点紧张,不紧不慢道:“之前我们众大臣不是已与太子议过了么?万大事都用一个拖字。所以在给和不给之间,还是有一个拖字!”
    折允武道:“但嵬名察哥已然动兵,照那李寿方才的说法,恐怕也拖不得了。”
    欧阳适笑道:“答应不答应的事情,自然是拖不得了。但答应后的事情,却大有可拖之处。”
    折允武不明,直接道:“请四叔赐教。”
    欧阳适道:“这三十九处城寨,广袤千里,要一一交割清楚,就算双方十分配合,也得经年累月。若我们再从中作梗,怕不要两三年才交割得完!两三年下来,漠北的仗早打完了。这等外交交涉的事情,只需找到一个口才便捷的文士便可。以此换得西北安宁,先稳住云中、河南、赵宋,等大哥一回来,那时收拾西夏,恢复疆土,如拾草芥!”
    折允武道:“那……还是要答应割地?”
    欧阳适道:“那也只是暂时答应。天下间的地方,有力者得。一切以漠北的大事为重,只要稳住了中原的局势,支持得大哥打赢了这场仗,只要大哥一回来,天下大势便能反转!”
    韩昉也点头道:“不错,允夏人割地,只是权宜。借这件事拖得一拖,等陛下凯旋,自有另外一番话说。”
    陈正汇叹了一口气道:“若无其它善法……怕唯有如此了。”
    陈显什么也不说,但点头而已。
    韩昉瞥了李永奇一眼道:“李参军,你以为如何?”
    李永奇心中不乐,但欧阳适既已如此说,自己又无奇策,便不敢强犟,低头道:“若太子、元帅与诸位相公已然决定,我等无识武夫,不敢反对。”说是不敢反对,那终究是不愿赞成。
    韩昉目视折允武道:“太子……”
    折允武道:“此事是否再问问七叔?”
    欧阳适道:“老七的意思也是拖,若他到此,也必是这般主张。”
    折允武心想从杨应麒这段时间的“软弱”行径看来,多半也会如此妥协,当下咬了咬牙道:“好吧!暂时就这般定了!”
    李永奇虽已听欧阳适等说这等割地乃是暂时,等折彦冲回来还是要夺回来的,但要陕西兵将向夏人弃土示弱,那是比杀了他们还难受!见折允武已经决定,忍不住当庭流泪——这一眶泪水却全是热泪!
    欧阳适道:“现在既已定计,接下来最关键的,便是出任此事的人选。此事不是光彩之事,办此事的人地位不能太高,所以不能由宰辅来办。但地位又不能太低,否则夏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