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东梨这番话说得很是巧妙,全都是在提及余长宁显赫的身份,对于他的能力才干,却是一字未提,意指余长宁乃是凭借皇亲国戚的身份才能担任国子监祭酒,除此之外也不过是一纨绔子弟而已。
余长宁双目微眯,似乎想要看清罗东梨,半响才故作惊奇地问道:“不知这位老伯乃何人?”
罗东梨正在气定神闲地捋须当儿,却不料却听见余长宁问出这样的问题,他本是心高气傲之人,顿觉受到余长宁的轻视,立即面带温怒地说道:“大人身为祭酒,难道还不识国子监的司业?”
面对责问,余长宁突然露出了一个恍然醒悟之色,惊喜地笑道:“哦哦,原来阁下便是王正奇王大人,哈哈,本官前来就任之初,陛下就多次提及王司业的名字,说司业乃国之瑰宝,学问泰山,还让本官以后多多仰仗王司业,今日得见尊严,真是三生有幸,见教见教。”言罢抱拳拱手,态度非常之诚恳。
闻言,罗东梨双目怒视余长宁,气的须发颤抖,老脸也是涨得通红,王正奇却是坐如针毡,脸上神色大是尴尬。
正厅中的所有人全都面露古怪之色,竟不知该如何提醒祭酒大人认错人了,在一片令人尴尬的沉默中,还是杜禹英朗声提醒道:“余大人,你眼前的这位乃是罗东梨罗司业,坐在你左手案下的才是王司业。”
“你是罗东梨?”霎那间,余长宁的笑容凝固在了脸上,他故意皱了皱眉头,淡淡道:“哦,原来是罗司业,对不起,本官认错人了。”
说完之后也不顾罗东梨涨红的老脸,余长宁转头望向王正奇时,脸上又重新焕发出了笑容:“没想到阁下才是王大人,惭愧惭愧,本官今日闹了一个大笑话,实在有失礼仪,王大人不会责怪本官吧?”
王正奇拱手道:“不知者无罪,大人何须自责。”
余长宁颔首一笑,突然站起身来绕过长案,走到王正奇面前拱手一礼道,“王司业乃国子监栋梁,以后还请多多提点指教。”
王正奇慌忙站起回礼:“大人言重了,王正奇乃是浅薄之身,何敢指教大人?况且罗司业比下官强上不少,大人你又何必舍强求次呢?”
余长宁不置可否地一笑:“王司业果然谦虚,哈哈,不错不错。”言罢,便在大笑中重新落座,竟看也没看罗东梨一眼。
杜禹英偷偷一笑,暗道:“这个小贼在众人面前故意轻视罗东梨,敬重王正奇,一定是为了加重两人相互间的猜忌之心,果然是妙招,看来要不了多久,他便能够在国子监内站稳脚跟。”
随后,余长宁又认识了一干博士助教,虽然很多人他都不能记住名字,但态度依旧是热情无比。
两相比较,余长宁如此姿态不禁让罗东梨大感冷遇和憋屈,老脸上亦是轻一阵红一阵,心里满是愤激之心。
仪式结束回到房内,罗东梨依旧是怒气未泯,便在此时,门口吏员禀告王司业前来拜见。
罗东梨挥挥手示意吏员将王正奇请进来,刚一见他,立即怒声道:“这个余长宁实在太可恶了,竟在国子监所有博士助教面前如此轻视老朽,当真是不把我放在眼里。”
见罗东梨气得面色涨红喘息连连,与他面和心不合的王正奇心里不由暗觉爽快,然而现在两人毕竟是同盟对付余长宁,于情于理他也只得安慰道:“罗司业何须与余长宁那种纨绔子弟一般见识?还是先消消气,我们再作打算。”
罗东梨陡然冷哼一声道:“他又不是说的你,而且还对你礼遇有加,你自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王正奇好心好意地安慰他一句,没想到他竟这般语带揶揄,立即不悦道:“罗大人,你我现在也算荣辱与共,余长宁那般轻视你,我也是感同身受,你又何须说出这些话来?”
