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性。
我们弹筝时,即使不知道上述对力的理论分类,也会不自觉地自发运用到各种不同的力量。此乃人的天性使然。但只有从理论上明确了力的种类及其不同特点,并在学筝中自觉地,有意识地,科学而又全面系统地锻炼各种不同的力量,力争能够收放自如地运用控制驾驭这些力道,并恰当地运用到乐曲演奏和各种不同情感的细腻表达中,才能使我们的筝艺更加容易获得质的飞跃。
弹古筝姿势和手形的自然松弛
弹古筝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基本演奏姿势的自然松弛,即手形、手臂、肩以及整个形体的自然松弛。人为造成的技术障碍和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自然的紧张现象,时间长了容易熟视无睹,另一方面,这种紧张状态又严重影响学生的技术发展,是造成肌肉疲劳、手疼、乃至职业病的潜在因素。
我们要求的是什么样的自然松弛呢?自然感觉与视觉感观的舒服自然。在基础训练中特别要注意松驰与紧张的交替循环,即弹弦时紧张后的松弛。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下面仅就基础训练中一些不良的演奏形态所引起的紧张现象,谈谈应该如何纠正。
1、高抬肘
高抬肘,民间称为“架着膀子弹筝”。手肘高抬大臂就会紧张,手臂也易僵化,这中姿势对学生的演奏影响极大。长期高抬肘,习惯成自然,错误也难察觉,待到技巧学习的深入进展,快速技巧使紧张度加大,过度的紧张就会引起肌肉的劳损,手臂疼痛的病状就会出现。
造成高抬肘的原因,不少是筝架和琴凳的高低不适所引起的。。。。。。筝架和琴凳的高低是很容易被忽视,常常出现的现象是;筝架高、琴凳低。这样在演奏时为了触弦的方便,手肘就得上抬,这就是上面所说的演奏中的高抬肘姿势。。。。。。筝架低、琴凳高同样要应响演奏,也是不可取的。筝架低了,演奏者的腿不能伸展自如;琴凳高了,演奏者易弯腰驼背,都适很别扭的。
古筝架的高度:以坐着演奏为例,依演奏者的腿刚好能自如伸展于筝架内为合适。
琴凳的高度:坐着弹奏时,要求演奏者的手臂自然下垂,曲肘置手于筝弦上,高度以演奏者的腰与筝柱头平行为佳,这种高度手臂较自然无负担。
2、鹰爪手形是指手形僵硬,手腕高耸的手形状态
这种手形紧张,是不可取的。那么弹筝的手形什么状态才好呢?自然的手形、松弛的手形。
目前对于什么是自然手形,解释和理解各不相同,有要求手形如“鸡爪”、“倒垂莲花”,还要求“大中指为一线,与前梁平行,手肘自然抬起,微微向外”。。。。。。其实这些要求都很难使手得以放松,相反倒使手更为紧张了。因为这些要求使手指直立、后腕高耸、手肘高抬,都处于紧张状态,手形怎么能自然松弛呢?
自然手形,就是放松状态得手形,即人站立时两手自然下垂时得状态。根据演奏得需要,大指略微展开,手指自然弯曲,手呈半握拳状。这种放松的自然手形,不仅展示在静止状态,也呈现在演奏的过程之中;不仅是右手弹弦的基本形态,也是左手按弦的基本形态。
消除古筝弹奏过程中雁柱滑动的方法
古筝在弹奏过程中,琴弦不断地受到拨、按及揉弦的作用力后,由于张力产生变化,会引起雁柱(码子)滑动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使音准和音色受到影响,使演奏质量大打折扣,特别是在弹奏力度变化大的曲子和大型音乐作品时较为明显。以下三种方法,基本可以消除类似现象的出现。
一、雁柱按序排列
以21弦古筝为例。正规乐器厂家制造的古筝,雁柱从高音开始依次排列,均有各自的编号(即1—21)。新古筝在开箱装码或更换琴弦时,必须按其编号顺序,在规定的位置范围内安装雁柱,不要随意调换。古筝的面板(隐间)是个曲面体,因此每个雁柱支脚曲面的弧度是不一样的,所以雁柱是不宜互换的,否则两者的接触面就会不吻合,使雁柱的稳定性降低,导致雁柱滑动现象出现。这是首先要避免的问题。
二、修复雁柱支脚的曲面
古筝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再加上气候、干湿度变化及摆放位置等诸多因素,古筝面板和雁柱在不同程度会产生型变,使两者的接触面也会发生变化,同样使雁柱的稳定性降低,这是造成雁柱滑动的主要原因。消除的方法是修复雁柱支脚的曲面。
其方法及步骤是:松开琴弦,在雁柱与面板之间铺一张粒度为NO。300#砂布(不要用砂纸,因砂布比砂纸柔韧,容易与面板曲面吻合),并将砂面朝上,双手握紧雁柱,略加用力压稳,在其支点位置范围内沿琴弦安装方向,来回推拉移动打磨,磨削至雁柱曲面与面板接触吻合,手感稳定为止,便可定弦使用。
