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第一个层次:可以统管各个时期战役的指导思想。它从总体上反映我军对战役作战的基本认识和观点,对我军在各个时期进行的所有战役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其表述较为简明,通常只明确战役的目的。譬如,“基本的方针是歼灭战”,这里所讲的“歼灭战”,是指歼灭敌人,即战役的目的。
2.第二个层次:在某一战争时期制定的战役指导思想。它反映某一战争时期我军对战役作战的基本认识和观点,与上一层次相比,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只适用于指导某一战争时期内所进行的战役,但针对性较之于第一层次更强,在表述方式上,除了突出第一层次“歼灭战”的思想外,还要明确实现“歼灭战”的某些要素,通常可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表述包括战役目的、实现战役目的的基本手段及战役歼击目标等三十要素,例如,毛**、朱德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就属此类。这一战役指导思想的后一句话,规定战役目的是歼灭战,战役的歼击目标是疲惫之敌;前一句话则规定达成歼灭疲惫之敌的基本手段,是“诱敌深入赤色区域”。
第二类表述包括战役目的和实现战役目的的基本要求等两个要素。例如,粟裕70年代末提出的“积极地创造和寻求战机,乘敌之隙,不放过一切有利场合下的歼灭战”。其中,“歼灭战”指的是战役目的,其余的则是指达成战役目的的基本要求。
3.第三个层次:我军在某一战争阶段或针对某一作战对象的战役指导思想,它比第二个层次更具历史局限性,只适用于指导某一战争中的某一阶段或对特定作战对象所进行的战役,但针对性更强。在表述方式上,除了突出上述两个层次中“歼灭战”的思想外,往往还明确达成歼灭战的某些要素,例如,1947年8月底,毛**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给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的电报中提出:“采取于运动中半歼灭半击溃之作战方针”,其内容还包含有采取运动战这一作战形式。
针对性较强
过去我军的每一种战役指导思想,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根据当时所面临的客观实际,以当时的军事战略为指导,以作战对象和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为基础,以战场环境情况为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权衡利弊提出来的,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的战略思想主要是“打破‘围剿’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在力量对比上敌强我弱悬殊大,且红军的武器装备主要靠在战场上取之于敌;就战场环境而言,根据地有积极援助红军的人民群众和有利作战的阵地,可全部集中红军的主力,便于发现“围剿”之敌的薄弱环节,使敌人发生过失和疲劳沮丧。上述这些因素,规定了红军在战役上必须给敌以歼灭而给我以补充,并且只有将主要战场选在根据地,方可达到此目的,因此,毛**为中央红军确定了“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反“围剿”战役指导思想。又如,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由于美、英军技术装备先进,机动速度较快,其综合作战能力较之于南朝鲜军队强,因而毛**针对具体作战对象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对美、英军“打小歼灭战”的战役指导思想。他指出:“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这是因为美军在现时还有颇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为了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以达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士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打美英军和打伪军不同,打伪军可以实行战略或战役的大包围,打美英军则在几个月内还不要实行这种大包围,只实行战术的小包围,即美军每次只精心选择敌军一个营或略多一点为对象而全部地包围歼灭之。”裕荒芷笸荚谝皇币坏丶泻艽蟮谋Γ淮渭呙鸷芏嗟腥恕>褪撬担荒芪ケ痴秸跗诒匦氡苊馔腥酥乇啪稣降恼飧銮疤帷U秸跗诖蚣呙鹫剑≡竦淖髡侥勘暌⌒!弊酆仙鲜龇治隹杉揖揭壑傅妓枷耄苁撬孀趴凸矍榭龅姆⒄贡浠欢显黾有碌哪谌荩愿臃现傅嘉揖揭圩髡降男枰?br /》
三、几点启示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指导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确立未来作战的战役指导思想,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启示。
要科学地确定战役指导思想所包含的要素弄清战役指导思想应包含哪些要素,是确立战役指导思想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战役指导规律,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要素有很多。但战役指导思想是战役指导规律的最高概括,它所包含的要素,应是战役指导规律中最本质和主要的那些要素。从不同层次上提出的战役指导思想,其所包含的要素的多少必然会有差异。在未来战争中,我军的战役指导思想将用于指导在高技术条件下所进行的战役。战役指导思想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又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因而对其内容构成应把握好简与繁的限度。通常情况下,战役指导思想以包含战役目的、实现战役目的的基本手段和根本要求等2~3个要素为宜。在这些要素中,核心内容是战役目的。因为,作为战役制胜要旨的战役指导思想,必须明确指出战役目的是什么,以便于组织实施战役时在宏观上有所遵循,使所有参战力量围绕着明确规定的共同的目的而形成整体合力。从我军历史上各类战役指导思想来看,尽管它们所包含的要素不尽相同,但都有战役目的这一要素,并且是战役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
要以未来战役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综观我军战役指导思想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战役指导思想的具体内容,总是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以当时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是正确制定战役指导思想的基本方法。我们在确立未来战争我军战役指导思想时,也只有着眼未来战役的实际情况,才能增强战役指导思想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首先,要遵循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对战役作战的规定性。战略规定战役,战役服从战略,而战略对战役的影响与制约,又集中体现在战略方针上。战略方针是指导未来我军一切作战行动的总依据,战役作为战争的一个局部,其指导思想不能离开战略方针的规定性而独立存在。为此,必须深刻了解和领会战略方针对战役类型、战役样式、战役行动等方面的要求,使战役指导思想符合战略方针的基
本精神。其次,要依据未来战役敌我双方和战场环境的可能情况。通过深入分析敌我双方战役力量、战役战法、战役目的、战役要求和战役战场等各种情况,从中预测出敌我双方进行对抗时可能产生的、反映战役本质和规律的战役特点。尔后着眼这些特点,探索出战役指导规律。最后抽象概括出战役制胜的要旨和途径,并将其上升为战役指导思想。
要突出反映主要战役的指导规律
未来战争我军的战役指导思想作为指导我军战役的总纲,其所包含的内容,应当尽可能多地反映未来我军各类战役指导规律的共同属性。但是,由于我军未来进行的战役具有多样性,这些战役的指导规律又各有其特点,因此战役指导思想难以全部包容未来所有战役的全部指导规律,这就提出了一个确立战役指导思想以准为基点的问题。从历史经验来看,过去我军在制定适用于某一战争时期的战役指导思想时,通常是以那一时期的主要战役为基点的,例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战役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的战役指导思想,就是以着重反映当时我军的主要战役样式——运动战战役为基点而提出的。由此启示我们,在从各种战役的指导规律中抽象概括战役指导思想时,应以未来战争中我军主要方向的战役作战为基点,并统筹考虑其它方向的战役作战,从而使之更加适应指导我军未来战役作战的需要。
要简明准确和通俗易记
我军的战役指导思想,作为战役指导规律主要内容的反映,必须具有很高的理论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过去,我军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的各类战役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