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滚木
用于防卫堡垒、高地时,从高处投放或滚放的长粗圆木。
近战攻击类:其它类
战斧
用于投掷和劈杀,北美印弟安人经常采用。最初的战斧是磨利的木把石斧,后出现铜、铁战斧。
长柄斧
最古老的劈杀武器之一。通常为半月形宽刃,斧背装在长杆(柯)上。有时斧背带钩,步兵用于把骑兵钩下马。早在青铜时代就已出现。平均尺寸为:斧刃长20至30厘米,连斧背宽13至18厘米,柄长80至100厘米。十六世纪被戟(西欧)和钺(俄国)代替。
钺
古代斧类武器。刃宽阔(40…100厘米),呈半月形,装有两米多长的柄。十五至十七世纪俄国用钺装备步兵时,用皮带背在肩上。十八世纪,钺和戟是宫廷卫士和岗哨的仪仗武器。
戟
形状似矛,顶端装有一柄战斧或长柄斧。十四至十六世纪,戟作为许多欧洲国家的步兵武器。一直沿用到十八世纪。
藤鞭
长而柔韧的植物或皮革细条,也有用纤维绞入金属丝制成。通常用于体罚,极其残酷,常令受罚者死亡。
远程攻击类:弓弩类
弓
自太古时代就已出现,几乎所有种族和民族都曾使用过。简易的弓是一条弯成拱形的木杆,两端用弦系紧。优良的弓,基架外边用腱筋、里面用角质薄片加固,木基架各部分牢固胶合,在坚固程度和射程上远胜简易弓。弓弦常用大牲畜的腱筋、窄的鞣皮条、鬃毛和植物纤维搓成。有效射程可达200米以上。
箭
用于弓、弩、机弩和某些投射机发射。通常由箭杆、箭镞、箭翼和箭鼻组成。箭杆长60…120厘米,粗0。5…1。2厘米,材料为各种直纹木材、芦苇或竹子。箭翼位于尾端,通常由大鸟羽毛、树叶制成,用于保持箭飞行的稳定,有两羽、三羽、四羽等。箭镞形状各异:最古老的是叶状镞;若敌军披甲,常用窄镞、三棱或四棱镞;敌军无防护时或狩猎时用菱形镞、叶状镞、双钩镞等;射马或狩猎时用宽刃镞或分叉镞代替尖头镞。箭鼻(箭杆尾端搭弦的装置)用骨或角制成,用接榫固定。
弓箭
骑兵手射武器的成套装备。出现于五至六世纪,十至十九世纪在蒙古族和突厥族中非常盛行。通常包括弓、弓囊、箭和箭筒以及箭筒套(护套)。挂在武装带或专用腰带上,弓囊在左,箭筒在右。弓囊和箭筒一般由皮革或山羊皮制成,也有木料、竹子的,后来用金属制作。饰有花纹或金属牌。有的箭筒按箭的数量分为几格,大箭筒还有放鞭子、短柄流星锤等的明兜。护套罩在箭筒上,防止箭受潮。
箭筒
形状似矛,顶端装有一柄战斧或长柄斧。十四至十六世纪,戟作为许多欧洲国家的步兵武器。一直沿用到十八世纪。
弩
又称十字弓。古俄罗斯称之为自射器。发射箭或石头等。通常由大弯度木制托架(机架)、拉弦装置(蹬环或带曲柄的绞轮)、控弦和放弦装置。弩比弓射程更远(普通弩发射短箭可达150步),准确度更高,但造价昂贵,制作复杂。
弩分作战用和狩猎用两类,作战用又分轻重两种。轻弩是一种嵌入木槽、带托架的弓,上弦用跳蹬(脚踏铁环)拉紧,使用极简单的装置发射。重弩本体是带轮的特制床架,装以钢弓和用牛筋或绳制的粗弦,用摇柄齿轮装置拉弦。使用摇柄是弩的巨大进步。十二至十四世纪的重弩需要50人才能拉开。在西欧,弩始于十一世纪末。十七世纪被火器取代。
狩猎用弩经常把一根经过伪装的细绳横拦在野兽出没的道路上,野兽碰到绳子,机弩即被触发。
远程攻击类:投射类
手抛投石带
广泛用于古代世界(埃及、希腊、罗马等国)和中世纪各国。由兽皮、毛或植物纤维做成带状,中间部分宽,一端有环扣,套在投石手的手上或木柄上(长鞭投弹带)。弹丸放在中央的宽部,通常为鹅卵石、金属球。投石手同时握住两端,在头顶不断旋转加力,然后松开无环扣的一端。有效杀伤距离150米,介于投矛和弓箭之间。投石手通常带有十发以上的弹丸。投石带有多种形式,澳洲、非洲、大洋洲诸部落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纪初叶。
弩炮
古代投射武器。利用纤维(筋头、肠、鬃毛、绳索等)的弹力发射,用以摧毁要塞城墙、杀伤要塞守卫者。一直沿用到五世纪末期。弩炮可投射石弹(重可达30公斤)、重箭,或是外包铁皮的圆木(长达3。5米)、装有燃烧物(树脂、油类等)的大桶等。射程可达400至800米,发射重箭时达1000米。由数人操作,每次射击准备时间需要15分钟到1小时。