三、用松香粉
把松香碾成细粉(呈食用面粉状),在面板与雁柱支脚曲面之间均匀的撒上薄薄一层,这样就会产生一种“涩”度,就能控制雁柱的滑动。
以上三种方法,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最好是有机结合使用,即:雁柱正确按序排列安装;保证雁柱与面板接触稳定;使用松香粉加大两者之间的磨擦力。实践证明,这是最为理想的效果。
什么样的人可以学习古筝
古筝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源于秦而盛于唐,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了。由于筝的音色美妙动听,雅俗共赏。所以在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它而希望了解它。这对弘扬民族文化,推动传统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古筝在初学阶段非常容易上手,只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即一定的音准,节奏概念的人都可以学习它。通常,学习二,三个月以后就可以弹奏乐曲了。筝的学习也没有年龄限制,从三,四岁到六,七十岁都可以学习。小孩学古筝可以起到增强智利,培养耐心,开拓思维的作用。同时,对今后升学就业等问题也能提供有利的帮助。成年人学习古筝可以起到陶冶情操,增加修养,缓解压力等作用。因此,古筝是一件老少皆宜的乐器。
古筝演奏姿势的重要性
演奏姿势的正确与否,是非常重要的。初学者往往容易忽略它。然而错误的演奏姿势和方法,一旦成为习惯,会严重地影响技术训练和表演艺术的提高。因此初学者应时时刻刻注意演奏姿势和弹奏方法地正确性。
坐式是现代普遍采用的演奏姿势,一般坐凳的位置应在琴的右侧,与前梁延长线对齐,演奏者的身体应与筝保持一拳左右的距离,使身体上部能有前,后,左,右活动的余地。
筝架的高度大约为60厘米但是由于演奏者的身高不等,手臂长短不一,筝的厚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正确的位置是:筝的第一个码子头与演奏者的腰部成平型面,这时演奏者的手放在筝弦上的状态是最松弛的,反之,筝架过高或过低都易造成紧张。
演奏时注意身体放松,凡身体过分前曲,板直,端肩,头部过低等都会使身体有关部位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影响演奏的正常发挥。
符号的运用、规范、统一问题
关于古筝指法演奏符号的运用、规范、统一问题
关键词:古筝指法符号的起源;古筝演奏指法符号;古筝演奏艺术指法符号研究;古筝指法演奏符号准确、细致、醒目;古筝演奏指法符号的运用、规范、统一。
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古筝指法演奏符号的建设统一,走过了百年的历史。它对筝乐的传承、传播、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丰富、繁荣了整个筝业的发展。古筝的指法符号,最早见于清蒙族文人荣斋所编《弦索备考》。分左右手十多种技法,这些符号多仿照古琴减字符号。早期的指法符号虽简陋,它起到了如下作用:(1)开始区分与其它乐谱的不同;(2)给弹筝人提供了识谱演奏的便利;(3)开创了筝乐谱之先河。1958年,北京音乐出版社出版了曹正先生编著的《古筝演奏法》一书,较全面系统地刊出了左右手20多种技法符号。
1961年8月,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第一次古筝教材编选座谈会”在西安召开,汇集了当时的西安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郑州艺术学院、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北京艺术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山西艺术学院的十三位老师、专家组成的队伍。除了统一编定筝教材外,对筝的指法符号的确定进行了认真的研讨。编出了建国以来第一套统一的指法符号。这套指法符号,计右手指法符号二十二种、左手指法符号九种,并对筝简谱、五线谱中的指法符号书写格式做了说明