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套所能承受的膛压是42000psi,一般的9mm子弹膛压则为25000~
35000psi(美规子弹),而海豹所使用的子弹其膛压竟高达50000psi,
远远的超过了北约及贝瑞塔的标准(在此提醒各位读者一件事,在枪
械工艺及性能要求上,北约及欧洲各国的标准都比美国来得高,因此
美国枪很少能打入欧洲市场,而欧洲制枪械,在美国市场却是到处可
见),因此在初始射击时,贝瑞塔枪管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即已产生
裂痕,继续射击高膛压的子弹後便发生节套破裂的情况。但仅只使用
这些高能量子弹的海豹有此一问题,在美国陆军以及其他使用m9手枪
的各单位也都重新测试m9的性能及结构,其结果仍和1984年的测试结
果相同,因此美国国防部在1988年9月15日的一份内部报告中指出,
那些发生节套破裂问题的m9手枪,问题是在於子弹而非枪只本身结构
强度不良,但贝瑞塔公司在问题发生後——虽然事後证明错不在他们
——立即在92系列手枪上的冶金及强度上下了一番苦功,新改良的
92FS立即受到美国军方的肯定,所以在1989年初,美国国防部又与贝
瑞塔公司签下了一纸17万把92FS的交货合约,又再次地为结构强度不
良的谣言作了一次有力的澄清。
m1935手枪
简介
m1935手枪又称为GP35(法语themodele1935pistoletautamatiqueGrandPuissance的缩写),在法国有时也简称为勃朗宁自动手枪(BaP),在英语国家则称之为勃朗宁大威力自动手枪(BrowningHighPower或BrowningHi…Power),简称BHP。之所以称为“大威力”主要是区别于以前以FN名义设计的各种勃朗宁手枪,如m1900、m1906、m1910等,它们多是发射低威力的7。65mm/6。35mm口径手枪弹。而m1935手枪发射乔治·;卢格设计的9×;19mm巴拉贝鲁姆枪弹,对当时欧洲人来说的确是一种威力最大的手枪弹,其枪口动能达到490焦耳,在50m上的落点动能达到365焦耳,如此大的能量对杀伤相应距离内的无防护有生目标绰绰有余。其次,m1935的弹匣容弹量达到了13发,与当时流行的自动手枪仅7~10发的弹匣容弹量相比,也是空前的。这使得该枪的使用者拥有更强的单兵火力,对近距离作战具有重要意义。充分显现了“大威力”的风格。该枪完全由钢件制成,结实耐用,尺寸较传统的勃朗宁手枪明显大,线条简练,给人以粗犷、墩实的感觉。
m1935勃朗宁大威力自动手枪是世界应用最广泛的手枪之一。因其精度良好、容弹量较大,至今仍在现代手枪结构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前的各种勃朗宁手枪一样,结构中更多地凝聚了约翰·;摩西·;勃朗宁的丰富想象力。勃朗宁在其晚年设计的m1935,结构新颖、设计独特,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创造性的产品。凭借其凸耳式枪管偏移式闭锁机构,成为经典之作,同时,该枪也是一支著名的“长寿”武器,在诞生70多年后还活跃战场上。目前仍在英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等国军队中服役。
研制历史
m1935手枪诞生于1920年代初。比利时FN公司应法国陆军的要求,开始设计一种全新的军用手枪。约翰·;摩西·;勃朗宁打算设计一种发射乔治·;卢格设计的9×;19mm巴拉贝鲁姆枪弹的“大威力”自动手枪,以确保FN公司在商业上的地位。勃朗宁在美国犹他州奥格登的工作室里开始了他的工作,几星期后就研制出两支样品,其中第二种型号就是后来m1935的原型,该枪首次采用了容弹量高达15发的双排弹匣。FN公司对这支枪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成为FN总设计师、设计出FaL自动步枪的迪厄多内·;J·;塞弗继承和发展了勃朗宁的设计思想,帮助勃朗宁最终完成设计。在原型基础上缩短长度,增加了外露式击锤、手动保险和弹匣保险,同时简化了分解过程,这种改进型称为m1923。1925年,法国军方对m1923进行了试验,结果非常满意。