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寒资料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略。
第二,军事进攻与政治上的分化瓦解配合得巧妙得当。我们纵观秦灭六国的过程,秦始皇采取了远交近攻,集中兵力,先易后难,中间突破,后扫两翼,最后灭齐的方针,在执行中又及时抓住可乘之机。灵活机动地变通主攻方向,在军事进攻的同时,配合以政治上的分化瓦解,两者结合,得心应手,加速了统一的进程。
第三,善于和敢于竭尽全力进行决战。秦灭韩,赵,魏,燕,有过艰苦的战斗,也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总的说来,秦军是一种势如破竹的格局。可是在秦楚战场上,情况就迥然不同了。秦始皇在灭掉韩,赵,魏,燕之后,想一口吞下楚国这块肥肉,召集满朝文武,计议灭楚大计。他认为王翦所说灭楚需要六十万人的主张,是人老怯敌之论,而轻信了那位年轻后生李信自吹自擂的话,让李信只带着二十万人去打楚国,结果几乎全军覆没。之后,秦始皇亲躬王翦乡里,请老将出征,并答应王翦提出的全部条件。在这两强决战的关键时刻,秦始皇信任部将压倒了猜忌,全力以赴的决心取代了侥幸取胜的心理,毅然倾全秦之兵交由王翦指挥,进行了这场非胜即亡的战争。老实说,没有气吞海内的气概,是不敢作出这种决断的。
第四,善于用人,博采众议,从谏如流,落落大方。在统一期间,秦始皇身上这种杰出人物的品质表现得相当突出,他之对李斯,尉缭,姚贾等人的态度就是明证。
李斯到秦国,为秦始皇所赏识,拜为客卿的时候,正遇上韩国派郑国到秦国搞间谍活动案被发觉,秦始皇听从了宗室大臣的建议,下了一道逐客令,驱逐包括李斯在内的全部‘诸侯人来事秦者‘。对此,李斯上谏逐客书,以秦国历史发展的事实,批评了秦始皇准备实行的锁国政策。这时,秦始皇能以理智代替感情,毅然决然除去逐客令,派人追回李斯,官复原职。
尉缭在与秦始皇交谈之后,辱骂过秦始皇,说:‘秦王为人,隆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可是,秦始皇依然觉得尉缭是一个人材,在当时的形势下,尉缭的计策,对于秦国之必要,如同一个人对于衣服和食物那样不可缺少,所以秦始皇不但没有因此而恼怒,反而拜他为国尉,委以重任。
总之,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秦始皇能认清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朝廷上,亦能允许大臣们对问题进行反复议论,达到了这个英雄人物的最高峰。
但是,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战争的胜利,统一的成功,至高无上的皇权,使他陶醉了,迅速从英雄的宝座上跌落下来,向孤家寡人的境地涌去。
在新的形势下,秦始皇对防止六国贵族死灰复燃,倒是颇有警觉性。但是形势中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刚刚脱离战国之苦的人民,嗷嗷待哺,极需休养生息这一点,秦始皇非但没有觉察到,反而是作了完全相反的估计。他到处吹嘘‘皇帝之明,临察四方‘,‘功盖五帝,泽及牛马‘,‘黎庶无徭,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用这种虚伪的文字来掩盖男离田亩,红女赴戍的惨景。在秦始皇看来,他已泽及牛马,何况人乎人民的一切都是他给予的,所以他也就有权向人民索取一切,不给就是负恩,负恩是应该受到惩罚的。横征暴敛与严刑苛法相佐,形成了恶性循环。人民对他所抱的一切希望都统统破灭了,秦始皇的存在完全成了那个时代和人民的对立物。
在皇权神圣的封建时代,王本来就是超群而独立,称孤道寡的。秦始皇做了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当然就更加神气和威风。有一帮大臣不断制造神化秦始皇的舆论,这点只要看看议帝号那场戏和刻石上的肉麻的颂词,就一目了然了。而秦始皇本人也欣然接受了这样的恭维。当然,造成这样一个绝对权威对统治人民是有用的,但对统治集团来讲并不总是一件好事情。战国时期那种君臣相对性消失了,秦始皇在一片神化声浪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神圣不可侵犯,当年允许臣下亢礼的风度,深听异见的作风完全消失了,再也听不进不同意见,更容不得批评。李斯曾建议他勿攻匈奴,他拒不采纳。