弹射器
借助扭绞的纤维绳发射的投掷器。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至404年)期间首次出现于锡腊库扎,在古希腊和罗马的战争中围攻要塞时使用过。从公元前四世纪起,轻便型弹射器也用于野战。
弹射器的构造为:在坚固的木架上固定一束扭绞绳(皮带、鬃绳等),投掷杠杆下端插入绳内,上端有装弹碗。装弹时把绳绞紧,杠杆被绞车几乎拉成水平。投射时,杠杆被松开,迅速向前弹出,被前面的横梁所阻,投射物则飞出。与弩炮的平射不同,弹射器是沿弯曲弹道发射。
弹射器可投掷石块、金属弹、圆木、重箭、燃烧桶或瓶罐、动物尸体等。150…480公斤重的石块射程为250…400米,重箭或30公斤重的石块射程可达850米。在欧洲,到十四至十五世纪,弹射器曾与火炮同时使用。
抛石机
与弹射器不同,抛石机是利用重锤的重力发射。出现于中世纪初期,使用至十五世纪,主要用于围攻和防守要塞。抛石机的机架两支柱间有固定横轴,上有与轴垂直的杠杆,可绕轴自由转动。杠杆短臂上固定一个重物,长臂末端有弹袋(类似投石带的套子)用于装弹。发射时,用绞车把长臂向后拉至几乎水平,突然放开,石袋即迅速升起。当短臂重锤完全落下时,投射物从弹袋中沿约45度角飞出。30公斤的石弹射程约140…210米,100公斤的石弹射程约40…70米。
中华兵器详解(精装版)
一弓:马箭、袖箭、步箭、
二弩:弩箭、诸葛弩、斗子弩、俚弩。
三枪:长枪、叉枪、火枪、蛇枪、看枪、标枪、线枪、神枪、戟枪、勾镰枪、拒马枪、飞枪。
四刀:大砍刀(长刀)、斩马刀、腰刀、杆刀、朴刀、钩刀、眉刀、匕首、刀、三尖刀。飞刀。
五剑。
六矛。
七盾。
八斧。
九钺。
十戟。
十一鞭。
十二锏。
十三槁(挝):骨朵、锤、锥、椎、链子锤(流星锤)、蒜头锤、骨朵锤、卧锤、重锤。
十四棍:双头棍、操钩棍、狼牙棍、闷棍、脚棍、齐眉棍。
十五叉。
十六钯:铛钯、钯、扒、省钯、铲、月牙铲、马叉。
十七绵绳套索。
十八白打。
十八般兵器——弓
弓为古代兵器之一,激弦发矢,可以及远,考此法之由来最古,黄帝战蚩尤于涿鹿,纯用弓矢以制胜,此为有弓矢之最早者;惟当时之弓矢,都以竹木为之,虽能及远,终未能完善,迨后推阐其理,互相发明,加以精密之改造,于是乎弓矢逐成为战争之利器,非但发古人射抉之技,抑亦开后世火器之端,虽曰此皆由后人推阐而来,其创作者之功,要亦未可遽没也。按照弓箭之第一人为挥;考工记云:古传黄帝臣挥作弓,荀子则称倕作弓,而山海经则谓少皞生般,是始为弓。按年代考之,当以挥为创造者,而般倕大概亦古之弓人也。在当时弓箭之用,诚十百倍于其他兵器,非但力劲及远,擅是术者,精研而熟娴之,穿杨贯虱,百步射人,万无一失,较之现代之火器,无多让焉,故十八般武艺,以弓弩始而以白打终,其重视之也宜矣。
汉刘熙《释名·;释兵》:「弓,穹也,张之穹隆然也。其末曰箫,言箫梢也;又谓之弭,以骨为之滑弭弭也。中央曰抚,抚也,人所抚持也。箫抚之闲曰渊,渊,宛也,言宛曲也。」
1963年,山西峙峪遗址发现二万八千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燧石镞头。用很薄的长形石片制成,尖锐周正,已具备镞头的形式。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於是范蠡复进善射者陈音。音,楚人也,……曰:『臣闻弩生於弓,弓生於弹,弹起古之孝子。』越王曰:『孝子弹者奈何?』音曰:『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绝鸟兽之害。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之谓也。於是神农、黄帝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四方。黄帝之後,楚有弧父。弧父者,生於楚之荆山,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