之后,塞弗进一步完善其设计,主要是缩短套筒和枪管长度,使全枪质量进一步减轻,弹匣容弹量也减少到13发。1926年,71岁的勃朗宁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但此前他还是看到了试制成功的样枪。几个月后,相关专利也获得批准。塞弗在参考了同为勃朗宁设计的柯尔特m1911a1的一些特点后,又设计出了m1928,该枪有一个欧洲式的圆头击锤。几经修改后,1929年,塞弗又改进了握把和空仓挂机解脱杆的形状,改进后称为m1929。1934年,m1929在经历了少许改变后最终被命名为m1935手枪。次年,比利时军队成为其第一个正式用户。
结构特点
m1935是一支纯粹的常规单动型军用自动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枪管偏移式闭锁机构,回转式击锤击发方式,带有空仓挂机和手动保险机构。全枪结构简单、坚固耐用。由于该枪生产时间较长,其间几经改进,加上生产厂家较多,细节上有诸多差别,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比利时生产的标准固定表尺型m1935手枪的结构主要部件包括套筒、枪管、复进簧组件、套筒座、弹匣和空仓挂机。
套筒组件由套筒本体、准星、表尺、阻铁杠杆、阻铁杠杆轴、抽壳钩、击针、击针簧和击针限制板组成。m1935采用与m1911相同的轴式抽壳钩,它与击针一起被击针限制板限制并固定在套筒上。阻铁杠杆轴的形状比较复杂,由带有一粗一细两个突轴的腰形板组成,细轴用于与阻铁杠杆配合,使后者能够可靠地旋转;粗轴上带有一个缺口,刚好卡在抽壳钩上并被抽壳钩限制住,使得阻铁杠杆轴不会从套筒上脱落。该枪套筒右侧的防滑纹里嵌有一个腰形机件,即是该零件外露的部分。
m1935的枪管长118mm,内有6条右旋膛线。枪管外表面在位于弹膛上前方处设有两道半环状闭锁突起,在弹膛下方的突起部分则加工有开闭锁导槽,弹膛后下方还加工有导弹斜面。m1935采用枪管偏移式闭锁原理,这种原理是天才的勃朗宁于1895年首创的,适合发射大威力手枪弹,并获得了专利。不过在具体结构上,m1935的枪管下部采用凸耳式,与此前勃朗宁设计的m1911并不完全相同。m1911的枪管采用的是回转铰链式,零件数量多、机构相对复杂,而凸耳式结构则更加简单,工艺性也更好。
复进簧组件由复进簧、复进簧导杆、复进簧导杆帽、复进簧导杆簧和限位钢珠组成。其中复进簧导杆簧和限位钢珠安装在复进簧导杆中,并被复进簧导杆帽限制住。复进簧用于给套筒复位提供动力,完成复位动作。m1935的空仓挂机杆尺寸比一般手枪的要大,因此操作性较好。在空仓挂机杆转轴的部位加工有一个缺口,复进簧导杆内的限位钢珠和复进簧导杆簧与其相互作用,当该枪处于空仓挂机状态时,向后拉套筒,可使空仓挂机杆复位,解除对套筒的限制,使套筒复进。
套筒座作为全枪最复杂的一个部件,其上安装有诸多零件,主要包括握把护板、扳机、扳机轴、扳机连杆、扳机簧、弹匣扣、阻铁、抛壳挺、手动保险杆、击锤、击锤连杆、击锤簧等。套筒座上加工有套筒导槽和与枪管配合的开闭锁突起。该突起是一个单独的零件,加工好后以过盈配合方式压入套筒座上的孔内。
该枪使用的双排单进13发弹匣由弹匣体、托弹板、托弹簧、托弹簧底板和弹匣底板组成。这种结构的弹匣非常适合在手枪上使用,为后来的各种大容弹量手枪弹匣设计奠定了基调。采用这样大容量的弹匣必须将握把做得很厚才行,但勃朗宁的设计使得m1935的握把仍然能够保持较薄的厚度。该枪将握把背部上端设计成向内凹陷,正好与使用者握持时虎口部位向前凸出的部分相吻合。凹陷处与握把下半部的过渡段长20mm左右,与枪管轴线形成的夹角为116°;,而握把下半部分的倾角则设计成103°;,这样握把倾斜角不至于过大,减小了全枪长度,并使握把背部上端形成“颈部”,使得握把上小下大,不易滑脱,而且即使是亚洲人的手型,握持时也不会感到太大太厚。因此,m1935的人机工程性能非常出色,特别是操作性和指向性好,获得用户的一致肯定。
m1935手枪的基本动作过程:将装有枪弹的弹匣插到位后,拉套筒向后到位并释放,使击锤处于待击状态,套筒复进过程中将弹匣中最上面一发枪弹推上膛。此时扣动扳机,扳机旋转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