‘坑儒‘之后,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对他的做法提出异议,认为‘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颂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扶苏的劝告,根本无顶撞无冒犯之词,而秦始皇却勃然大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实际上就是施以流放罪。《吕氏春秋·;骄恣篇》在总结亡国经验时指出:‘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骄则简士,自智则专独,轻物则无备。无备召祸,专独位危,简士雍塞。‘秦始皇晚年不正是这样一位把秦国推到亡国边缘的君主吗
问题还不止如此。他为了能永居帝位,幻想成神成仙。最初他想皇帝的宝座由他一家独坐,要‘传之万世‘,但传之万世还不如他自己坐万世更惬意,于是他便迷信成仙,妄想长生不死。始皇二十八年,他东巡琅邪,齐人徐说海中有三座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上面住着仙人。秦始皇居然信以为真,派徐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到碣石,又派燕人卢生寻找仙子羡门,高誓。茫茫天穹,仙人何在就在这一年,秦始皇觉得即使求得仙人,自己毕竟还不是仙人,于是‘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他要亲自尝一尝不食人间烟火,做一个仙人的滋味了。不久,燕人卢生入海回来,献上上面写着‘亡秦者胡也‘五个大字的图书,胡诌了一通鬼神的事。仙迷心窍的秦始皇误认为‘亡秦‘的‘胡‘是胡人匈奴,因而便大事进攻匈奴。更为可怜的是,从此以后,秦始皇对迷信占卜更加深信不疑。始皇三十六年,发生了一件所谓鬼神的事。秦始皇求人占卜,‘卦得游徙吉‘,于是他便迁北河榆中三万家,翌年十月遵卦出游。这一年,秦始皇再至琅邪,方士徐根本没有找到神仙的影子,十年光阴不算短,仙人未得,耗资巨万,秦始皇应该清醒了。可是,他却继续执迷不悟,被徐编造的另一套神话所欺骗。
秦始皇晚年,疑神疑鬼,怀疑一切,只相信自己,结果自我禁锢,与世隔绝,变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韩非说过:‘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秦始皇又是这一思想的实践者。始皇三十五年,卢生求仙人不得,对秦始皇胡编了一套谎言,说什么‘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大约是方士们摸透了秦始皇贵独的心理,所以就步步紧逼,结果在秦始皇身上,神仙学和法家‘贵独‘达到了高度结合。他自称‘真人‘,连‘朕‘也不称了。命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看到丞相李斯车骑甚众,大有自惭形秽之感。有人将此告诉了李斯,李斯便减少了随从人马。秦始皇大怒,认为是犯了他的禁忌,把在场的人全部杀死。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行迹了。韩非主张‘贞信之士不盈于十‘,秦始皇到了晚年所相信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始皇三十七年十月最后一次出游,重要的随从人员也只有‘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出游不似深居皇宫,该是君臣朝夕相处,然而秦始皇病死沙丘,除了上面那几个人以外,其余群臣竟然一无所知。可见即便在出巡的情况下,能接近秦始皇的人也是很少很少的了。
历史事实表明,君主越是神秘,权力越是集中,这个君主就越是容易被人愚弄和操纵,他的权力也就越是容易被奸臣所篡夺。《吕氏春秋·;君守篇》在评述奸臣的产生时指出:‘凡奸邪险陂之人必有因也。何因哉因主之为。人主好以己为,则守职者舍职而阿主之为矣。阿主之为有过,则主无以责之,则人主日侵,而人臣日得,是宜动者静,宜静者动也。尊之为卑,卑之为尊,从此生矣。此国之所以衰,而敌之所以攻之者也。‘奸臣一类人物任何时候都有,这样的毒蘑菇能否冒出来,关键是‘人主所为‘。赵高这个毒蘑菇应该说是由秦始皇培育出来的。
四,法家与秦胜秦亡的关系
秦始皇是终生信奉法家的,统一后尽管他还崇尚五德终始说与神学迷信,可是这两种理论在秦始皇那里都巧妙地成了尊法的一种补充。五德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