罗东梨摇了摇手道:“算了算了,老朽不想再提此事,我们还是盘算一下如何给余长宁一个难堪,以报今日的羞辱。”
王正奇轻轻颔,屋内响起了轻轻的交谈之声。
第966章 阿拉伯数字
余长宁却不知道罗东梨和王正奇的阴谋盘算,此际,他正在与杜禹英商量一项要事,关系到大唐算术的改革。( )
这也是余长宁的聪明之处,因为他知道要在国子监站稳脚跟,必须拥有令人折服的知识底蕴,否者光凭自己的皇亲国戚身份,那也是镜中月、水中花,飘飘忽忽没有半点实质内涵。
而展示自己才华的根本点,那就是将后世数学中最为简单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在国子监,甚至是整个大唐进行推广。
当看见余长宁在纸笺上写满了十个奇奇怪怪的符号后,杜禹英止不住的惊讶,疑惑问道:“字不像字,画不似画,余大人,你写的是什么东西?”
余长宁搁下了手中的毛笔,拎起纸笺一角笑问道:“国子丞以前乃是算学院博士,不知认为目前大唐的计数方法可否便捷?”
沉吟了一番,杜禹英如实回答道:“上古之时华夏无文字,所以结绳以记数,其后苍颉发明文字,才使得民智初开,得以出现简单的计算方式,再其后筹算出现,各种计数口诀也相应而出,到大唐之时,计算方式早就比古代便捷了许多。”
余长宁摇了摇头,哑然失笑道:“国子丞此言乃是五十步比百步而已,在本官看来,现在的计算方式根本谈不上便捷,反之劳心费神,一来计算工具复杂,需要的专业性太强;二来数字书写麻烦,计算一道题耗时太久,这是制约算学进步的最根本两点。”
闻言,杜禹英大觉不服气,冷哼出声道:“余大人,现在的算学乃是从古到今无数先人圣哲总结出来的,我承认你昨日推广的那速算法有些用处,但妄想以此颠覆算学根基,那一定是不可能的。( )”
余长宁笑叹出声道:“杜姑娘乃天赋奇才,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所以才会这般固步自封。在本官看来,任何学术都是在不停变化进步,贤达者创法立制,庸碌者因循守旧,创新者生,守旧者亡乃是物竞天择的规律,燧人取火、有巢造房、仓颉造字就是一种创新,若无改变,你我尚是茹毛饮血的丛林野人,围兽皮,住山洞,吃生肉,心智未开,懵懂无教,何能如现在这般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
杜禹英气呼呼地反诘道:“我只知道利不百者不变俗,功不十者不易器,若没有根本的革新改变,你要颠覆算学那是简直不可能的。”
“十倍?嘿嘿,你可知道本官写的这十个数字,为算学带来的改变连百倍都不止。”余长宁扬了扬手中的信笺,神色止不住的傲然得意。
杜禹英秀眉一蹙,不信道:“就凭这几个单单的简单符号?对不起,目前我还不认为它是数字。”
余长宁笑嘻嘻地开口道:“这是阿拉伯数字,来自域外的高级货你当然不认识。”
“阿拉伯数字?”
“不错,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也就是现在的天竺,经由大食人传向四方得以成名,而大食人又名为阿拉伯人,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杜禹英拿起余长宁写的阿拉伯数字一阵端详,冷笑道:“余大人,长安西市就住着不少大食人,为何我却不知道他们计算方式乃是采用的这种数字?”
余长宁闻言一愣,顿时猜测必定是阿拉伯数字在大唐之时尚未在大食普及,心念一闪笑道:“英雄何必在意出生,我们先不论它从哪里来,不管是大唐的计算数字还是阿拉伯的计算数字,能够便捷计算才是正理。”
言罢,他将毛笔递给了杜禹英,沉声道:“杜姑娘,大唐数字一该如何书写?请你先写写看。”
杜禹英用看白痴的眼光看了余长宁半响,默默无语地接过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壹”。
见她写完,余长宁正色问道:“写出这个壹字,一共用了多少笔画?”
杜禹英略一思忖,回答道:“一共十二画。”
“那你可知阿拉伯数字的一,该如何写?”
当得到杜禹英否定的回答后,余长宁微微一笑,提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一个1。”
陡然之间,杜禹英美目瞪圆了,她有些不能置信地问道:“竟然如此简单?只有区区的一竖?这发明阿拉伯数字的人也未免太偷懒了吧?”
余长宁不置可否地一笑,正色道:“正因为如此,才是阿拉伯数字的优势之处。不如我们分别用中原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书写一千一百一十一这个数,比较一下书写时间。”
言罢,两人分别在两张宣纸上书写了起来,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